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
二一 |
|
瑪莎——莉琳娜越是極力壓抑自己的痛苦,就越加讓人同情。把痛苦深深埋藏起來,說明她戰勝了自我,也說明她的堅強。莉琳娜並沒有向觀眾傾訴衷腸,然而觀眾憑著演員偶爾透露出來的微妙的暗示,就能夠逐漸瞭解瑪莎的全部生活,明白了她埋藏在內心的戲劇。這樣,「潛伏性」便把契訶夫女主人公的抒情主題的剛毅要素強調了出來。正是這種剛毅的抒情性,規定了整出戲肯定生活的基礎,提出了相信人的主題。 評論界特別指出莉琳娜表演中一個驚人的準確、生動的小動作——第四幕裡,瑪莎無意「帶」出來的幾步華爾茲。這個小小的動作,透露了人物內心生活的真諦。曾有一位評論家這樣寫道:「這幾步華爾茲,同這一幕戲的整個環境和情調,形成多麼刺痛人心的對比!當然,這是契訶夫劇本裡原有的,它是大師的手筆。可是莉琳娜女士把它利用得多麼巧妙啊!幾步華爾茲精彩地補充了瑪莎的性格,馬上讓人感到,在這個美好善良的人物身上,有多少生命和活力被白白地毀掉。這樣的人需要真正的生活……」 在莫斯科藝術劇院演出的第一出契訶夫的戲裡,在接近原作者、表達角色的思想藝術特徵方面,莉琳娜做得最為成功,最符合契訶夫的心意,她可以被稱做是真正的契訶夫式的女主角。 藝術劇院在以後上演契訶夫的戲所走過的漫長道路上,莉琳娜的表演樹立了第一個里程碑。 7. 《海鷗》受到社會的熱烈讚揚,一時成了談論的中心。每場的戲票都被搶購一空。契訶夫妹妹瑪麗雅的寓所離劇院很近,她每天晚上在家都能聽見駛向劇場的馬車一輛接一輛地開過去。夜裡散戲時,她躺在床上,也可以清楚地聽見步行回家的觀眾,一路上高聲談論著這齣戲。 冬去春來,樹葉綠了,緊跟著燕子歸來,契訶夫也回到了莫斯科。藝術劇院專門為他一個人演出了一場《海鷗》。 當「戲中戲」開始時,劇中的「觀眾」都背對台下觀眾坐下。契訶夫先是驚奇地哼了一聲,隨後便愉快地笑了。 他對演出總的說還是滿意的,但對扮演尼娜的演員卻很失望,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不滿意。他說:「你演得很好,不過不是我的人物。我沒有寫過這樣的東西。」 「問題在哪裡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問。 「他穿的是花格褲子和一雙破洞很多的鞋……抽劣等的雪茄……」契訶夫笨拙地用動作來解釋。 除此以外,斯坦厄斯拉夫斯基從契訶夫那裡再也得不到什麼了,像是一個謎。直到數年後,再度重演《海鷗》時,這個謎才揭開。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原先把特利哥林演成一個穿白鞋、白褲的花花公子,是不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的。尼娜沉醉在特利哥林那些可愛、然而空洞的小說裡,原來她愛的不是他這個人,而是自己的處女的夢!事實上,特利哥林比她想像的要庸俗得多,低下得多。一個天真單純、充滿幻想的姑娘是不會注意花格褲子、破鞋和發臭的雪茄的,這就是受傷的海鷗的悲劇所在。 契訶夫這個簡練的指示之豐富與深邃,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讚歎不已。 這在契訶夫是很典型的。 看完莫斯科藝術劇院的專場演出,契訶夫送給丹欽柯一個鑲有橢圓形鏡框的畫像,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像上鐫刻著:「你使我的《海鷗》復活了,謝謝你!」 藝術劇院給了《海鷗》以舞臺生命,而《海鷗》又對藝術劇院的新的現實主義演劇體系的形成起了促進作用。 契訶夫的劇本,從表面上看,寫的是平凡的日常生活。而作者的興趣所在卻是隱藏在後面的深刻的戲劇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欽柯把它叫做「潛流」或「潛臺詞」。兩位大師用這個新的概念,來表現契訶夫劇本的風格和特徵。也就是通過臺詞和動作,來發掘那種不為人所注意的美。演契訶夫的戲,必須從平凡的事物裡揭示出潛藏的、隱蔽的力量和它的戲劇性。這樣,俄羅斯文學藝術反映現實的能力,就大大豐富並深化了。 後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創立了聞名世界、以體驗為核心的現實主義演劇體系,也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便是從契訶夫的劇本,特別是從《海鷗》中受到啟示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 「直覺和情感的路線是由契訶夫暗示給我的。為了揭示他作品的內在實質,必須對它的心靈深處進行一番挖掘。當然,任何具有深邃的精神內容的藝術作品都要求這樣做,不過契訶夫的作品卻要求我們做到最大限度。因為除此以外,接近他的途徑是不存在的。 「契訶夫的劇本很富於動作性。不僅在其外部發展中如此,在其內部發展中也是如此。他所創作的人物,在無動作中總是蘊藏著複雜的內部動作。 他比誰都更好地證明了:舞臺動作必須從其內在意義上理解,只有依靠那已經清除掉一切虛假的舞臺性的內在意義,才能組織好演出,並為演出奠定基礎;同時,舞臺上的外部動作固然能娛人心目或使人激動,而內部動作則能感染、抓住並支配我們的心靈,當然,如果外部動作和內部動作二者都有,並能緊密地融合為一,那就更好了。這樣一來,作品一定表現得既完整又合乎舞臺要求。不過,內部動作還是應該占居首要地位。誰要是只表演契訶夫劇本的情節本身,只在表面上滑行,做作角色的外部形象,而不去創造內部形象和內在生活,那他就犯錯誤了。契訶夫筆下人物的內心氣質是很有趣的。 「那些總要企圖去表演和表現契訶夫劇本的人是錯誤的。必須存在於,即生活、生存於他的劇本中,沿著它那深深蘊藏著的主要精神動脈行進。」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還說,是契訶夫把他引向「內在的現實主義」,也就是從體驗人物內心世界出發來創造人物,而這一點正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精髓。因此,可以說,契訶夫的傑出劇作,促進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形成,從而開拓了俄羅斯20世紀現實主義演劇體系的新紀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