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聖雄甘地 | 上頁 下頁 |
二五 |
|
路易斯·蒙巴頓認為,在使印度政治領袖們接受其主張之前,必須首先在印度全國樹立起個人威望。最後一年副王可能「全身彈痕累累地」返回英國,但在任職期間,他決不能象其他前任一樣,庸庸碌碌,毫無建樹。他堅定不移地相信,「如果沒有宏偉壯觀的場面,決不能高居於印度寶座之上」。他在新德裡肩負結束英國統治的使命,但他決心為暗淡的暮靄塗抹一層萬紫千紅的光芒,在奄奄一息的煙火中,重振帝國的豪華盛大禮賓儀式。 按照蒙巴頓的命令,人們恢復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棄置已久的帝國禮賓儀式,宮殿各門前重新舉行隆重的騎兵衛隊換班儀式,副官們再次穿上飾有花邊的軍服,經常舉行規模盛大的軍事檢閱活動。新任副王為規模壯觀的禮賓儀式感到由衷的高興,然而他所追求的目的,遠遠超過個人情趣的滿足。在他身上樹立權力和榮耀的光輝形象,有利於實現他的政治意圖。他很快以「籠絡人心」行動計劃取代了「狂人之家」行動計劃,給印度黎民百姓及其領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籠絡人心」行動計劃將貴族階層的隆重豪華禮儀和深得平民百姓擁戴的行動,昔日古老壯觀的場面和未來印度的新穎首創精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之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蒙巴頓以油漆刷子開始這場變革創舉。他下達指示,在他那問舉行過多次流產談判的辦公室內,顏色深暗、造價昂貴的護壁板,立即披覆蓋上一層光線明快的綠色油漆,以便未來的談判對象能置身於令人愉快愜意的環境之中。這項措施使他的同僚們大吃一驚。然後,他一反宮廷墨守陳規的辦事程序,把宮殿變成工作繁忙緊張、人聲嘈雜的司令部。每天他召集一次會議,研究工作,後來不久便被譽為「晨禱會」。 蒙巴頓思想敏銳,說理透徹,解決問題時單刀直入,遊刃有餘,尤其是他那過人的精力,常使周圍人感到驚訝。他絲毫不想在啟關文件箱上浪費時間,下令廢除了傳遞文件的傳統作法。過去侍從手捧鎖閉的皮制匣子,來往傳遞帝國的卷宗。同樣,他無意隻身一人坐在辦公室內批示文件,而願意和同僚們建立起經常性的對話。他的一位同僚回憶說:「如果你在蒙巴頓需要閱示的文件上寫下『我可以和您談談嗎?』的字樣,那麼可以擔保,你一定會被他召見,同時你需隨時準備好你打算要談的問題,因為他很可能在淩晨兩點鐘把你從睡夢中喚醒。」 但是,重大的變革乃是蒙巴頓本人及其副王職務留給印度公眾的深刻印象。百餘年來,印度副王由於受到自身職務所要求的隆重禮儀的束縛,始終是亞洲名流顯貴階層中與世隔絕的偶像人物之一。兩次遭人暗殺之後,他置身于警察的重重保護之下,從而與他統治下的當地臣民斷絕任何接觸。每當副王乘坐白黃兩色相間的專用列車到印度各地旅行時,所經之處,戒備森嚴,崗哨林立,數百名侍衛、警察和便衣踉踉蹌蹌,隨後侍駕。當他玩高爾夫球時,普通百姓需退避三舍,沿途各線,警察埋伏樹後,以防不測。副王外出騎馬散心時,一騎兵隊鏢客緊緊尾隨,嚴加護衛。 現在,蒙巴頓決心打破與民眾隔離的屏障。如果說他為自己披上—層帝王色彩外衣,但這僅僅是為了更好地接近各界群眾。他公開宣佈說,從今以後,他和妻子、女兒早晨騎馬散步時,無需任何侍衛陪同。