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莎士比亞 | 上頁 下頁
二七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與仇

  《羅密歐與朱麗葉》大約寫於1594或1595年,那正是莎士比亞戲劇創作的繁盛期。在以往那些喜劇作品中,愛情得到熱烈的讚美和溫情的呵護,在這齣戲裡,年輕男女的愛情更深更瑰麗,但結局卻是雙雙殉情,留下一個悲愴的故事,至今流傳。主人公的名字已成為愛和情人的代名詞。

  悲劇的原由是意大利名城維洛那的兩個富有家族的爭鬥。劇一開始,他們兩家人就在街頭互相挑鬥,鬧得全城沸沸揚揚。一個偶然的機會,這兩家的一對年輕人,凱普萊特的女兒朱麗葉和蒙太古家的羅密歐在舞會上相遇,一見鍾情。愛與仇恨的碰撞開始了,他們自己也分明意識到這可怕的局面,朱麗葉沉吟道:「昨天的仇敵,今日的情人,這場戀愛怕要種下禍根。」

  但愛的巨大熱量慢慢地將仇恨的冷冰融化。在花園陽臺一場戲中,朱麗葉用熾熱的語言,借黑夜的遮掩傾吐內心的秘密,她的深沉的呼喚中透露出她內心的不安、痛楚的思索和愛的勇氣:羅密歐啊,羅密歐!為什麼你偏偏是羅密歐呢?

  否認你的父親,拋棄你的姓名吧;也許你不願意這樣做,那麼只要宣誓作我的愛人,我也不願再姓凱普萊特了。只有你的名字才是我的仇敵;你即使不姓蒙太古,仍然是這樣的一個你。啊,換一個姓名吧!

  姓名本來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叫做玫瑰的這一種花,要是換了個名字,它的香味還是同樣的芬芳;羅密歐要是換了別的名字,他的可愛的完美也決不會有絲毫改變。羅密歐,拋棄你的名字吧,我願意把我整個的心靈,賠償你這一個身外的空名。

  有了這發自內心的傾訴,別的什麼話都不用說了,封建家族仇恨的愚蠢和無聊也就不言自明。

  但仇恨仍在盲目地加深。羅密歐在一次毆鬥中殺死了朱麗葉的表兄提爾伯特。羅密歐本來是清醒的,他敢於參加凱普萊特家的舞會,不顧世仇偏見,深深地愛上朱麗葉並與她結婚,說明他不同於一般的人。

  他殺死提爾伯特實出不得已,因為提爾伯特先殺死了自己的好友茂丘西奧,又向他挑釁。他因為謀殺的罪行被逐出維洛那。日益惡化的仇恨給他們的愛情施加了更大的壓力。

  朱麗葉在聽說這場決鬥的結果是親人被殺,愛人被逐時,萬分悲痛。她的心理變化十分複雜。先是恨羅密歐,但她使用的咒駡的字眼卻是「美麗的暴君」、「天使般的魔鬼」、「豺狼一樣殘忍的羔羊」等,分明是愛恨交織。當她知道了事件的真象時,愛情占了上風,仇恨隨之冰釋,為堂兄提爾伯特之死而流的傷心的眼淚化作為丈夫雖被逐但還活著而流出的高興的眼淚。

  法律的威嚴逼他們分離。封建家長的專橫又雪上加霜。朱麗葉的父親要她嫁給青年貴族帕裡斯。朱麗葉忠實於自己的愛情,斷然拒絕。面對父母無情的催逼,這位經歷過痛苦磨煉的女子沉著冷靜,藉口去教堂懺悔,向曾為她和羅密歐主持婚禮的勞倫斯神父求助。神父給她一種安眠藥,吃下去可以假死,在墳墓裡躺上一段時間,逃過這場包辦婚姻。朱麗葉勇敢地吞下藥丸,使父親的計劃落空。但不幸的是,遠在外地的羅密歐聽到愛人死去的消息,以為是真的,急匆匆趕回來,見到朱麗葉的「屍體」,悲痛欲絕,萬念俱灰,遂在愛人身旁自殺。朱麗葉醒來發現羅密歐已死,就拒絕勞倫斯神父的救助,面帶微笑,拔劍自刎。

  羅密歐和朱麗葉通過自己的死向封建社會制度和舊的婚姻道德發出強烈抗議。從表面上看:是家族的仇恨、是死亡戰勝並毀滅了他們,但實際上,作者在宣揚那種永恆的觀念:愛情克服一切困難。《聖經》上說過,愛如死亡之堅強。死亡奈何不了愛情。他們的死不但促使兩個世代相互仇恨的家族迅速和解,而且他們的愛具有超越死亡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全劇自始至終回蕩著對愛的讚美。羅密歐臨死前在朱麗葉身邊所唱愛的頌歌象徵性地表達了愛永遠不死的觀念:「一個墳墓嗎?啊,不!這是一個燈塔,因為朱麗葉睡在這裡,她的美貌使這一個墓窟變成一座充滿著光明的歡宴的華堂。啊,我的愛人!我的妻子!

  死雖然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卻還沒有力量摧殘你的美貌;你還沒有被它征服,你的嘴唇上,面龐上,依然顯著紅潤的美豔,不曾讓灰白的死亡進佔。」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齣悲劇帶著喜劇般的樂觀情緒。

  《羅密歐與朱麗葉》一劇有精湛的藝術技巧。全劇情節的發展前後呼應,渾然一體。結構嚴謹、對比鮮明,時而緊張,時而輕鬆,時而悲愴,時而歡快,跌宕起伏,錯落有致,加上一些優美的抒情場面,收到生動的藝術效果。如爭吵和決鬥之間安排花園陽臺相會這膾炙人口的抒情場面;男主人公的被放逐和隨之而來的悲劇結局之間卻有一次新婚夫婦相聚的良辰美景。在人物性格的描寫上,作者也採用這種對比法。

  劇中的喜劇人物,朱麗葉的奶媽,象中國舊戲中的彩旦,對愛情抱著粗俗的觀念,一會兒這樣說,一會兒又那樣說,沒有定見,唯見風使舵而已,這與小姐的純潔堅貞形成鮮明的對照。朱麗葉性格的成熟正是與奶媽的所作所為有緊密的聯繫。一開始,朱麗葉很信任她,派她當信使與羅密歐聯繫,此時朱麗葉初嘗愛的甜蜜,需要人指點幫助。但當愛人被放逐,凱普萊特先生要女兒嫁給帕裡斯時,奶媽就大誇這位貴族如何英俊瀟灑,而且富有,說羅密歐遭放逐不能回來就跟死了差不多,再說愛這東西也無所謂。當她這麼勸朱麗葉改弦更張時,朱麗葉從此具有了堅定的性格,決定獨自行動:「去,我的顧問;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把你當作心腹看待了。」

  自然,因為是早期悲劇作品,作者在處理情節發展時,還留下一些粗糙的斧痕。如過多利用偶然因素,表現宿命觀念。該劇的開場序詩裡就說:「是命運註定這兩家仇敵,生下了一雙不幸的戀人。」主人公的死亡,似乎是可以避免的。如羅密歐的自殺是因為勞倫斯沒有把消息準確地傳遞給他。不過我們須記得,莎士比亞寫這齣戲時,正是喜劇創作的巔峰時期,他注重表達理想,他把人物理想化為詩意的愛,象在喜劇中一樣。在全部莎士比亞悲劇中,這部作品倒是別具一格。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