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聖雄甘地 | 上頁 下頁
一六


  甘地身體力行,每天抽出半個小時時間用來紡線,從不間斷,同時敦促信徒們也這樣勞動。每天的紡線活動變成一場真正的宗教儀式,紡線時間成為祈禱和禪坐的間歇。聖雄一面喃喃地誦著「主啊」、「主啊」,一面咿呀咿呀地手搖紡車。

  一九二一年九月,甘地進一步推動土布運動發展。他鄭重宣佈,在他有生之年,他決定放棄其他任何衣服,將永遠穿手工紡織製作的土布纏腰布和披肩。從此,一項普通的紡線任務發展成為莊嚴的聖事,以每天舉行的宗教儀式團結了國大黨的各階層成員。他們的勞動成果——土布,變成獨立戰士的軍裝,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人人身披粗糙的白色棉布。甘地的小小紡車成為他領導的和平革命的象徵,是已經覺醒了的大陸向西方帝國主義發起的挑戰,是民族團結和自由的標誌。

  甘地跋山涉水,不顧路途遙遠艱險,或在三等列車的硬木座上過夜,把他的主張帶到印度最偏僻的地區。每天他發表五六次講話,他訪問成百上千個村莊。這是多麼壯觀的場面:甘地赤裸雙腳,身纏土布「拖地」,鼻端架著鋼腿眼鏡,手執竹制拐杖。他在前面疾走,身後緊緊跟隨一幫同樣裝束的弟子。隊伍末尾,人們高高抬著聖雄的便桶椅。它形象地說明,甘地是多麼關心衛生工作。

  甘地的長途遊說取得巨大成果。他每到一地,村民們紛紛進來,以一睹聖雄為榮。他衣著樸素,言語平和,待人謙恭,人們把他視作來自久遠過去的聖賢,身負締造—個嶄新印度的使命。

  在城鎮裡,甘地不厭其煩地向市民們宣傳說,印度民族要想取得自治,必須首先拋棄所有外國東西。他號召人民脫掉英國服裝。隨後不久,鞋、襪、褲、衫、帽和大衣,轉眼之間在他面前堆集如山。一位男子激情滿懷,竟在大庭廣眾之中把自己扒個精光。甘地喜笑顏開,將小山似的英制衣服付之一炬。

  英國人很快作出反應。如果說他們逮捕甘地需考慮再三,擔心牢刑將他置於死地,那麼他們對他的追隨者則從不手軟。三萬人被投入監獄,不少集會和遊行示威被武力驅散,國大黨的辦事機構也遭查禁。

  一九二二年二月一日,甘地致副王一封信,彬彬有禮地指出,他決心進一步開展反英活動。現在,他從不合作行動轉入非暴力抵抗運動。他號召農民抵制捐稅,城市居民不服從英國法律,印度士兵停止為大英帝國效勞。這是甘地向印度殖民政府發出非暴力戰爭宣言書。甘地就此說道:「英國人妄圖迫使我們到機槍陣地與他們較量,因為他們手裡有武器而我們卻沒有。我們擊敗他們的唯一辦法是,把決鬥引到我們有武器而他們沒有武器的地方。」

  數以千計的印度人響應甘地的號召;數以千計的人身陷囹圄。面對這一局勢,孟買省省督驚慌失措,一籌莫展。他大聲驚呼道:「這是世界史上規模空前的創舉,它幾乎達到預期的目的。」由於新德裡東北部一小村莊爆發流血事件⑤,這次行動以失敗告終。甘地不顧國大党絕大多數成員的反對,決定停止非暴力抵抗運動,因為他覺察到,他的擁護者尚未充分理解非暴力學說。

  ⑤一九二二年二月五日,聯合省喬裡喬拉村農民舉行遊行示威,警察開槍,群眾即縱火燒毀警察局,二十一名警察被燒死。

  英國人感到局勢變化對甘地不利,乘機對他提出控告。法庭上,面對煽動鬧事的起訴,甘地供認不諱,侃侃陳詞,要求法官嚴懲不貸。甘地被判處六年徒刑,囚禁在浦那附近的耶拉維達監獄。他對這次拘留毫無懊惱之感。他後來寫道:「自由往往必須到牢房裡去尋找,有時甚至到斷頭臺上去尋找;在議會裡、法庭上或者學校裡,人們永遠得不到自由。」

  由於健康原因,甘地提前獲釋出獄。出獄後不久,他立即赴印度各地遊說,向人民群眾宣傳非暴力原則,以避免再次發生迫使他中斷鬥爭的流血事件。

  一九二九年歲末,甘地準備進一步採取行動措施。在拉合爾,午夜時分,當舊歲即將過去,他動員國大党莊嚴宣誓,決心奪取印度的完全獨立。在全國各地舉行的群眾大會上,千百萬國大党成員鄭重地重複這一誓言。印英之間一場新的較量已迫在眉睫。

  甘地殫思極慮,等待「心靈之光」為他指引進行這場鬥爭的靈丹妙藥。辦法終於找到了。這是甘地創造才華的絕妙之作,世界現代史上令人咋舌的政治挑戰。他的構思極為簡單,而其實施手段則十分壯觀,因而頓時得到了群眾的擁護,震動了世界。耐人尋味的是,甘地的挑戰涉及鹽的問題,這是聖雄在多年節欲生活的鬥爭中早已不用的食品。然而在氣候炎熱的印度,鹽是每個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在印度各地的海灘上,大海這個永恆的上帝賜予人類一堆堆晶瑩潔白的食鹽。但是,英國政府壟斷食鹽的分配大權,提高食鹽售價的賦稅。

  一九三〇年三月十二日,甘地手持竹杖,背部微駝,身著終年不離身的白色土布「拖地」,於早晨六點三十分率領七十九位門徒離開講經所,開始向四百公里外的大海進軍。沿途,成千上萬名同情者紛紛出來歡迎,在他們經過的路上撒滿五彩繽紛的鮮花。各國新聞記者紛至遝來,追蹤採訪這支奇特壯觀的遊行隊伍。沿途各村莊,人群潮湧般地相繼趕來,跪在聖雄所經過路的兩旁。甘地每到一地,象磁鐵吸引鐵屑一樣,吸引著成千上萬名群眾。他那半裸體的滑稽身影向遠方的大海走去,無視大英帝國的統治。每天,世界各國報刊在頭版通欄刊登他的照片,各國電影院紛紛上映有關他活動的新聞紀錄影片。二十五天后,甘地一行于傍晚六時抵達離丹地城不遠的印度洋海濱。經過一夜祈禱之後,次日淩晨,他們跳入大海舉行宗教洗禮活動。隨後,在數千名群眾注目下,甘地俯身在海灘上淘撈—把海鹽。他神情嚴峻而堅定,在空中揮舞著拳頭,然後把潔晶白色的鹽末撒向人群。大海恩賜而被禁用的禮物,從此成為為獨立而戰的新的象徵。

  不到一星期,整個印度半島沸騰起來。在大陸各地沿海,甘地的支持者們淘撈海鹽,分發給人民群眾。在全國各地,到處是傳單的海洋,告訴人們如何提煉海鹽,在全國各地,到處沉浸在勝利喜悅的節日氣氛之中,數千堆歡快的火焰燒著來自英國的一切物品。

  英國人以印度史上規模空前的大逮捕進行報復,數千名印度人被捕入獄。甘地這次也不例外。在耶拉維達監獄的牢房裡,甘地大義凜然,成功地給其支持者們帶去最後音信。他在信中說道:「一位主張非暴力的人,手握食鹽,象徵印度的榮譽。緊握鹽的手可被砍斷,但他決不交出食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