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六二


  「幾百個人組成的集體,不可能全都親密無間。只有在全體成員都相互愛護和同情的基礎上,集體才能得以維持和鞏固。人和人極不相同,而同情心又是動搖不定和變化無常的。要想把人們團結起來,就需要有更加明確和牢靠的基礎,諸如思想、輿論、政策。這些基礎(思想、輿論、政策)應該由共青團員和青年們帶到劇院裡來。」

  「這樣團結一致、年輕、精力充沛、富有生命力的集體,在它所組織的事業裡,定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如果將青年的力量很好地組織起來,並且有明確的努力方向,他們就會給共同的事業帶來巨大的利益,從內部鞏固和支持整個集體。」

  「假若他們把精力用於不當之處,越年輕越有力量,對我們的事業就越有害處,也就越加危險,這不是不言自明的嗎?」

  「讓青年們學會同情和關心自己的同志,讓他們幫助他人改正錯誤,並在劇院裡造成真正的創作氣氛,使相互間的友誼和對共同事業的熱愛,將這種氣氛變得更加溫暖。」

  「讓青年們同藝術的破壞者作堅決的鬥爭。要特別警惕,在我們的事業中出現的那種吹毛求疵的作風,對這種作風應深惡痛絕,並要與之鬥爭。吹毛求疵的作風往往造成誹謗,鬧無謂的糾紛,玩弄陰謀詭計,破壞紀律,乃至毀掉創作本身。」

  「讓集體的每一個成員都熱愛真誠,熱愛誠懇的批評與自我批評。」

  「在我們這行藝術中,少年得志是危險的。眾所周知,戲劇學校裡,只是在最初兩年學習藝術中的技術。到了第三年,學到一點技術的皮毛之後,青年們就要竭力追求成果、演戲、成功,就去粗製濫造了。」

  「在這個時期裡,他們所喜歡的理論是,藝術中最重要的是靈感、天才,而不是本領。這種無稽之談不知曾毀掉多少青年人!」

  「還有一條堅定不移的規律青年們應當遵循,這就是沒有頑強的辛勤勞動,天才就會變成表面漂亮的叮噹響的小玩藝兒。想要避免那樣的前途,青年朋友們,你們要養成耐心工作的習慣,要自覺而愉快地完成工作任務。」

  「希望你們永遠也不滿足於已取得的成就。要記住,在藝術中不斷提高與發展,將會是永無止境的。」

  文章發表後一個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與世長辭了。這篇文章 ,是老藝術家告別人世時,對後人的諄諄囑託。

  7.

  在研究所的排演工作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應用了「形體的與語言的動作」這一新方法。這方法作為他的「體系」的第四卷著作的中心論題——演員創造角色。

  入夏以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感到不適和疲憊。

  當他著作的責任編輯把書的清樣給他送來時,他很高興,但右臂已不能活動。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對編輯說,希望書的裝幀簡單樸素一些,這樣可以使更多的讀者有能力購買它。

  當他把清樣拿過來,用左手翻閱時,神情激動,手指發抖。他多麼希望能親眼看到這本書的問世啊。但遺憾的是,僅僅差了幾個月,他這個一點也不過分的願望竟沒能實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勉強口述第四卷著作——《創造角色》,但身體的虛弱使他不得不經常中斷下來。他想去療養院,可是莉琳娜隨莫斯科藝術劇院到列￿格勒去了。他拍電報催她回家。

  這年氣候奇熱,更加重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病情。他經常處於昏迷狀態,到療養院的事也只好作罷。

  8月7日清晨,他同妻子、護士說了幾句話,一直就靜靜地躺著。

  他忽然睜開眼睛問莉琳娜:

  「誰在照料丹欽柯?他現在只有一個人,他沒有生病吧?……他錢夠用嗎?」

  「不用擔心,親愛的,丹欽柯很好。他在國外經營他的劇院,他有好多錢。」莉琳娜安慰他道。

  這時護士問他:

  「您要不要給季娜捎句話,一會兒我要給她寫信。」「我有很多話要和她說,但現在不行……我腦子很亂!」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後的話。丹欽柯和季娜是他最後所談的人。

  隨後,他的體溫上升。他又昏迷了,就再也沒有醒過來。舉行葬禮的那天,莫斯科的廣大民眾,都來為這位偉大的戲劇家送行。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被安葬在緊鄰著新聖母修道院的新聖母修道院公墓裡。

  這個歸宿地是十分符合逝者生前的心願的。

  新聖母修道院自古以來屬￿宮廷,所以它與俄羅斯16世紀至18世紀的政治生活緊密相連,同一些重要歷史人物的命運息息相關。因之,它也是俄羅斯許多重大事件的歷史見證。

  1922年,新聖母修道院建為博物館。1934年改為國家歷史博物館分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生前一再勸告青年演員在扮演古代沙皇,如伊凡雷帝①和鮑裡斯·戈東諾夫②這類角色時,一定要經常去參觀新聖母修道院這座俄國歷史博物館,必會從中得到思想啟迪和創作靈感。

  ①伊凡雷帝,即伊凡四世(1530—1584)俄國沙皇,因其鐵腕政策,故有「雷帝」之稱。

  ②鮑裡斯·戈東諾夫(約1551—1605)俄國沙皇。登上皇位之前是伊凡雷帝之子費多爾的妻舅與寵臣。費多爾死後沒有子嗣,生前也未指定繼承人。戈東諾夫趁機登位。其妹伊琳娜皇后看破紅塵,遁入新聖母修道院削髮為尼。普希金根據這段歷史創作了悲劇《鮑裡斯·戈東諾夫》。作曲家穆索爾斯基又將普希金的劇本改編成同名歌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