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聖雄甘地 | 上頁 下頁 |
二六 |
|
面對艾貝爾這位名聲顯赫人物的告誡,新任副王感到局促不安。然而這只不過是一連串不幸消息的前奏,其他情況紛紛而來,副王即將在印度執行使命的前十天中忙得不可開交,應接不暇。副王辦公室主任伊斯梅勳爵將軍,曾于一九四〇年至一九四五年任丘吉爾的私人參謀部部長,同時出任過印度軍隊軍官和前任副王秘書的職務。他最後這樣結束對形勢的分析:「目前印度猶如汪洋大海中的一葉孤舟,船體正在熊熊燃燒,船艙滿載火藥。」眼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在火勢蔓延至炸藥之前,究竟能否迅速把烈火撲滅。 旁遮普省的英國省督給蒙巴頓的第一份電報證實,目前全省局勢不穩,事態危急。電文附件詳細列述了各種不幸事件。事件發生後,蒙巴頓召見了警察局局長,詢問其軍隊是否能夠維持社會秩序。 「不,閣下,目前我的軍隊無能為力。」警察局長直接了當地回答說, 蒙巴頓向印度軍隊司令克勞德·奧金萊克爵士元帥提出同樣問題,結果得到同樣的回答。 這些騷亂事件是一場相互殘殺戰爭的序幕,雖然至今尚未危及英國人的生命安全,但是戰爭孕育的悲劇令人嚴重不安。蒙巴頓抵達印度十天后,不得不採取他任職期間最重大的決策。原來在倫敦商定,印度於一九四八年六月獲准獨立。當時,他對這個期限過分樂觀。不管採用什麼方式結束英國在印度的統治,現在必須在未來的幾星期內實現這一目標,而決不能再等待數月。 一九四七年四月二日,蒙巴頓在致克萊門特·艾德禮的第一份報告中寫道:「這裡局勢十分不妙……在我看來,通過談判解決印度前途的問題希望渺茫。」 蒙巴頓在報告中詳細描述了印度全國各地岌岌可危的局勢,然後向英國政府驚呼道:「如果我不迅速採取行動,一場內戰即將在我任職期間爆發。」 ◎五 烈火真金 兩人單獨坐在客廳裡交談,旁邊沒有秘書記錄談話內容。蒙巴頓確信,只有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解決問題,方可避免—場災難性事件,因而他採取一種特別的談判策略:印度的命運不能在談判桌上討論,相反,只能在私下親密交談中磋商。在副王那間最近油刷一新的辦公室裡,目前正在進行的單獨會談,也是今後一系列談判的開始。正如蒙巴頓在給倫敦的第一個報告中所預見的那樣,印度究竟能否擺脫可怕的內戰,完全取決於兩個人單獨會談的進展情況。出席今後一系列單獨會談的,僅僅有副王和印度三位主要領導人。 三位印度領導人一生中大部分時間致力於反對英國,然而他們彼此之間意見分歧,時有芥蒂。他們三人年過半百,均是倫敦律師事務所培養出來的律師。他們在倫敦學習過如何唇槍舌劍地進行辯論。對他們來說,目前正在進行的會談,是他們一生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最後一場大辯論。二十五年來,他們每個人以這種或者那種方式,已作好投入這場大爭論的準備。 蒙巴頓認為,目前當務之急在於維護大不列顛留給世人的最重要遺產,即維護印度的完整。他殷切地希望,甚至祈禱能夠實現這一目的。穆斯林的分治要求,必將釀成一場慘劇。 基於這種考慮,蒙巴頓放棄了過去多次導致流產的正式談判作法,而決定在其靜謐的辦公室內和對手們舉行單獨會談。他堅信自己能言善辯,思路正確,打算不遺餘力地在未來幾星期內實現他的前任們在數年內未能達到的目標,從而結束英國的統治,同時不會因此而引起印度分裂。 第一位走進蒙巴頓辦公室的印度人,是印度政治舞臺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之一。他那已經開始謝頂的頭上,戴著國大黨白色橄欖形帽,西服背心的第三個扣眼上,插著一朵剛剛採擷的玫瑰花,他的面部富於表情,喜怒哀樂見於形色,他的舉止輕柔媚人;天使般的溫和目光中,不時閃爍出一股難以克制的激情。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時年五十八歲,和蒙巴頓一樣,是位頗具影響的顯赫人物。 在此以前,尼赫魯和蒙巴頓已經相識。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他們在新加坡見面,當時,年輕的海軍上將剛剛在那裡建立起最高司令指揮部。那時蒙巴頓周圍的人勸告他說,不要和這位被英國剛剛釋放的人建立任何關係。蒙巴頓置告誡於不顧,毫不猶豫地接見了這位印度領導人。 尼赫魯和蒙巴頓一見如故,彼此之間產生了好感。在蒙巴頓及其妻子身上,尼赫魯再次看到他在年輕學生時代所看到的熱情好客、豁達大度的英國人民的影子。在英國監獄中度過數年囚徒生活之後,這種記憶已經蕩然無存。這位印度人富有魅力,博學多識,談吐幽默,很快博得蒙巴頓一家人的好感。蒙巴頓不顧同僚們的反對,毅然決定攜同尼赫魯,一起乘坐敞篷轎車周遊新加坡各地。蒙巴頓的顧問們評論說,此舉只能抬高英國敵手的身價地位。 「抬高他的身價地位?」蒙巴頓怏怏不快地反駁說:「相反,正是他給我帶來榮譽。有朝一日,他將成為獨立後的印度總理!」 這個預言今天即將成為現實。在三位印度領導人中,尼赫魯以英國保護國印度總理的身份,首先受到副王的接見。 * * * 對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來說,剛剛開始的單獨會談,只不過是他一生中和統治印度的殖民主義者進行談判的一段新的插曲。過去,尼赫魯曾是英國華貴家族的座上客,應邀出席過在白金漢宮舉行的豪華酒宴,同時也在英國牢房內使用過白鐵飯盒進餐。在他的交談者中,既有劍橋大學的教授、英國首相、印度副王、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同時也有監獄獄卒。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出身於克什米爾一個婆羅門家庭,和印度新任副王一樣,屬世襲的東方高門貴胄階層。十六歲那年,他赴英國學習深造,無憂無慮地度過了七個春秋。在哈羅公學①,他掌握了語法知識和板球技術;在劍橋大學,他對科學產生濃厚興趣,潛心研究德國哲學家尼采和愛爾蘭作家奧斯卡·王爾德;在牛津大學法律系的課堂上,他為英國法律家布萊克斯托恩的雄辯口才拍案叫絕。他穎秀文靜,舉止風雅,樸實無華,學博才高,無論走到那裡,總是博得人們的喜愛。在上層社會的沙龍裡,他應付裕如,談吐坐臥儼然一派紳士風度。在英國逗留期間,他的身上發生了巨大變化,以致一九一二年返回阿拉哈巴德時,他的家人和朋友們認為,他已完全「非印度化」。 ①英國培養貴族和資產階級子弟的中學。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