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聖雄甘地 | 上頁 下頁 |
三五 |
|
十一位紳士圍坐在行政參事會大廳內的橢圓形桌旁,懷著崇敬的心情等候蒙巴頓勳爵主持會議。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東印度公司」創始人的後裔。三百五十年前,他們的貪財如命的祖先們開創了英國征服印度的業績。作為英國統治下的印度十一個省的省督,他們是帝國的中流砥柱。在為帝國效盡犬馬之勞的整個生涯中,他們飛黃騰達,身處頂峰,現在開始盡情享受他們年輕時代在遙遠的偏僻地區夢寐以求的榮華富貴生活。在這十一名大亨中,僅有二名是印度人。 這些紳士精明幹練,忠心耿耿,為印度帶來豐富的經驗,同時從中得到奢華的生活享受。他們的官邸富麗堂皇,宛如宮殿,傭人如織。他們的權力轄管大片土地和眾多的人口,可與歐洲最大的國家相匹敵。他們乘坐豪華的專用列車巡視自己管轄的地區,或乘坐羅爾斯·羅伊斯牌轎車遊覽城市,手執長矛、頭裹纏巾的騎士前呼後擁,或者騎著全身披彩的大象漫遊叢林。 各省省督按照爵序,依次在副王周圍落座。首先入席的是孟買、馬德拉斯和孟加拉三大省的代表,其次是旁遮普省、擁有卡拉奇港口的信德省、聯合省、比哈爾省、奧裡薩省、阿薩姆省、中央省、以及扼守開伯爾山口和印度阿富汗邊界的西北邊省的省督。 對蒙巴頓來說,這次會議是一場微妙的考驗。他那年四十六歲,是與會者中最年輕的一位。他抵達新德裡時尚無任何承擔這項崇高使命通常必須具備的資歷,諸如出身於一位不同反響的議員,或者是位政績斐然的行政官員。同時,他對印度問題不甚熟悉,而大多數省督在這裡度過了一生,對該國問題了如指掌,學會了當地的方言土語,甚至他們當中某些人成為印度錯綜複雜歷史問題的專家,在國際上久負盛名。出席會議的各省省督以他們的光榮經歷引以自豪,對這位剛剛抵達印度、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的方案持懷疑態度。 但蒙巴頓認為,他對印度問題缺乏經驗並不是真正不利條件。相反,如果這些專家們平庸無才,不能提出任何解決印度盤根錯節問題的辦法,這無疑「說明他們死死抓住帝國陳舊的東西不放,說明他們不遺餘力地維護現存制度」。 會議開始後,蒙巴頓要求各省督分別陳述本省的局勢。從八個省督的發言來看,他們管轄的省份尚不太令人局促不安,局勢大體上比較平靜。然而在旁遮普、西北邊省和孟加拉三個重要省份,那裡的形勢則截然不同。 西北邊省省督、負責守衛隘口的奧拉夫·卡羅爵士,愁雲滿面,疲憊不堪。三十個世紀來,異族入侵者往往從這裡長歎直入地征服印度。他在會上發言說,由於全省各地騷亂事件層出不窮,告急電報紛紛而來,他已三天三夜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卡羅在帝國的邊戍幾乎度過一生,他對尚武好鬥的帕坦人的淵博知識,以及對他們的語言和文化的深入研究,使之當時世界上任何人種學家不能與之並駕齊驅。西北邊省的省府白沙瓦,擁有亞洲第一流令人著迷的集市;每隔七天,一群群駝隊從喀布爾來到這裡,滿載獸皮、白糖、鴉片、地毯、銀器、手錶以及其他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走私物品,其中包括來自蘇聯。一度座岩洞在深山處鑿成,形成一座座迷宮式的秘密作坊,一件件嶄新鋥亮的武器又從這裡運出,轉賣給馬蘇迪人、阿弗裡迪人和瓦齊爾人這些帕坦部落傳奇式的尚武民族。 