他的決定使宮廷衛隊惶恐不安,但蒙巴頓堅持己見,毫不讓步。自那時起,印度農民親眼目睹令人難以置信的場面:印度副王和副王后不帶任何侍衛,騎著馬從他們身邊走過,親切地向他們招手致意。 更令人感到震驚的是,蒙巴頓一家居然前去拜訪一位普通印度人,而他不是屬一小撮享有特殊種姓的土邦王公。百年以來,這是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的任何代表不屑一顧的事情。一天晚上,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其陳設簡陋的新德裡寓所內舉行招待會,路易斯·蒙巴頓和妻子應邀光臨,印度全國為之驚愕不已。在出席宴會的各界來賓的驚奇目光注視下,這位英國人友好地挽著主人的手臂,在晚宴上踱來踱去,與諸位賓客隨便交談,親切握手。蒙巴頓的行動產生了巨大反響。尼赫魯對此感歎道:「感謝上帝,我們終於有位深明世故、有血有肉的副王,而不是身著軍服、缺乏人之常情的人物。」 為了表示對印度人民的敬意,蒙巴頓指示賦予印度軍人長期以來應當享受的榮譽。在東南亞戰鬥的日子裡,二百萬印度士兵曾在他的麾下作戰。他決定在其貼身衛士裡,增加三名印度副官。與此同時,副王宮殿的大門從此對英國統治下的臣民開放。他頒發詔令,如果不邀請印度人出席,任何招待會不得在宮殿內舉行,同時也不允許以少數印度人充當陪襯,相反,印度人至少需占來賓人數的一半。 蒙巴頓的妻子進行了一場更徹底的改革。為了表示尊重印度賓客的生活習慣,她指示專門為他們準備印度風味的素食。百年以來,帝國宴席上從未出現過如此盛事。她同時指示,菜肴必需按照當地習慣分盛在各位來賓的盤內,酒賓進行之際,傭人需手捧臉盆、水壺和毛巾,分別站立在諸位賓客的身後侍候。自那時起,印度人可以在副王的禦桌上用手就餐,按傳統習慣清洗雙手。 上述親切表示雖然微不足道,但影響深遠。蒙巴頓夫婦情真意切,熱愛這個使他們倆的愛情得到確認的國家。人們普遍相信,新任副王以解放者而不是以征服者的身份來到印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他的麾下服役的軍人對他深懷崇敬之情。所有這些因素彙聚一起,賦予路易斯·蒙巴頓和埃德溫娜·蒙巴頓無與倫比的崇高威望。 蒙巴頓和妻子抵達印度後不久,《紐約時報》載文評論說,「歷史上任何副王從未象他那樣深孚眾望,贏得印度人民的信任和敬意。」「籠絡人心」計劃取得巨大成就,以致尼赫魯數星期後神情嚴肅地對新任副王說,和他進行談判將日愈困難,因為「他贏得的群眾之多超過了在世的任何印度人」。 * * * 蒙巴頓得到的消息令人恐懼不安,他懷疑情況是否真實可靠。相比之下,克萊門特·艾德禮三個月前在倫敦描述印度的不幸形勢,現在看來宛若一幅恬靜的田園風光畫卷。但是,他在辦公室內正在與之密談的這位人物,是英國駐印度高級官員之一,他對印度情況了如指掌,至今在新德裡尚無人與他並駕齊驅。三十五年來,喬治·艾貝爾在印度自願民防隊中服役,曾是前任副王的最親密合作者。 艾貝爾報告說,目前印度確實正陷入內戰邊緣。唯有當機立斷,迅速解決問題,才能拯救該國。使國家機器運轉的龐大行政機構正在土崩瓦解。由於大戰以來中斷了招聘工作,英國行政人員嚴重匱乏,穆斯林和印度教徒職員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混亂局面層出不窮。鑒於上述情況,現在決不能再猶豫不決,優柔寡斷。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