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
二五 |
|
11. 在《萬尼亞舅舅》中的另一個人物——莉琳娜扮演的索尼婭身上,也充滿了契訶夫式的剛毅的樂觀精神。如同在《海鷗》裡那樣,這位天才的女演員體現了契訶夫的最主要的創作原則。 在莉琳娜創造的索尼婭這個形象的身上,普通的東西成了富有詩意的東西,這就是最重要的創作原則。 戲劇評論家安德列耶夫斯基這樣寫道:「索尼婭和阿斯特洛夫醫生在食品櫥旁的那場戲裡,呵,我敢發誓,莉琳娜女士演得比那些大名鼎鼎的演員還要細緻入微,感人肺腑。她像一位爐火純青的藝術家,像一位天生的詩人、一位具有天真的迷人魅力的天生的詩人!」 埃夫羅斯在他的專著裡這樣寫道:「一個具有一顆善良的心和少女的羞澀愛情的天才——這就是索尼婭。她同時又非常聰明能幹,充滿幻想。雖然她為幻想的不能實現而痛苦,但卻並不因此而對生活悲觀失望。她渾身充滿生活氣息。她就這樣進入劇本,又是這樣通過整個劇本的。」 貫串在莉琳娜創造的索尼婭這一形象的詩意,不是從生活中逃避出去的詩意,而是從生活裡誕生出來的詩意。索尼婭的幻想不是對「冥冥世界」的幻想,而是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著的幻想。莉琳娜的索尼婭,也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阿斯特洛夫一樣,不讓自己生活在幻想裡。她認識當時的現實生活,她的力量也就在於此。 戲一幕一幕地演下去,觀眾對這個雖不漂亮,但質樸可愛的姑娘的同情與尊敬,與時俱增。 評論界認為,莉琳娜在這齣戲裡創造了一個理想的俄羅斯少女的生動形象。觀眾們對這個富有朝氣、熱愛生活、溫柔可愛,並對自己的理想堅定不移的少女,感到非常親切。 把莉琳娜扮演的索尼婭形象同《海鷗》中瑪莎的形象相比,索尼婭不僅具有獨特的個性,而且也具有了更加高尚的精神和堅定的目的性。 評論界和觀眾都認為,莉琳娜演得最動人之處是第四幕結尾時索尼婭的獨白。 莉琳娜賦予這段獨白以豐富的詩意和哲學的內容。她把女主人公的獨白看作是詩意的最高典範。因此,在「我們一定會看到金碧輝煌的天堂的……」 這句臺詞裡,並不含有宗教的和神秘的意味。這句臺詞表露出一種高尚得多的內容:它滿腔熱情地相信,人有為幸福、為無負於他的美好自由的生活而勞動的權利。這句話含有著名的拉丁語格言「用辛苦換幸福」的意味。因此,這個深為不幸的姑娘的這種思想感情,使觀眾對她的精神力量和內心的美充滿了敬重。這樣,對一個人的痛苦的同情,就與對一個人的光明的、牢不可破的信心和對他的真正的尊重融合為一了。這真正讓我們看到了契訶夫的人物,同時也真正讓我們看到了全劇的中心思想。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阿斯特洛夫形象和莉琳娜的索尼婭的形象,是藝術劇院上演契訶夫第二個戲的最高的藝術成就。它們把原作深刻的主旨,用非常好的舞臺形式表現出來傳達給觀眾。這種舞臺形式,把兩位導演的創作意圖綜合了起來,同時也給了演員以充分發揮他們幻想的餘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深深感到:「契訶夫作品的深度,對一個深思而敏感的人來說是取之不盡的。雖然他仿佛總是在描寫生活瑣事,但他通過他的基本精神的主題所說明的卻始終不是偶然的、局部的事物,而是大寫的人的事物。」 後來,他對自己的學生們說:「要演契訶夫的戲,就必須有高度的內心技巧。要是你們把契訶夫的戲演好了,那麼別的戲對你們來說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確實,契訶夫的戲是演員的一個極好的學校,一個豐富的寶庫。契訶夫不僅為主要角色,也為次要角色,甚至為群眾角色啟開了創作的門扉。他那些無窮無盡的藝術寶藏一旦為演員們所挖掘,就會放出異樣的光彩。 1899年10月26日,藝術劇院首次演出《萬尼亞舅舅》,同一年前的《海鷗》一樣,獲得極大成功。劇終時,觀眾要求給作者拍賀電。這齣戲一舉奠定「契訶夫劇院」的基礎。 演出的勝利使遠在雅爾達的劇作家不得安寧。那天夜裡,他收到一個接一個的賀電。當時他已上床,電報都是從電話裡轉來的。每來一個電報,他都得起來一次,光著腳,挨著凍,摸著黑,跑到電話機旁。剛躺下,電話鈴又響了……「我的榮譽妨礙了我的睡眠,這還是頭一次。」契訶夫幽默地自嘲道。 《萬尼亞舅舅》公演後,進步報刊發表文章 ,高度評價它的社會意義。 一位觀眾寫道:「該劇又稱『鄉村生活場景』,實際上應叫『俄羅斯生活場景』,劇中的主人公都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 另一位觀眾說:「通常看完戲,走出劇場,總要到飯店吃夜宵,聽聽音樂,聊聊閑天。可是看完《萬尼亞舅舅》後,只想躲到一個僻靜的角落,去思索,反復思索,直到流出熱淚。」 《萬尼亞舅舅》以其樸素無華、寓意深刻扣動人們的心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扮演的阿斯特洛夫,說的那句優美、洗煉又富於哲理的臺詞——「人應當一切都美:面貌、衣裳、心靈、思想。」已成為傳世的名言。 這個劇演出後,契訶夫堅定了對藝術劇院的信心,他說:「藝術劇院——這是將要寫出的一部當代俄國戲劇史裡的最佳篇章。」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