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聖雄甘地 | 上頁 下頁 |
五 |
|
幾百年來,一些英國人在印度實現了冒險夢想,而大批其他人風華正茂,卻在那裡葬送了生命。與英國人居住區的教堂相毗鄰的地方,一片片墓地和墓穴告訴人們,印度的酷熱氣候,危及性命,四處蔓延的霍亂、瘧疾和黃熱病,使英國殖民統治者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鐫刻在石碑上的墓誌銘,記述了英國殖民統治的歷史事實。最早的墓穴埋葬著一位名叫伊麗莎白·貝克女士,「她在抵達馬德拉斯港口前兩天,因難產於一六一〇年死于羅巴克號船上」。在商人的墓穴中,有蘇拉特城商會第一任董事長克裡斯托弗·奧贊德,卒於一六五九年四月十五日。蘇拉特港口是「咆哮號」船長曾經拋碇泊岸的地方。生前,奧贊德「居住在一大片府邸內,每當酒宴排開,流觴傳杯之時,銀質號角聲響徹宅院上空;每當他到蘇拉特城街頭散步時,侍從、侍衛、執事人員前呼後擁,他在亭亭如蓋的帝國陽傘下面神態傲然,悠閒漫步」。在這些墓穴中,安息著帝國的士兵,他們為了效忠君主和國家,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印度永遠是個神話紛呈的國度,甚至死亡也充滿了傳奇色彩。皇家輕騎炮兵部隊聖·肖約翰中尉,「因被豹子襲擊致傷,千一八六六年五月十二日死亡,終年二十六歲」。皇家野戰炮兵部隊第八十中隊阿奇博爾德·希伯特少校,「因被野牛角重創,於一九二〇年六月十五日在賴普爾喪生。」一九〇二年六月六日,哈裡斯·麥克奎德在索戈地區「死於大象腳下」。賈巴爾普爾邦公共工程部會計師托馬斯·巴特勒,於一八九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在蒂爾馬思森林,「不幸被猛虎吞食身亡」。更為奇特的是,工程兵將軍亨利·杜蘭德,在為一座凱旋門竣工舉行的檢閱儀式上,因對建築物的高度估計錯誤,從大象背上摔下喪生。 在死去的英國人中,還有被疾病奪去生命的警察、鐵路職員、種植園主、傳教士、孟加拉的執矛騎士,以及他們的妻子。他們的墓碑雖然無人知曉,但它同樣表明,英國為實現其帝國的夢想付出了巨大生命代價。任何人未能倖免於難,其中包括印度第一任副王的妻子坎甯女士。她深居宮闈,遠離瘟疫,但仍然死於黃熱病魔。 數代掌管印度的英國官員或士兵,由於種族優越感在他們身上根深蒂固,因而與他們統治下的人民毫無真正接觸。本世紀初,在一次議會辯論中,前印度自願民防隊的一位行政長官淋漓盡致地闡述了白人優越于其他民族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偏見。他公然宣稱:「無論是顯宦名人,還是默默無聞的普通百姓,無論是居住在邊遠地區的種植工人,還是首都報社社長,無論是統治大片土地的省督,還是身居金碧輝煌的寶座上的副王,所有駐印英國人確信,他們是上帝造就的人種,生來旨在統治、制服他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六十萬優等民族的成員在戰場上遭到殺戮,嚴重地打擊了印度必須置於英國人統治下的神話。一代年輕人在佛蘭德⒆的戰壕裡死於非命。他們原來可能在阿富汗邊界上巡邏,或者管理邊遠地區的縣郡,或者馳騁在馬伊丹塵土飛揚的馬球場上。自一九—八年以來,印度自願民防隊招征新兵日益困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倖存者,預感到時代潮流的發展趨勢,希望解甲歸田,捨棄在退休年齡之前結束的戎馬生涯。 ⒆法國與比利時之間的交界地。 