奧拉夫·卡羅宣佈說,西北邊省的局勢有進一步惡化的危險,如果發生此種情況,英國昔日的惡夢有可能再次出現,異族入侵者將從西北邊界地區湧入印度,從而敲開帝國的大門。盤踞在阿富汗的帕坦部落窺測時機,企圖越過開伯爾山口向白沙瓦和印度河谷進發,征服他們一百年來時刻覬覦的領土。「如果我們不採取緊急措施,」卡羅補充說道:「一場國際性危機事件即將在我們身邊爆發。」 旁遮普省省督埃文·詹金斯爵士平時寡言少語,現在用更為陰暗的筆調描繪了本省的局勢。詹金斯祖籍威爾士,同奧拉夫·卡羅一樣,將其畢生精力獻身於自己管轄的省份。他全心全意,忠誠不貳,以致誹謗者們指責這位老光棍深深地愛上了旁遮普,「而忘記印度尚有其他地區」。他在會上發言說,解決印度問題的任何辦法,必然在旁遮普省引起騷亂。如果決定分治印度,該省至少需要一個兵團部隊方能維持秩序。「有人預言,如果旁遮普被分治,全省定將烈火熊熊,鮮血成河。這是不符合事實的荒唐之說,事實上,旁遮普省現在已熊熊燃燒。」埃文·詹金斯最後說道。 弗雷德麗卡·伯羅斯爵士省督因身體不適未能發言,其助手關於孟加拉省局勢的報告,如同前兩省的情況一樣,同樣令人嚴重不安。 各省省督陳述本省局勢後,蒙巴頓分發給與會者一份文件。他解釋說,文件包括「一項供會議討論研究的解決目前局勢方案」的大致內容。為了「使於記憶」,文件命名為「巴爾幹計劃」。這是分治印度方案的梗概,副王一星期前要求辦公室主任伊斯梅勳爵親自起草。 出席會議的各省省督開始翻閱文件時,一片令人震驚的氣氛掠過會議大廳。他們是印度統一的創建者和捍衛者,將其畢生精力致力於鞏固印度的完整,然而現在英國竟然打算毀掉它。 分治印度的「巴爾幹計劃」,因巴爾幹半島於一四一八年戰爭後被劃分為若干個小國而得名。分治方案規定,印度十一個省份可自由加入巴基斯坦或印度,或者根據其大多數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居民的意願,決定成立獨立的國家。 蒙巴頓在會上指出,「他決不會隨意放棄維護印度完整的任何希望」。他希望世人知曉,英國人正竭盡全力維護印度的完整。但是,如果英國的努力歸於失敗,那麼世人也必須明白,正是「印度公眾輿論,而不是英國強行決定分治」。至於蒙巴頓本人,他確信巴基斯坦將是一個不能維持長久的國家,其領導人終將會重新回到統一的印度懷抱中來。 出席會議的十一位人士,代表著一百年來統治印度的集體智慧,對解決印度問題的前景抱著冷漠態度。他們認為,分治無助於印度擺脫進退維谷的窘境。但是他們也不反對此種解決辦法,因為事實上,他們任何人也無計可施。 這天晚上,在副王宮殿的貴賓餐廳內,各省省督偕同夫人,出席蒙巴頓夫婦為會議閉幕舉行的盛大宴會。宴會大廳的牆上懸掛著印度十九位副王的巨幅畫像,他們好象從遙遠的過去突然湧現出來的判官一樣,居高臨下地注視著出席宴會的人們。酒宴闌珊之際,侍者們端上波爾圖葡萄酒。酒杯斟滿後,蒙巴頓勳爵站起身來,高高將酒杯向四座舉起。出席宴會的任何人尚未意識到這一動作的深遠意義,然而它宣告一個重要時代正在結束。自此以後,印度副王將水遠不會提議省督們為英王兼印度皇帝的健康乾杯,正象蒙巴頓現在提議大家為其表兄乾杯一樣: 「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一起為英王兼印度皇帝的健康乾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