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莎士比亞 | 上頁 下頁
二〇


  §《皆大歡喜》——化惡為善的樂園

  五幕劇《皆大歡喜》是莎士比亞喜劇珍品之一,其中的一些角色如試金石、傑奎斯和羅瑟琳等成為莎劇人物畫廊裡不朽的藝術形象。

  這齣戲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表達了人們對理想世界的憧憬。劇情大致是這樣:某一公國的最高統治者公爵有個弟弟叫弗裡德裡克,他因為私心和權欲狠毒地發動政變,強佔了哥哥的寶座。公爵被流放,有不少人跟隨他來到亞登森林。公爵的女兒羅瑟琳與她的堂妹,弗裡德裡克的女兒西莉亞自小要好,為了陪伴她,留在宮中。男主人公奧蘭多父親早死,由大哥奧列佛照顧。奧列佛心胸狹窄,覺得這個弟弟將來會妨礙他,故百般虐待,不給他錢,也不送他去受教育,整天把他關在家裡象圈一頭牛。奧列佛找個機會,慫恿奧蘭多與宮廷拳師比武,期望他在打鬥中斃命,他也就解脫了撫養之責。不想奧蘭多勇力過人,在比武中得勝。不但如此,他因為天性善良,雖未受過什麼正規教育,也自有高尚文雅的儀錶。宮中兩姐妹也出來觀看比賽,羅瑟琳和奧蘭多一見鍾情。

  但立即被迫分開。弗裡德裡克對羅瑟琳在宮中很感厭煩,覺得她好像公爵的影子一般,就找個藉口將她流放。羅瑟琳只好去投奔在森林中生活的父親。西莉亞因為捨不得和她分開,決定與她同去。為了路上安全,羅瑟琳女扮男裝,改名蓋尼米德,就這樣,一路上也遇到不少困難。那一面,奧列佛見一計不成,更加痛恨奧蘭多,準備用更狠毒的手段處置他。他家的老僕人偷偷報告了奧蘭多,兩人一起逃出,到森林中避難。

  在路上他們和兩姐妹相遇。但因為羅瑟琳化了裝,奧蘭多沒有認出她。羅瑟琳自然認出了他,而且見他思念自己的樣子,就設計好好考驗了他一番。

  他們在森林中遊蕩著。不久,奧蘭多的哥哥也被流放,在森林中,遇上毒蛇和母獅,生命危急,正巧奧蘭多趕來,他不記前嫌,救出哥哥,自己卻受了傷,奧利佛深受感動也深自愧疚,後悔從前那樣對待弟弟。

  他們的手足之情從此愈加深篤。奧利佛愛上了西莉亞。

  後來他們找到了公爵,得到允許,雙雙成婚。

  篡權者弗裡德裡克對公爵越來越不放心,害怕公爵手下聚的人多起來會東山再起,遂決定親率軍隊,去林中將他們剿滅。但在路上,遇上一位聰慧而又高尚的隱士,力勸他放下屠刀,皈依基督。他幡然悔悟,請回公爵。兄弟和好如初。

  劇中所有人物的結局都令人滿意,正如劇名所示,As You Like it,天遂人願,每人都實現自己的理想。莎士比亞在劇中虛構了一個理想鄉亞登森林,他把不愉快的東西排除在這個理想鄉之外。在現實生活中,且不說這樣的幽靜所在難以找到,即便有,也早被世俗的奸詐和銅臭污染破壞得一塌糊塗了。作者特別強調兩個世界的對立,一個是爾虞我詐為了權力和金錢而不顧一切的俗世社會,一個是代表正義與和諧的亞登森林。這兩個世界既對立又互有聯繫,劇中幾乎所有角色都在這兩個世界間活動,或者更確切一點說,大家都是從一個世界向另一個世界皈依。從這個意義上人們稱《皆大歡喜》為「田園喜劇」。我們見到這個名稱會自然地想起中國古代的田園詩,陶淵明、王維隱居山野,悠然自得,擺脫塵俗的糾纏。

  在莎士比亞時代,田園喜劇很盛行,但大多數作品過於做作,寫一些高雅的千篇一律的抒情詩句,人物也都過於虛無縹渺,非人世所有。莎士比亞的理想鄉離塵世並不遠,而且是塵世的一種連續,人物都是從塵世中湧入,所以更具有現實性。其中人物經過苦難的磨煉更加堅強,內心平靜,道德高尚。他們的力量是如此大,那些作惡多端的人一經他們點化,就改邪歸正,重新作人。由此可以看出,莎士比亞在這齣戲中自有其嚴肅的目的,即宣揚道德的感化作用。

  因此,他並不掩飾現實的不完滿甚至殘酷,相反,他有意識地多寫現實中陰暗的一面,為的是最終以理想來改造它。這陰暗由一系列流放組成。篡位公爵流放了哥哥、侄女,實際上也就是流放了自己,因為如果哲理一點說,他是把自身中美好善良的一面流放到亞登森林中,剩下惡的一部分,時時受來自亞登森林的威脅,因為那善的代表很得民心,使他恐懼,使他只好一步步更惡毒地去撲滅善良。這一點還有一個證明,就是他在放逐侄女的同時,也放逐了自己的愛女。

  經作者的安排,他最終放逐了自己,找回善的一面。

  那麼森林中的人怎麼樣呢?因為巧遇,年輕人可以繼續他們的愛情。這是苦難中的一種安慰。但他們的生活中更多饑餓、憂傷、憤怒以及來自大自然的其他種種不友好的表示,雖然大自然也賜給他們睡眠、美食、新鮮的空氣和陽光。他們有的是時間咀嚼品味淒涼的人世和淡薄的人情給他們的痛苦。正是這些痛苦,作為人生中純真的東西,生命的必要因素,使他們得到了昇華。全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裡。莎士比亞往往在喜劇中安排一兩個小丑,插科打諢,逗人發笑。在這齣戲中,作者安排了兩個這樣的人物,一個是試金石,一個是憂愁臉傑奎斯,他們擔當的任務比一般的小丑要多。試金石滿口俏皮話,冷嘲熱諷,動輒大開玩笑,但好像都大有深意,有時候也作一些哲學思考,實際上是一些老生常談。他妙語連珠,說個不停,把現實的殘缺同他們的處境比喻得貼切生動,顯示出他的機智和識時。

  而傑奎斯是個悲觀主義者,總是滿臉愁容。他的出場安排得很隆重。先通過別人的敘述,給觀眾一個初步的印象。說他躺在一棵橡樹底下,有一隻可憐的失群的牡鹿中了獵人的箭,倒在林中溪水邊喘氣。見到這番情景,他悲從中來,大發感慨,想到他們這一班人的遭遇,作了許多生動的比喻。看見鹿在溪水邊流淚,眼睛淌進奔流的小溪,他就說:「可憐的鹿啊,你就像世人立遺囑一樣,把你所有的一切給了那已經有得太多的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