一九四七年一月一日,在印度自願民防隊中服役的英國人僅剩下一千名。這支訓練有素的小型部隊,勉強維持英國對四億人的統治。他們是優等人種的最後一批代表。在歷史無情的前進步伐中,他們必將在巍峨大廈的倒塌聲中消失。這天在倫敦舉行的秘密會談,不可逆轉地加速了這座龐然大廈的崩潰過程。 ◎二 億萬信徒 唐寧街萬里之外,在孟加拉灣上游恒河三角洲的一個農村裡,一位老者躺在一家農戶茅屋的土地上。此時正值中午時分,每天這個時辰,人們遞給他一個熱水袋,他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腹部,然後把另一個小水袋放置在光禿禿的腦門上。他安詳地躺在那裡,好似一件極易碰碎、毫無價值的物品。然而這位七十七歲乾癟老人,竭盡全力,致力於推翻大英帝國的統治。正是由於他的鬥爭,英國首相一籌莫展,剛剛決定派遣維多利亞女皇的重孫前往新德裡,尋求結束英國在印度統治的解決辦法。 莫漢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是波瀾壯闊的解放運動的一位性情溫柔的先知,一位風格迥異的革命者。在他的身邊,地上放著一付擦拭得明亮照人的鋼邊眼鏡和他進餐時使用的假牙。他身材矮小,體重僅五十二公斤,手臂和下肢與上身相比,顯得過分修長,兩隻碩大耳朵微微向兩邊翹著,扁平的鼻樑下,一縷灰白色的髭須稀稀疏疏。這一切不由使人想起,他酷似一隻衰老的涉水鳥。他相貌不揚,但他那無窮盡的幽默感,豐富的表情和富有活力的狡黠目光,使其面部煥發出特異的魅力。 當世界橫遭暴力蹂躪之時,甘地建議人們走另一條道路,即非暴力主義。他宣傳非暴力學說,終於發動了印度人民大眾,奮起將英國驅趕出印度半島。由於他的努力,精神運動取代了武裝暴動,祈禱取代了槍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彈的爆炸聲。在歐洲大陸,正當政客們滔滔不絕地發表蠱惑人心的演說,獨裁者們聲嘶力竭地鼓噪一時,甘地卻靜悄悄地喚起地球上人口眾多的國家的人民群眾。他招賢納士,既不求助於權勢,也不乞靈於錢財的誘惑力,而是以下述教誨號召他們:「願意追隨我的人們,你們必須準備以地作床,身穿粗布,黎明即起,節制食欲,清理廁所。」他建議同夥們身穿用手紡制的土布衣服,作為這支大軍的軍服。顏色淺淡的土布衣服,牢固地將印度人民大眾團結起來,正象褐色的軍服把歐洲獨裁者的軍隊聯繫在一起一樣。 為了宣傳自己的主張,甘地採用簡單易行的辦法。他手寫書信,與人來往,尤其是經常發表演說。不時地對其信徒、對參加祈禱會的善男信女和國民大會黨的會議發表演講。他不使用任何演說技巧去影響廣大聽眾,使他們屈從於鼓動家和思想意識理論家的個人意志。然而他的聲音傳遍缺乏現代通訊工具大陸的各個角落。甘地演講時手勢簡單樸實,整個印度的心靈在傾聽他。他進行鬥爭的方式新穎奇特,無與倫比。在饑饉數百年不斷肆虐的國家裡,他最有效的鬥爭策略是拒絕進食,不時地公開進行絕食。他以水和蘇打水為武器,迫使英國走投無路,屈服就範。 鑒於甘地的所作所為,神秘莫測的印度,將這位孱弱矮小老人奉為智慧的「瑪哈德瑪」①,即偉大的靈魂,亦步亦趨地追隨著他。信徒們把他奉若神明。毋庸置疑,他是當時世界上最傑出的人物之一。對於被他驅趕出印度的英國人來說,甘地只不過是位斫輪老手政客,一位欺世盜名的救世主,其非暴力遊說活動往往以暴力事件結束。即將被蒙巴頓取代的現任副王韋維爾元帥認為,甘地是位「施展巫術的老政客……一位城府甚深、執拗不馴、暴戾恣睢、詭計多端的老政客,一位缺乏真正聖潔之心的老政客」。 ①瑪哈德瑪,意為偉大的靈魂,或譯為聖雄,是印度人對最有智慧人的尊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