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聖雄甘地 | 上頁 下頁


  一項偉大壯麗的事業,有時可能以極其平凡的原因開始。三百五十年前,由於五個微不足道的先令,英國開始投身於大規模的殖民冒險活動,如今,路易斯·蒙巴頓受命結束這一行動。當時,荷蘭商人壟斷世界香料市場,斷然決定每磅胡椒粉的售價提高五個先令。胡椒粉是伊麗莎白酷愛的調味品。對於這一挑釁,倫敦城的八十位香料商忿懣不巳,於一五九九年九月二十四日下午在利丹霍爾大街聚會,會議地點設在一幢樓房內,與艾德禮和蒙巴頓剛剛會晤的寓所相距一裡之遙。會議旨在建立一家小型貿易公司,初期資金定為七萬二千英鎊,由一百二十五家股東贊助。這家商會名為「東印度公司」,其唯一目的在於撈取利潤。

  一五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即十六世紀最後一天,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頒發證書,正式批准「東印度公司」營業,允許它與好望角外其他各國獨家通商,第一階段期限定為十五年。八個月後,一六〇〇年八月二十四日,一艘五百噸位「咆哮號」大帆船在孟買北部蘇拉特港口拋錨泊岸。英國人終於來到了印度。他們小心翼翼,第一次登上了充滿神奇色彩的海岸。當年,克裡斯托夫·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時,曾誤以為航行到了印度。「咆哮號」班長威廉·霍金斯是位經驗豐富的水手,同時也是一位見多識廣的海盜和探險家。在五十名帕坦人雇用兵的護衛下,他深入內地,來到伊麗莎白統治下的英國夢寐以求的幻想國度,一心想找到大如鴿蛋的紅寶石、取之不盡的胡椒、生薑、靛青和桂皮,可容納一戶人家的巨葉奇樹,以及用象牙炮製的永葆青春的靈丹妙藥。

  在通往亞格拉的探險路上,霍金斯船長未能如願以償。但是和莫臥兒王的會見,卻使他不虛此行。與莫臥兒帝王相比,伊麗莎白女王猶如采邑的君主。當時,傑漢吉爾統治著七千萬臣民,是印度莫臥兒王朝第四代即最後一代皇帝,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國王。第一個英國人受到王朝宮廷熱烈而隆重的款待,「東印度公司」那些窘相畢露的股東們,大概也會為之愧色滿面,無所適從。莫臥兒王任命這位英國人為宮廷官員,並從宮女中挑選一位亞美尼亞基督教絕色女郎,奉獻給他,以示歡迎。

  勇敢無畏的霍金斯船長抵達亞格拉後,很快攫取巨額利潤,滿足了雇主們的貪財欲望。傑漢吉爾簽署敕令,允許「東印度公司」在孟買北部沿海一帶開設商行。該公司迅速發跡,聚斂無數財富。爾後不久,每月有兩艘巨輪抵達泰晤士河,在碼頭上卸下堆集如山的胡椒、樹膠、白糖、生蠶絲和棉花,隨後滿載工業製成品離開碼頭。「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大飽其囊,從中撈到無窮無盡的巨額利潤。次年,其他船隻相繼在馬德拉斯海岸和孟加拉灣出現。一些膽大妄為的探險者,甚至涉足瘟疫肆虐的恒河三角洲地帶,在那裡設立商會,這就是今天加爾各答城的前身。一般說來,英國人所到之處受到當地君王和居民的友好接待,因為他們到處喋喋不休地宣稱:「我們經商而不推行殖民化政策。」

  隨著商業不斷擴大繁榮,「東印度公司」的經紀人不得不採取措施保護其貿易活動,從而不可避免地干預當地的政治衝突。這樣一來,英國不可逆轉地卷了進去,最後導致全面征服印度。印度的豐富資源同樣吸引著法國,它的出現加速了英國對印度的征掠過程。三十年來,英法兩國將歐洲戰場上的爭鬥轉移到印度的熱帶叢林裡和平原上,雙方明爭暗鬥,企圖贏得印度顯赫有勢的王公們的支持和青睞。在出類拔萃的董事長約瑟夫·弗朗索瓦茲·迪普萊克斯的慫恿下,法國蠢蠢欲動,妄想在印度建立一個龐大帝國。法國的野心幾乎實現。但是「東印度公司」起兵發難,維護其利益,最後終於戰敗法國人,使其建立帝國的美夢化為烏有。

