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松下 | 上頁 下頁 |
四五 |
|
他認為,惟有上下齊心,互相配合,而不是互相扯皮,才能把事情辦好。 他經常以歷史故事教育職工:在16世紀,日本有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家織田信長。織田信長有兩個侍從:豐臣秀吉與明智光秀。豐臣秀吉只看主人的長處,最後獲得成功,完成統一日本的大業;而明智光秀卻恰恰相反,只看主人的缺點。最後,他竟逼得主人自殺,而自己也死於亂刀之下。 幻想中的半工半讀工廠 早在1922年創業初期,松下就在考慮人才培養問題。 當時,他患著肺炎,一邊治病,一邊經營。為他治病的是一位名叫木庭的醫生。這木庭是一位奇人,不但治療肉體上的毛病,也糾正心理上的迷誤。碰到什麼不平之事,即使與他毫無干係,他也要過問,很有點俠肝義膽。 由於松下患的是慢性病,只能控制,難以除根,因而常請木庭看病、打針。接觸時間越長,兩人越談得來,無論是健康還是經營上的問題,松下都樂於請教他。而他也坦誠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供松下參考。 有一天,松下對木庭說,他想在將來條件具備時,在富士山下建一個大工廠。這大工廠要辦得與眾不同:它既是工廠,又是學校。 木庭覺得他這個想法很有意思,叫他講得清楚一些。 他說,這所學校或工廠每年面向全國招收優秀的小學畢業生。學生招來後讓他們每天工作五小時,學習五小時,一直到專科或大學畢業。 現在看起來,他這個設想未免過於殘忍,因為讓小學畢業生去做工,恐怕是勞動法所不能容許的。但是在松下想出這個主意的20年代,童工現象極其普遍,不存在是否人道的問題,更何況還是半工半讀。要知道,松下本人即是童工出身,九歲就去火盆店當學徒。再說,按當時的日本學制,若是高等小學,即在普通小學六年畢業之後再讀兩年,幾乎等於當今的初中畢業了,這樣的小學畢業生年紀也不會太小。 松下認為,他這樣半工半讀的想法有許多好處。單從經濟觀點而言,這一不要國家投資,二不要家長負擔學費,他也可以從學員五小時的勞動收益中,抽出若干來擴大工廠規模,改善教學條件。而從教育人、培養人的角度來看,這更有利於培養勞動神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學員既學書本知識,又有實際操作和生產的技能與經驗,他們畢業之後,定比普通學校的畢業生更能腳踏實地,更有辦事能力。 木庭聽完松下的介紹之後,讚不絕口。只可惜松下當時只是小本經營,哪裡有財力到富士山下去大展宏圖;而木庭也是個窮醫生,也只能陪著他隨便聊聊。 創辦職訓所 但是松下是個有心人,他的這一想法始終留存在心間,並不斷得到修正。 1932年,在創業紀念會開過之後不久,松下就開始實施在此思想基礎上形成的人才培養計劃:開辦從業人員職訓所。 由於已經過長期的深思熟慮,該不該辦和如何辦的問題早已解決,現在要解決的是將把這職訓所辦在什麼地方。 照他的構想,它將佔用一大片土地,至少得有12000平方米,而建築占地面積將不少於1200平方米。 幾經周折,他在離大阪相當遠的京阪鐵路邊上的門真村買到了一塊合適的地,籌款15萬元,立即著手營建。 他把這職訓所的開辦目的定為培養骨幹店員。其招生辦法仍按十年前的構想,從全國各地的小學畢業生裡挑選。由於當時已實行八小時工作制,他決定學員每天上學和實習各四小時,星期天照常休假。培訓時間以五年為期,到時修完中等學校的全部課程。他認為這個年齡畢業出來的學員可塑性最強,無論是學技術、學做生意還是學管理,都最適合。 在他們從業之後,再加培養,就不難造就可堪大用的人才。 興建總廠 就在職訓所施工期間,松下的各種產品都十分暢銷,訂單雪片般飛來,各個工廠加班加點也無法保證供應。松下估計,到年底時,訂單會更多,供不應求的矛盾將更加尖銳。 在這種情況下,顯然不能無所作為,坐失良機,而應抓緊時間擴大生產。既然現有的生產能力已經充分調動,那就得馬上擴建廠房,增加設備,因勢利導,讓整個企業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為求長遠計,要蓋新廠就得像模像樣,不能隨便湊合。初步考慮,單是廠址就不得少於20000平方米,但這麼大面積的土地,不要說一時難以尋找,即使找到了,那價錢也是個問題。該怎麼辦呢?時不待人啊! 這時,松下採取斷然措施,把職訓所暫時不用的空地,先用來應急,修建總廠。 這是1932年年底的事情。當時,日本經濟衰退的餘波未盡,故松下大興土木的消息一經宣佈,便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有讚揚其善於經營、不斷發展者,也有批評其虛張聲勢、買空賣空者。的確,儘管松下不僅沒有被總體崩潰的趨勢衝垮,而且越來越景氣,但其經濟能力畢竟有限,經常不得不以十分的實力,作十二分的應用,這次建總廠也是如此。 松下此時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仍是資金不足。他將全部工程承包給中川建築公司,經預算,承包費為15萬元。若是再加上內部裝修、採購設備以及周轉資金,少了50萬元下不來。 可是此時松下只能拿得出20萬,還差一大半。不用說,這筆錢又得向銀行去借。好在他無論在企業界還是金融界信譽都很好,銀行在貸款時沒有給他出什麼難題。 1933年秋天,這個建在門真的總廠落成了。對於松下來說,這是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遷廠。這三次搬家,一次比一次興旺發達,但松下始終忘不了他最初租用的那間半作居室、半作工場的小屋,始終忘不了他在火盆店當學徒時第一次拿到一角錢月薪時的幸福心情。 現在,不要說這價值上百萬元的產業,單是他手下的員工就有一千八百多人,這難道是他在為老闆娘背孩子時所能想像的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