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莎士比亞 | 上頁 下頁 |
三六 |
|
泰門雖是因為個人大起大落的遭遇而不平、失望乃至絕望的,但他的痛苦不是純粹個人的。哈姆萊特王子因家庭裡的不幸和罪惡而想到普天下人們的痛苦,泰門亦然。社會制度的不合理,金錢對人們靈魂的腐蝕在他眼中已達到了不堪忍受的程度。他認識到,重視倫常天性的人,必須遍受各種顛沛困苦的淩虐;滅倫悖義的人,才會安享榮華。他的這種認識越深越廣,他對人類的憎恨就愈益加深。泰門的悲劇就因為他走到極端不能自拔。莎士比亞在劇中設置了一個類似莫裡哀筆下恨世者的角色,哲學家艾帕曼特斯,他從根本上或者說從理念上認識到人性的弱點和塵世的醜惡。 作者通過他發表對現實的看法,極富哲理,入木三分。 他是泰門命運的旁觀者。在泰門以山珍海味款待眾貴族的筵席上,艾帕曼特斯就揭露了這些人的虛仁假義,警告泰門,善待這些人,相信他們空口的盟誓,等於相信娼妓的眼淚和狗的假寐,將來在他面前跳舞的人也會把他放在腳下踐踏。但泰門執迷不悟,等到泰門棲居海濱,痛駡人們忘恩負義的行為時,艾帕曼特斯稱讚他對現實有了清醒的認識,同時也道出他如此沉浮的原由。泰門只知道人生中的兩個極端,不曾度過中庸的生活。但艾帕曼特斯也指出,泰門是個真誠的正直的人,他無論貧賤和富貴,都不容於社會。經過這次的打擊,他再不可能恢復對人類的信任,只有恨恨而終。有了這位頭腦清醒的哲學家的陪襯,泰門的悲劇命運更清晰了。 金錢的毒害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不但正直善良的人被吞噬而且那些貴族老爺,正如泰門所預料的,也因他們的極端利己的行為吞吃了苦果。儘管結局是正義得到伸張,艾西巴第斯在宣讀了泰門的墓誌銘後,大力稱讚他的優秀品德,並鼓勵人們對生活抱積極的態度,看到光明和美好的一面,但全劇的主調一直是悲觀厭世的,充滿了憤怒的呐喊和冷嘲熱諷。這在某種程度上表現了作者本人對當時社會現實,對人生所懷悲觀情緒。劇中泰門的恨世思想的形成原因並沒交待清楚。在作者以往的劇作中,主人公也有對社會的痛恨,也有復仇,但他們都滿懷希望和生的激情,而泰門對人類的報復不能不說有點過於陰沉和盲目。 莎士比亞寫完這齣戲,就停止了悲劇創作。他的戲劇生涯也將走到尾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