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聖雄甘地 | 上頁 下頁
五七


  夜幕降臨,拉德克利夫為逃避感人至深的請願活動,躲避在「專門為歐洲人安排的」最後一個大本營——「旁遮普俱樂部」。在那裡,侍者們身著白色緊身上衣,在黑暗處幽靈似地走來走去,對印度情況一無所知的英國律師,坐在草坪上一邊悠然自得地品嘗威士忌和汽水,一邊暗自揣度:花園那邊,怨仇激蕩的都會內,究竟哪裡尚存一絲神話般的拉合爾的詩情畫意痕跡?現在,旁遮普俱樂部的圍牆外面,整座城市到處充滿震耳的喧鬧聲和黯淡蕭瑟的景象。一座座商店正在燃燒,熊熊的火苗騰空而起,救護車發出撕心裂肺的淒厲尖叫聲,敵對雙方廝殺時的呐喊聲,錫克人的祈禱聲,穆斯林喚拜者發出的「真主保佑」的召喚聲,印度教徒極端狂熱分子的達姆達姆手鼓的恐怖聲,所有達一切交織一起,劃破充滿敵意的夜空。

  * * *

  拉合爾東部五十公里處,巍然聳立著旁遮普省第二大城市阿姆利則的城郭,城內街巷縱橫,錫克教最神聖的寺廟位於中心。金廟⑦坐落在一泓池水中央,綠波汪洋,一橋飛架,整個建築物用白色大理石建成,銅、銀、金飾物富麗堂皇,光彩奪目。寺廟十三天頂端承托鎦金華蓋,內藏錫克教經典手寫原本《格蘭特·沙哈蔔》⑧。聖書用絲綢包裹,每天早晨覆蓋鮮花,日日夜夜用犛牛尾扇輕拂通風。唯有用孔雀羽毛製作的掃帚被視為神聖之物,方可打掃人們頂禮膜拜的聖地。

  ⑦錫克教最大的寺廟,印度錫克教的聖地和活動中心。因寺頂和門鎦金而得名。由錫克教第五代祖師阿爾瓊創建。一五八九年奠基,一六〇一年落成,六〇四年收藏錫克教經典《格蘭特·沙哈蔔》。

  ⑧亦稱「阿底·格蘭特」。錫克教主要經典。第五代祖師阿爾瓊在位時編纂,歷時一個世紀。共收集三千三百八十四首讚歌,一萬五千餘詩節。主要用旁遮普文寫成,也有用梵文、印地文、波斯文寫成的章節。體例不拘一格。主要內容為歷代祖師的讚歌及生平事蹟,也有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活動家的演說和言論等。

  一九四七年,信奉錫克教的錫克人有六百萬。錫克教產生于諸神經常光顧的印度土地上。在錫克人的心目中,金廟是最神聖的地方。錫克人身材高大,氣宇軒昂,喜留鬍鬚,長髯飄逸,終生不剃頭發,將發盤成髮髻,壓在色彩繽紛的纏巾下面。他們僅占印度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五,然而是印度最富有堅韌不拔精神,最團結一致和尚武好鬥的民族。

  錫克教⑨產生於一神論的伊斯蘭教和多神論的印度教,由這兩大教派在旁遮普邊境的戰場上急劇遭遇而逐漸形成。該教于十五世紀末葉由印度教祖那納克⑩創立。此人力圖使伊斯蘭教和印度教融為一體,並公開宣稱世上「既不存在印度教徒,也不存在穆斯林,僅僅有最高真諦化身的神」。莫臥兒王朝時代,錫克教蓬勃發展,從莫臥兒皇帝的暴虐統治中汲取強大的生命力。殘酷的迫害活動促使祖師那納克的第九祖、即最後一代繼承人,將錫克教改革成為祟尚武力的宗教。教祖哥賓德·辛格⑾召集五名號稱「五心腹」的親近門徒,賦予錫克教嶄新的形式。他們歃水為盟,同杯共飲用雙鋒劍攪勻的糖水,從而創建了新的富有戰鬥性的組織「卡爾沙」,即「純潔」之意。祖師重新為他們命名,所有名字均以「辛格」結尾,意即「獅子」。

