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薩特 | 上頁 下頁 |
一〇 |
|
如果說,人世間有許多事情總是朝著與人們意願相反的方向發展,甚至歪打正著,外祖父處心積慮地設計的這次「大人與大人之間的談話」就是這樣。外祖父的本意是要薩特遠離文學的,但正是他促使薩特走上了寫作之路。考慮到薩特已經迷戀上了寫作,外祖父沒有從正面阻攔他——出於叛逆或固執的心理,這樣做可能會使事情更糟。外祖父在談話中提到了寫作的使命,其目的不過是提醒薩特注意其中的不利因素;他貶低創作,同時否認薩特賦有文學天才,為的是說服他放棄這種對於未來職業的選擇。但薩特的理解並非如所預料的那樣。他緊緊地抱住外祖父,兩耳竭盡全力地捕捉那些乾枯生硬的聲音所表達的每一個字。 在他眼裡,此時的外公仿佛是那位正在頒佈新法令的摩西,他因此必須牢記並嚴格遵從他說的每一句話。薩特沒有聽出外公的弦外之音,在他的理解中,外祖父不過是在預言未來創作之路的坎坷艱辛,從而讓他拋棄那種想過錦衣玉食、闊綽放蕩生活的幻想。而對於寫作本身以及薩特才能的貶低,不過是在提醒自己:寫作是一種嚴肅而枯燥的行為,作家的職業充滿艱辛而缺乏樂趣,而想倚借天才而尋找捷徑更是不可能的。薩特驚恐萬分,有些不知所措,他感到自己的命運已經在這一刻被鑄造成形了!當下,他決定服從卡爾的命令,接受了做一個二三流的作家,同時成為一名大學教師的命運。 從此,當作家的志願在薩特幼小的心靈中以一種十分明確而堅定的方式生根發芽,促使他為了實現這一夙願而不懈地努力。與外祖父的這場對話中的誤會,他直到已經成為50多部著作的作者時才明白:「在我年過半百的今天,我才發現,為了完成一個早已故世的老人的遺願,我正在從事一項他從未贊成過的行當,這真是一個天大的玩笑。」 當然,一場誤會還不足以決定薩特一生的命運,導致他選擇寫作作為終身職業的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來自於他自身。薩特對於詞語,對於閱讀、寫作與生俱來的迷戀引發了這種選擇,而他勤於思考,急於尋找人生目的和意義的心態促成了這一決定。薩特常常會做一個這樣的夢:夢中他是一個無票的旅客,偷偷地潛入人生這一列車。當他在車上酣睡時,突然有人把他搖醒,原來是列車員來查票了。他支支吾吾地想搪塞過去,可列車員卻緊追不捨。 這個夢是不知從何時起就植根在薩特心中的一個疑問的具體化:我到這個世界上幹什麼來了?童年時期的薩特不愁吃、不愁穿;他不需要做什麼,也沒有人要求他做什麼;那麼他活在這世上到底有什麼理由呢?覺得自己可有可無是最不堪忍受的事。薩特終於可以把夢做完了,他對列車員說:「我現在必須到第戎去,去完成一項重大的使命。」於是列車員和乘客們都以一種無比敬佩的目光望著他。列車繼續前進。只有負有重大使命,只有去拯救正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民,才可以無票乘車。然而,薩特又憑什麼去拯救人類呢?現在,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方式,這就是寫作——用筆來拯救他那些苦難的同胞們。 每天早晨,薩特剛剛睜開眼睛,便光著腳跑到窗前,俯看已經熙熙攘攘的街道。哦,這些先生、太太、小姐們還活著,還能在馬路上行走。他們哪裡知道,是一位聖人挽救了他們。從昨天傍晚一直到現在,這位聖人在家裡拼命地寫作,為的是寫出不朽的一頁來使芸芸眾生獲得一天的緩刑——人類之所以沒有墮落下去陷於野蠻而與豬狗為伍,只因為有一個又一個這樣的聖徒在暗中頑強地與惡魔作戰。每到夜幕來臨,這個聖人就得開始工作,明晚、後晚,天天如此,直到嘔心瀝血而死。薩特暗暗地下決心:現在這位聖人死後,將由我來接替他,不停地寫作來使人類免遭萬劫不復的命運。正是薩特早已形成的這種主觀意志使他誤解了外祖父對他的勸解,並決定了他的寫作動機。令人稱奇的是,薩特日後果然就成為了他幼時想像中的聖徒——他始終以筆為劍,在不斷探索有關人的存在和本質的真理的同時,勇敢地捍衛人的尊嚴和自由,痛斥、打擊任何阻礙人類進步的觀念和勢力。 「我思故我在」,這是17世紀法國著名哲學家笛卡爾提出的著名論題。而對於薩特而言,「我寫作故我存在」。薩特在7~9歲之間找到了他畢生奉獻的事業,這固然是詞語本身對他所具有的特殊魅力使然,更重要的是,只有寫作才能給他最需要的東西:人生的目的,或者說存在的理由。他通過寫作來為人類的生存拼搏,而同時通過詞語能證實他自身的存在;從而摒除那種對他折磨已久的多餘的感覺,並使生命獲得永恆。從這種意義上說,寫作對於薩特,恰如上帝對於基督徒。由於寫作這一使命對薩特具有類似于宗教的意義,薩特從不曾有過鬆懈。每當他因疲倦而酣睡不醒時,就會有一個聲音把他從夢中驚醒,驅使他重新伏案寫作。正是這種「我生來就是寫作」的觀念使薩特在未來的寫作生涯中,不惜以健康的寶貴代價來換得寫作的時間,從而寫出了那樣卷帙浩繁,並且蘊含著大量傑出思想的作品。晚年薩特在回顧他這一生與文學的難解姻緣時,心態十分複雜,充滿了一個「精神苦得」者的悲涼和辛酸,足以令人愴然淚下: 「我並不具有寫作天才,這一點我早就被告知了。我被認為是一個勤奮苦讀的人,我的書充滿了汗味與辛苦。我常常使自己勉為其難,也叫別人勉為其難。以聚精會神、竭我心智始,以高血壓、動脈硬化而告終。人們已將給我的命令縫進我的皮肉之中,如果我一天不寫東西,傷口就會產生一陣陣燒灼感;而如果我輕而易舉,下筆千言,傷口也會灼得我難受。這種刺痛的鞭策至今仍使我深感其苦。很久以來,我一直羡慕拉塞佩德大街上的看門人:夏天的傍晚,他們走出門房,帶一把椅子放在人行道上,然後跨坐在上面,眼睛悠閒地東瞧瞧西望望,然而卻並不負有觀察人世的苦差……」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