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松下 | 上頁 下頁
五六


  接著他正式宣佈由其女婿松下正治擔任社長。而他本人除了繼續擔任董事長之外,主要負責PHP研究所的工作。

  PHP研究所的全稱為「通過繁榮實現和平與幸福研究所」,是松下在1946年11月3日創辦的一個組織。

  他之所以將研究所的成立日子選在11月3日這一天,並非無由。

  首先,這一天是明治天皇的誕辰紀念日,日本民間又稱之為「菊花日」。在正常情況下,日本各地這一天都要舉行隆重的紀念和富於民族特色的賞菊活動。可是當時日本剛剛戰敗不久,許多城鎮已被炸為焦土,主宰國民生活的不是日本政府,而是美國佔領軍,紀念明治天皇的活動乃至菊花節本身都被取消。

  同時,1946年11月3日這一天又是公佈日本新憲法的日子。

  松下在這一天成立PHP研究會,表明了他爭取早日結束國難,復興國力的熱望。從研究會的名稱和宗旨可以看出,儘管松下曾長期為日本侵略者生產軍需品,但他並不主張以重振軍威的方式來恢復日本的繁榮,而是要通過發展經濟來顯示日本的力量,發揮日本的作用。其研究對象並不局限於工商業,而是把開發日本的資源、實現日本的經濟飛躍作為主要目標。後來,更將這目標擴大到世界的政治經濟生活,反映出松下將企業經營與國家和世界政治運作視為一體的獨特立場。

  PHP研究所起初辦在真真庵,後來便遷到東京。它不僅多次召開全國性和國際性的討論會,還用日、英兩種文字發行《PHP雜誌》,其銷量高達100萬份,足見影響之大。

  2.天馬行空

  進入60年代後,日本電器廠家紛紛拓展海外市場,為了擊敗對手,甚至不惜以低於成本之價傾銷。

  對於這種不正當的競爭,松下堅持自己固有的立場:決不以次充好,決不放棄利潤,與經銷商建立牢固的同盟。

  為了實現後一點,他仿照原來國內銷售的一縣市一代理商的做法,嚴格實行一個國家一個代理商的制度,確保松下和代理商都取得合理利潤。

  這種穩紮穩打的辦法起初被一些人譏諷為保守,但很快就顯現其優越性。那些靠低價傾銷的廠家很快就感到得不償失,不得不退出以巨大代價佔領的市場,而松下銷售網的覆蓋面卻越來越大,銷售量和利潤同步增長,令人不得不佩服他是經營之神。

  他的這種以純正的商業道德求取發展的精神和與代銷商同甘苦共患難的做法,不僅受到國內有識之士的稱讚,還引起了國際傳媒的重視。

  自1958年起,美國《時代》《生活》等雜誌以及《紐約時報》等大報不斷發表文章,介紹他的業績,1962年2月的一期《時代》週刊更以他為封面人物,以整整五頁的篇幅全面介紹他的工作、生活與管理經驗。

  1964年9月東京奧運會開幕之前,美國《生活》雜誌出了一期日本專輯。在介紹松下的文章中,稱他是日本電器的先驅,猶如福特是美國汽車的先驅一樣;而他的寫作能力更在福特之上,足以與當代大作家媲美。

  正當的廣告是善行

  隨著經濟的恢復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60年代中期,日本電視機、洗衣機和電冰箱的普及率已分別達到90%、70%和60%,而電器生產業已出現疲軟趨勢。在這種局面下,要繼續求得發展,在殘酷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只有兩條道路可走:一是開發功能更好、價格更合理的換代產品;二是加強售後服務。

  松下對於售後服務的理解以及採取的措施都與別的廠商不一樣。他認為,售後服務不是等到用戶發現出了問題才派人去修理,而是必須在電器進入用戶手中之前就消除一切問題。

  為此,一方面,他進一步完善1954年開始實施的產品質量檢查制度。

  與此同時,建立由經銷商協助的全國性和全球性品質聯絡網,於產品售出之前再做一次嚴格檢查,不出售有問題的電器。萬一發現售出的產品發生質量方面的問題,銷售商有責任將情況報告松下的有關部門及時處理。不用說,這對於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生產檢查和銷售諸環節的責任心,密切各方面的關係和在消費者中建立牢固的信譽,都大有好處。

  松下產品在日本進入千家萬戶之後,松下不僅加強宣傳攻勢,大打廣告,還專門成立了廣告部。對此,一些人認為大可不必。他們說,只有那些無人知曉的產品才需要打廣告,如今松下電器已是家喻戶曉,眾口皆碑,還有必要花這麼多冤枉錢嗎?

  松下回答說:廣告不僅要繼續打下去,還要越打越好,讓它像松下電器一樣,也達到世界最先進的水平。他堅信:正當的宣傳廣告是一種善行;越是優良的產品,越要打廣告,越有義務讓更多的人知道,讓更多的人購買和使用。

  他的這番努力沒有白費:不僅使松下電器的形象紮根于廣大消費者的心目中,而且使他本人也獲得了「日本廣告獎」。

  未雨綢繆

  1964年,奧運會在東京召開,一些項目的比賽也安排在松下公司所在的大阪。作為對奧運會的獻禮,同時也是給公司打永久性的廣告,松下捐獻鉅資,在大阪車站前修建一座現代化的立交橋,贏得社會各界的稱讚,海內外的新聞媒介也競相報道。

  這一年,日本雖因奧運會而大出風頭,但是經濟危機帶來的惡果已經隨處可見。由於市場萎縮,許多工廠開工不足,甚至被迫倒閉。由此而產生的失業大軍又導致了社會的混亂。

  松下的情況如何呢?他在此時捐資建橋是否打腫臉充胖子呢?

  決不是。

  憑他長期養成的過人的商業直覺,早在1961年危機跡象尚未顯露之前,他就警告:日本企業家切不可陶醉在表面的繁榮和經濟的高速度增長之中,必須及早鞏固基礎,應付必將到來的危機。因為迄今為止所出現的繁榮,主要是得力於美國的援助特別是朝鮮戰爭對於各種物資的需要。而今援助既已減少,戰爭早就停止,盲目貸款與擴充設備必將導致超越自身實力的負擔。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金融緊縮,便將受到沉重打擊。

  當時,由於日本經濟仍呈高速發展狀態,電器的增長更達30%,許多人對於松下的警告嗤之以鼻,認為他是故作驚人之談,不予理會。

  而松下不管別人對他的警告持何種態度,抓緊時間改進企業體制,研究並實施應變之策。1963年,當日本電器的增長降至10%以下時,松下卻仍然保持18%的高速度,創造年產值2000億的偉績。這時,那些不聽他忠告的廠商才開始清醒。只是為時已晚,有的廠家已被大蕭條的洪水淹沒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