  一七五七年六月二十三日,魯莽的羅伯特·克萊夫將軍冒著滂沱大雨,率領第三十九步兵團的九百名英國士兵和兩千名印度土著士兵,在距普拉西不遠的孟加拉邦一村莊的稻田裡,一舉殲滅了一位滋生事端的蘇丹全部武裝力量。在這一戰役中,二十三人喪生,四十九人受傷。克萊夫的勝利為倫敦商人打開了印度北部地區的大門,揭開了英國下個世紀名副其實地征服印度的序幕。從此,商人由帝國的創建者所代替。

  倫敦發佈詔令,禁止在印度推行任何「征略和擴張領土計劃」。儘管如此,一批批野心勃勃的總督接踵而來,瘋狂推行帝國主義政策。總督理查德·韋爾斯利公然聲稱:「唯有擴大英國統治,才能給印度當地居民帶來巨大利益。」他把英國統治擴大至邁索爾、特拉凡哥爾、巴羅達、海得拉巴和爪利奧爾各邦,肢解了強悍驍勇的馬拉塔王國,征略了德幹、孟加拉邦和恒河谷地的大片土地。韋爾斯利的繼承者蕩平了拉其普特各邦,吞併了西信德省及卡拉奇港口,對錫克人進行兩次殘酷戰爭,最後佔領了旁遮普省,完成了對整個印度的征服。這樣,經過短暫的幾十年時間,由一群商賈組成的商會,一躍發展成為強大的君主,商會的經紀人和財會人員變成權勢顯赫的將軍和總督,貯存貨物的貨棧變成金碧輝煌的宮殿,從追求錢財的競賽轉變為貪婪地掠奪領土。英國人取代了莫臥兒皇帝,然而後者為他們打開了通往印度次大陸的門戶。

  英國的統治為幅員遼闊的印度帶來了英語這個無價之寶,它將成為印度各族人民聯繫的紐帶,在他們中間傳播革命的願望。

  這種革命要求,首先以劇烈的軍隊嘩變方式於一八五七年進發出來。由於一小撮土邦王公相助,英國統治大廈才倖免於難,英國人糾集各地武裝力量,以牙還牙地野蠻鎮壓起義士兵。這次兵變產生的直接影響是,英國人從此徹底改變了對印度的統治方式。經過二百五十八年卓有成效的經營活動,名噪一時的「東印度公司」遵照女王頒佈的敕令,以它開張營業時的同樣方式,於一八五八年八月十二日停止在印度的活動。根據新的詔令,三億印度人的命運置入維多利亞女皇的手中。這位二十九歲的女人,面部表情倔強、傲慢,象徵英國人種統治世界的願望。從此,皇室行使英國在印度的權力,通過其駐印度代表副王直接統治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上述的深刻變化,開創了英國對印度統治的新時代,即人們常說的維多利亞時代。這一時代的哲學思想核心,建立在大英帝國夢想的吹鼓手拉迪亞德·吉卜林⒂喋喋不休宣傳的概念基礎上,即白種英國人生而治之,註定要統治「那些喪失法律保護的可憐蟲」。吉卜林公然宣稱:「上帝以難以猜測的意旨,賦予英國人種」統治印度的職責。

  ⒂拉迪亞德·吉卜林(一八六五——一九三六年),英國作家,其作品鼓吹英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政策。

  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小型軍隊,負責執行管理印度的龐大艱巨任務,它由印度自願民防隊的兩千名成員和指揮印度軍隊的一萬名英國軍官組成。一小撮英國人以六千名英國士兵和二十萬土著士兵為後盾,統治著一個三億人口的大國,維持該國的社會秩序。與任何統計材料相比,上述數字更雄辯地說明了英國統治印度的性質,同時表明印度人民群眾是何等的溫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