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聖雄甘地 | 上頁 下頁 |
六九 |
|
◎十一 午夜新生 獨立前三十六小時,八月十三日星期三晌午剛過,甘地離開椰林深處的索德普爾講經所,前去創造「奇跡」了。 他的目的地——加爾各答就在眼前。加爾各答這座二百五十萬人口的大都會,曾是數代印度人的首府,文學和藝術、科學和哲學的中心。然而,在這個動亂的夏天,加爾各答也像是一座人間地獄、一座吉卜林在《恐怖的夜城》中所描寫的令人詛咒的貧民窟。 加爾各答是世界上最粗野的城市,非暴力天使就是要在這裡,在寬容與厭惡之中,以他那溫和的聲音,實現一樁無論是軍隊還是副王的警察都無法實現的奇跡。印度獨立的締造者再一次準備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他的同胞們,以便把他們從殘害心靈的仇恨之中解脫出來。 加爾各答崇奉血腥的野蠻行為,直至關於它的傳說和它對神的選擇。它的聖主是印度教毀滅女神時母①。這位女神嗜血成性,它的塑像以蛇和人的頭骨作為裝飾,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她的祭壇前面頂禮膜拜。過去,祭祀時母要用孩子。現在,信徒仍還要祭獻牲畜,此前則要把牲畜的血塗在頭上或前額上。 ①印度教女神。濕婆的妻子。相對獨立的女神——殘殺和毀滅女神。性力派祟奉的主神之一。信徒較多,主要集中在孟加拉地區,據說她象徵強大和新生。 表面的繁華掩蓋不住淒慘的現實:加爾各答是世界上最髒最亂的地方。世世代代,它把孟加拉沼澤地和比哈爾乾旱平原的饑民吸引到貧民窟裡。馬伊丹公園美麗的草坪,格魯吉亞式的漂亮住宅,以及喬溫蓋大街上各大商行闊綽的辦公樓,都象電影佈景一樣虛假。緊靠在這些建築物後面便是一堆綿延數公里的垃圾,那裡聚集著世界上最稠密的人群。二百萬不幸的人在半饑半飽中度日,他們的平均壽命不到三十歲,其中大部分人的口糧比納粹發放給即將被送進瓦斯爐的人們的食物還要少。這些居民中間有四十萬乞丐和失業者,四萬麻風病人。這些貧苦的人擁擠不堪地住在搖搖欲墜的木板房內,幹土壘成的茅屋,甚至臭氣熏天的土洞裡。污穢的小巷子裡,露天下水道充滿了糞便和髒物。成群成堆的老鼠和寄生蟲卻在這裡得天獨厚。很少的幾口泉眼流著渾濁的水。殘酷無情的房主們每週都要到小巷裡來索取地獄般的房錢。 饑荒是加爾各答歷史上的大事,最近一次發生在四年前。饑荒和隨之而來的瘟疫,僅在孟加拉一處,就造成了四百多萬人死亡。數十萬災民在富人的垃圾桶中間,在垃圾站裡爬來爬去,以求找到一點食物。懾於饑餓,一家家妻離子散,母親殺死無力餵養的孩子,人食狗,狗吞垂死的老人。 在印度準備慶祝獲得自由的時刻,加爾各答的街巷裡仍有餓死的男人、女人和孩子。印度每年死於霍亂、肺病和痢疾的人,比它在反對英國殖民統治鬥爭中犧牲的人還要多。 加爾各答的貧民區,一向是產生各種暴力行為的地方。然而,一九四六年八月的大屠殺使那裡的暴力行動變得更加嚴重,特別是增加了宗教仇恨。從此,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互相疑懼,每天都要死人。兩大教派的打手們,手持大刀、手槍、機關槍、燃燒瓶,或者可以用來剜眼的被稱之為「虎牙」的鋼鉤子,準備再一次血洗加爾各答。 那位想試圖阻止這場屠殺的人,於八月十三日下午三時許到達加爾各答。他乘坐一輛陳舊的雪佛萊轎車。車子沿著—排油漆剝落的鋪面行駛,在貝利亞加塔路一百五十一號柵欄門前停了下來。那裡有一片空地,暴雨之後變成了水坑。空地中間聳立著一座高大的建築物,看上去就像是坦內西·威廉斯描寫過的搖搖欲墜的破房子。 海達利公館的陽臺四周圍有瓷瓶狀的欄杆,鏤空的壁柱是古希臘多利安式壁柱;生活在熱帶地區的英國商人,過去曾把它當作護城聖物。公館現今的主人是位穆斯林富豪,但是,這所房子由於久無人住,成了蛇鼠和蟑螂棲息的地方。人們匆匆地清掃了房間內的污穢物,修理好廁所,這座房子由於有廁所,特別引起了聖雄的注意。在加爾各答居民屋內,廁所是很少見的。甘地就是要從這所周圍充滿臭味、蛆蟲和泥巴的房子著手去實現一個奇跡。 甘地為實現奇跡所仰仗的人們,幾小時以前就聚集在那裡,等待著貴客的到來。他們都是印度教徒,其中很多人的親屬,在去年夏天的騷亂中被殺,妻女被穆斯林姦污。汽車駛近的時候,他們呼喊甘地的名字。但是,他們呼喊甘地的名字並不是為了歡呼他,而是向他喝倒彩。這在印度還是第一次。狂怒和仇恨使人們的臉變了形。他們吼叫著:「甘地,你是叛徒!救救我們的諾阿卡利的印度兄弟們吧!保護印度教徒,不要保護穆斯林!」同時,石塊雨點般地飛了過來,砸在這位聖人的車子上。 這時,車門打開了,出現了熟悉的身影。甘地的眼鏡滑落到鼻子上,他一隻手撩起拖地的大襟,另一隻手抬起作出和好的手勢。這位孱弱的老人,不顧七十七歲高齡,獨自朝著敵視他的人群走去。 「你們記恨我,好吧,我來了。」甘地說道。 這句話一出口,示威的人群呆住了。甘地以其在君主和副王面前為印度辯護的尖細的嗓音,力圖向他的同胞們宣揚理智。 「我是為捍衛印度教,也是為捍衛穆斯林而來的。我求你們保護我。你們完全有權反對我,如果願意這樣作的話。我的一生就要結束了。我沒有多少日子好過了。但是,與其看著你們陷於瘋狂之中,還不如我寧願馬上死去。」 爾後,他解釋說,他到加爾各答來,也就拯救了諾阿卡利的印度教徒。殺害了許多印度教徒的穆斯林頭目向他保證:八月十五日,諾阿卡利任何印度教徒也不會有危險。他們知道,如果他們食言,他會絕食而死的。 甘地有了這項保證才同意到加爾各答來的。同樣,他現在試圖說服加爾各答的印度教徒保護穆斯林居民。如果印度教徒不響應他的號召,如果他們發動已經宣佈的大屠殺,那就要犧牲甘地的性命。 非暴力策略的要旨,就是甘地以自己的性命與敵手簽定一項契約;他把自己的性命作為敵手履行諾言的保證。甘地以絕食相逼,把「汝行乎,吾死」這樣一句仙人的格言引進了政治舞臺。 「我生下來就是印度教徒,我的生活方式是道地的印度教徒的生活方式,我怎麼會是印度教徒的敵人呢?」他向憤怒的人群問道。 甘地的推理,他那簡單易懂的觀點使示威的人感到尷尬。甘地和他的弟子們答應同示威者代表談判。他們隨後便進入了新的寓所。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