  ⑨十六世紀以來流行於南亞次大陸的宗教。由那納克創立,奉《格蘭特·沙哈蔔》為主要經典。其教義在印度教虔誠派的基礎上,攝取伊斯蘭教蘇非派的神秘主義因素,主張業扳輪回,提倡修行,反對祭司制度。認為世上任何現象都是神力的最高表現,人在神的面前都是平等的,種姓分立和歧視婦女違背神意,個人靈魂只有和神結合才能解脫。主要分佈在旁遮普邦等地。近百年來傳播到東非諸國、英國、加拿大、泰國等地。

  ⑩那納克(一四六九——一五三九年),錫克教始祖,生於旁遮普邦拉合爾附近的塔爾萬提村。屬刹帝利種姓。曾經商,並在拉合爾蘇丹政府任職。晚年從事宗教宣傳。在印度教虔誠派運動的基礎上,攝取伊斯蘭教蘇菲派的成分,提出新教義。有詩集《賈卜吉》。

  ⑾哥賓德·辛格(一六七五——一七〇八年),錫克教第十代祖師,建立「卡爾沙」(純潔)即「辛格」的神權政體;其男教徒稱「辛格」(獅子),女教徒稱「考兒」(公主),入教儀式稱「帕胡兒」,意為「劍的洗禮」,即用雙鋒劍攪勻的水灑身。其口號是「師尊萬歲」,教徒必須祀奉師祖那納克。嚴禁吸煙喝酒、巡禮參拜、寡婦殉夫、殺害嬰兒等舊俗。和莫臥兒王朝進行過長期鬥爭,後被一阿富汗人殺死。生前宣佈,此後祖師會在「卡爾沙」中找到,世襲相傳的祖師職位從此被廢除。

  為同其他宗教相區別,並使他們敢於流血犧牲維護自己的信仰,祖師規定,他們必須嚴格遵守「五K」戒律。為此,他們必須蓄留長髮和鬍鬚,頭戴象牙或木制發梳,身穿短褲以便作戰時行動自如,右手戴鋼質手鐲,隨時隨地佩帶短劍。此外嚴禁錫克教徒吸煙,同時他們不得食用按照伊斯蘭教傳統方式宰殺的牲畜肉,不許和穆斯林婦女發生兩性關係。

  莫臥兒王朝崩潰後,錫克人終於在其酷愛的旁遮普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獨立王國。爾後,隨著英國人到來,這一短暫的光輝時代宣告結束。但是,錫克人在一八四九年被征服之前,曾使英國人在奇利瓦拉村莊附近遭到入印以來前所未有的慘重損失。

  一九四七年七月,全國六百萬錫克人中,五百萬人居住在旁遮普省。他們僅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十三,但擁有百分之四十的土地,其農業生產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在印度軍隊中,約三分之一的士兵是錫克人,在兩次世界大戰榮獲獎章的軍人中,將近一半人數來自錫克族。錫克人天資聰穎,喜歡機械和交通運輸工業,幾乎壟斷全國這一行業。在印度各城市和公路上,錫克卡車和出租汽車司機久負盛名,任何人難以和他們搶攬生意。

  旁遮普的局勢是印度全國悲慘局勢的縮影。如果說在英國統治的桎梏下,穆斯林和錫克人尚可共同生活,那麼在兩大教派任何一方的控制之下,他們決不可能和睦相處。穆斯林永遠不會忘記,在錫克人的統治下,他們的清真寺和墓地橫遭褻瀆,婦女們被人姦污,兄弟姐妹們慘遭殺戮、拷打、肢解,或被活活燒死。

  至於錫克人,他們在莫臥兒國王統治下遭受的痛苦生活,被整理記述在一首令人心酸的歌謠中,每個錫克族兒童從懂事年代起,開始學唱這部《新約全書》。阿姆利則的金廟內,聳立著一座博物館,生動地再現了穆斯林犯下的殘暴罪行。一幅幅油畫鮮血淋漓地展現了錫克人的軀體被鋸為兩段,或者被巨石車輪壓成血肉模糊的肉漿,因為他們拒絕歸依伊斯蘭教。其他油畫表現錫克族婦女站在大莫臥兒國王的宮殿前,親眼目睹自己的孩子慘遭國王禁衛軍的斬首屠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