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聖雄甘地 | 上頁 下頁
五〇


  巴爾達夫·辛格最後講話,向錫克人宣佈他已贊同分治方案,同時呼籲被這一決定弄得支離破碎的各教派保持平靜局面。

  * * *

  對蒙巴頓來說,靜默日帶來的短智喘息已告結束,一場時刻擔心的較量迫在眉睫。六月四日,中午時分剛過,副王收到一份緊急信件:甘地打算與國大党領導人斷絕關係,準備在當天晚上舉行的晚禱會上譴責分治方案。蒙巴頓急忙派遣一名特使前往瑪哈德瑪的住處,邀請他前來與副王會晤。

  甘地在祈禱會前一小時來到約會地點。副王僅有五十分鐘時間可以用來避免發生災難性事件。當他看到甘地後,他立刻清楚老人內心是多麼地痛苦難過。聖雄猶如「—只雙翅受傷的麻雀一樣」,頹然癱坐在安樂椅上,一邊不停頓地搖手,一邊用微弱的聲音哀歎道:「可怕啊!可怕啊!」

  蒙巴頓暗自思忖,鑒於目前的精神狀態,甘地可能會貿然行事,孤注—擲。如果他公開揭露分治方案,那麼副王嘔心瀝血說服爭取的尼赫魯、帕泰爾以及國大党其他領導人,可能被迫與甘地分道揚鑣,或者改變初衷,取消承諾。無論出現哪種情況,這無疑是一場嚴重災難。蒙巴頓決計求助於他的豐富想像力,使用一切論據說服聖雄。他首先解釋說,他完全理解他的痛苦心情,同樣為印度的完整經過多年鬥爭之後遭到破壞感到難過。

  蒙巴頓口若懸河,須臾之間靈感湧上心頭。

  「報界命名方案為『蒙巴頓方案』,但是他們應當稱之為『甘地方案』。」他猝不及防地說道。

  難道不正是甘地曾向蒙巴頓提出了方案的主要內容嗎?聖雄詫異地打量著對方。

  蒙巴頓繼續說道:事實上,甘地曾向他提出建議,希望讓印度人民自由抉擇,這正是方案所許諾的。由各省人民選舉產生的省議會將仲裁每個省的前途問題;各省議會將舉行投票,決定本省加入印度或者與巴基斯坦合併。

  「如果各省議會令人意想不到地一致決定加入同一個國家,」蒙巴頓進一步解釋說:「那麼印度的完整即可得到挽救,同時您也贏得勝利。如果出現相反的情況,我想您不會寄希望於英國人,指望他們以武力反對各省議會採取的決定。」

  路易斯·蒙巴頓情緒激昂,施展渾身解數,在這位矮小的七十八歲老者面前為自己辯護。數分鐘之後,後者的演講可能會決定印度的命運。

  甘地仿佛有所動搖。他應當忠於自己的心聲,繼續反對分治方案,即使使印度全國陷入混亂之中也在所不惜?或者應當接受副王關於理智行事的呼籲?

  蒙巴頓尚未結束談話,客人已站起身來。他對提前告辭表示歉意,因為過去他從未使參加祈禱會的信徒們等候過他。

  不大會兒功夫,甘地坐在德裡不可接觸者的貧民窟中央的泥土平臺上,準備對分治方案宣判。泥土平臺前的聽眾摩肩接踵,你推我擠,不少人不是前來參加祈禱會,而是希望聆聽抵抗運動的先知呼籲他們起來鬥爭,發表反對分治方案的宣戰書。這天晚上,甘地沒有發表任何好戰的言論,然而過去他曾多次叫嚷,他寧願讓自己的軀體橫截數段,也決不允許他的國家遭到肢解。

  「關於分治一事,責怪副王是無濟於事的。請你們看著自己,看看你們自己的靈魂,你們即刻找到則剛發生的事情的答案。」甘地大聲說道。

  蒙巴頓勳爵剛剛贏得得其不平凡的一生中得來不易的一場勝利。至於甘地,不少印度人永遠不能寬恕他。有朝一日,這位在內心深處終生因為印度分治而哭泣的瘦弱老人,將為自己的沉默付出血的代價。

  * * *

  巍峨壯麗的半圓形建築物,是印度立法者舉行會議的場所,從未親眼目睹過如此輝煌的勝利。蒙巴頓勳爵即席發表演說,向印度輿論界和全世界展示出人類史上最重要的出生證。分治方案表明,占人類五分之一的人民即將獲得完全獨立,同時預示著占地球上三分之二人口的各國人民的新的組織即將形成:第三世界。

  來自俄國、中國、美洲和歐洲的三百名記者和通訊員,與當地新聞界的代表們一起,代表了各種不同傾向的報紙以及不同語言、文化和宗教信仰,懷著極大興趣出席副王舉行的記者招待會。

  對蒙巴頓勳爵來說,這次記者招待會是他往日苦心孤詣的結晶。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他幾乎單槍匹馬地實現了看來似乎難以完成的使命:與印度領導人建立對話關係,奠定各方達成協議的基礎,說服談判對象們接受協議,最後取得倫敦政府和反對黨的毫無保留的支持。他駕駛航船破浪前進,靈巧地繞過航道上的層層暗礁。他身入獅籠完成最後一次壯舉,說服溫斯頓·丘吉爾抑制怒火,無可奈何地表示贊同。

  蒙巴頓剛剛結束講話後,問題連珠炮似地向他襲來。他後來回憶說:「我當時毫無膽怯之感。我親身經歷了事情的全部過程,唯有我熟諳事情的全貌。新聞界第一次和唯一掌握問題的所有答案的人打交道。」

  一位記者終於提出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為了結束這場複雜的拼板遊戲活動,蒙巴頓尚須填補上最後一個空格。

  「既然有關各方一致認為,必須刻不容緩地宣佈印度獨立,那麼想必您已經考慮到具體日期?」一位印度記者問道。

  「是的。」蒙巴頓回答說。

  「您能否告訴我們?」

  頓時,一系列圖像和數字在副王的腦海裡翻騰。事實上,他尚未選擇好宣佈獨立的日期,而是僅僅意識到它指日可待。

  蒙巴頓後來回憶說:「對我來說,必須促進事態發展。我心裡清楚,如果我想繼續控制局勢,那麼必須迫使英國議會在夏季休會之前投票通過賦予印度獨立的法案,我們當時坐在火山口旁或者火藥桶上。我們不知道何時會發生爆炸。」

  蒙巴頓注視著坐滿聽眾的半圓形大廳。所有人的目光凝視著他。整個大廳沉浸在期待的氣氛之中,電扇不斷發出嗡鳴聲。副王決意表明自己是「整個事件的主宰者」。幾個日期同時在他的腦海中翻滾,好象飛快轉動的輪盤賭具上的號碼一樣。九月五日、十日,八月二十日相繼出現,但他始終拿不定主意。輪盤最後停了下來,小球悠悠然地滾進空格裡,上面出現的數字看來極為合宜,於是蒙巴頓倏然間下定決心。他選擇的日期與他一生中最壯觀的勝利緊密相聯,正是這一天,他在緬甸叢林中進行的曠日持久的戰爭,以日本帝國的無條件投降宣告結束。隨著武士道統治下的封建主義在亞洲的崩潰,世界史上的一頁從此結束,因而為慶祝民主、嶄新亞洲的誕生,任何其他日期沒有比這一天更為合適。於是蒙巴頓勳爵高聲宣佈:

  「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五日,將正式宣佈印度獨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