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聖雄甘地 | 上頁 下頁
三二


  真納在穆斯林中的密友寥寥無幾,他的忠實信徒更是屈指可數,他僅僅擁有很少的支持者和同僚。除妹妹之外,家庭對他來說已不復存在。他孑然一身地生活,時刻夢想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基斯坦。穆罕默德·阿裡·真納身高兩米,體重僅僅六十公斤,他的面部瘦長,高高的顴骨下,面頰好象顯得半透明似的。一堆茂密的銀白頭髮整齊地向腦後梳攏,使他的身材顯得更加高大。他的外表異乎尋常地嚴峻端莊,給人一種剛毅不屈的印象。

  穆罕默德·阿裡·真納個性倔強,不屈不撓,這是他取得一切成功的原因所在。他經常遭到攻擊和非難,然而任何人,無論是朋友或者敵人,從未指責他是意志薄弱的人。

  * * *

  一九四七年四月上旬,副王和真納共進行了六輪關鍵性的會晤。這是決定印度命運的十個小時會談。會談過程中,蒙巴頓滿懷「超人的自豪感,施展我的說服才能,使對方樂於接受。我所以能夠如此,並非我能言善辯,而是我善於從最有利的角度闡明事理」。蒙巴頓後來回憶說,他如何運用「各種手段和伎倆動搖真納的決心」。然而一切無濟於事,任何論據和計策絲毫未能打動他建立巴基斯坦國的夢想。

  真納立場的力量源泉,建立在兩張王牌之上。首先他已成為穆斯林聯盟的絕對主宰者。雖然在他之下不乏主張妥協的人士,但是只要他還活著,這些人則不敢輕舉妄動。其次,人們久久難以忘懷,一年前他發動的「直接行動日」在加爾各答街頭灑下鮮血。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會晤開始後,真納與蒙巴頓至少在必須迅速作出決定這一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穆斯林領導人認為,印度目前已超越討價還價的階段。唯一可行的解決辦法:在於儘快地進行「一次外科手術」。

  蒙巴頓擔心分治可能引起暴力事件,真納安撫他說,「手術」一旦結束,動亂即告停止,兩國從此將和睦友好地相處。他進一步解釋說,一切將會過去,猶如某天他受理兩兄弟因對分配家父的遺產不均而打官司一樣。法院判決兩年之後,兩兄弟重新言歸於好,親密無間。他對副王允諾說,將來印度的情況亦然。

  真納強調指出,印度的穆斯林構成一個國家,擁有自己的「文化、文明、語言文學、藝術、建築、法律、倫理道德、風俗習慣、曆法,以及明顯的歷史和傳統特徵」。他補充說道,印度從未形成一個名副其實的國家,它只不過在地圖上以一個國家的形式出現而已。

  真納說道:「我喜歡食用牛肉,但是印度教徒不允許我宰殺。每次印度教徒和我握手後,他便急衝衝地跑去淨洗雙手。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在英國統治的桎梏下處於被奴役的地位。」

  蒙巴頓後來回憶說,他和真納的談判很快變成一場「捉迷藏遊戲」。穆斯林領導人宛若《阿麗思漫遊奇境記》中的狡兔一樣,拒絕作出任何讓步,而蒙巴頓這位印度統一的捍衛者,從各個方面發起攻勢,致使這位「年邁的紳士勃然大怒」。

  真納認為,分治是天經地義的唯一出路,尤其是它可以導致建立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國家。他進—步明確指出,為了建立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國家,穆斯林居大多數的印度兩大省份——孟加拉和旁遮普,必須全都歸屬巴基斯坦,儘管那裡居住著大批印度教徒居民。真的提出上述要求的理論原則是,印度穆斯林不能被迫生活在大多數印度教徒的統治之下。這是合乎情理的立場。但是,他希望把旁遮普省和孟加拉省居少數地位的印度教徒合併在穆斯林國家內,這又作何解釋呢?蒙巴頓爭辯說,如果說分治印度旨在使居少數地位的穆斯林免受占絕對優勢的印度教徒的統治,那麼根據相反然而同樣的道理,旁遮普省和孟加拉省也必須一分為二。

  真納對此表示反對,因為按照此項解決方案,只能建立一個經濟上短命的國家,「一個被蛀蝕得殘缺不全的巴基斯坦」。

  蒙巴頓建議論,既然如此,如果真納確實認為這個國家可能被「蛀蟲吃掉」,那麼他可直言不諱地表示拒絕。事實上,蒙巴頓根本無意同意真納建立任何巴基斯坦國。

  「唉!」真納反駁道:「看來閣下尚未完全理解我提出的問題。一個人,他首先是旁遮普人或者孟加拉人,爾後才談得上他屬￿印度教徒或者穆斯林。他和當地居民有著共同的歷史、語言、文化和經濟。您不應當把他們分隔開來,否則將會引起無窮盡的流血事件。」

  「真納先生,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

  「此話當真?」

  「勿庸置疑。」蒙巴頓欣然允諾道:「一個人在成為印度教徒或者穆斯林之前,他不僅是旁遮普人或者孟加拉人,而首先是印度人。您剛才令人欽佩地闡明了關於印度一個整體的無可辯駁的論據。」

  「但是,您根本沒有理解……」真納反駁對方說道。一場新的捉迷藏遊戲開始了。

  蒙巴頓對真納的僵硬立場感到愕然。他後來回憶說,「我從未相信,一位聰穎、高雅、由倫敦律師事務所培養出來的人,竟然如此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推論。然而他並非不理解對方的反對意見,而是一層雲霧遮蓋了他的思路。他把整個事情弄糟了。你可以說服其他人,但你永遠難以說服真納。只要他尚在人間,維護印度的完整難如登天。」

  四月十日,蒙巴頓抵達新德裡近三個星期時,他們的談判進入關鍵性階段。在歷時兩個小時的會談中,副王懇切希望真納能夠維護印度的完整。他施展全部雄辯才能,著力描繪一副來來印度及其四億不同種族和宗教信仰的人民面臨的宏偉壯麗的圖景。那時,印度各族人民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團結一致,同心同德,充分利用大規模工業化帶來的益處,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大的作用,代表亞洲最進步的發展趨勢。對這美好的前景,難道真納竟能漠然視之,無動於衷?難道他甘心情願將印度半島置於三等國的地位?

  真納自始至終堅如磐石,巋然不動。他簡直是位「精神變態者,建立巴基斯坦國的念頭久久地纏住他。」蒙巴領最後心情憂傷地回憶說道。

  客人告辭後,副王在辦公室內孤寂地陷入沉思,開始認識到他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因為他那精明的辯才和誘人的魅力,均未能在穆斯林領導人身上產生任何效果。任何新的談判也只能枉費心機,無濟於事。但是必須擺脫僵局,同時必須儘快地採取行動。不言而喻,蒙巴頓熱切地希望能夠挽救印度的完整,但他不能因此而冒風險,使大不列顛陷入圈套,在混亂和暴力事件層出不窮的印度不能自拔。因為歸根結蒂,他肩負的使命首先旨在維護英國的利益。鑒於真納毫不妥協讓步,肢解印度次大陸,答應穆斯林建立巴基斯坦國,現在已成為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

  目前,問題在於說服尼赫魯和國大党領導人,使他們接受這一破釜沉舟的解決辦法。蒙巴頓當機立斷,決定制訂一項他們可能同意的解決方案。

  翌日上午,副王首先和同僚們一起研究分析了當前局勢,然後把身子轉向辦公室主任。

  「親愛的伊斯梅,」他神情淒然地說道:「看來起草分治印度方案的時刻業已來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