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莎士比亞 | 上頁 下頁
二五


  2.悲劇創作的高潮

  1601年,莎士比亞已經37歲了。他在倫敦這個繁華都市已經生活了16年,從一個血氣方剛、充滿理想的青年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中年男子。他的閱歷豐富了,思想成熟了。透過種種浮華的表面現象,他清楚地看見了社會的黑暗和罪惡。嫉惡如仇、富於人文理想的莎士比亞對這些黑暗和罪惡是不可能熟視無睹、無動於衷的。創作歷史劇和喜劇積累的豐富經驗又使他有足夠的藝術功力去反映現實,表達自己的思想。於是,他開始轉向悲劇創作。

  在莎士比亞創作的悲劇中,有四部以古羅馬歷史為題材的悲劇:《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裘力斯·凱撒》、《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和《科利奧蘭納斯》。它們在風格和內容上與其他的悲劇有所不同。雖然這四部悲劇在創作時間上跨度很大,但仍然被看成一個整體,稱為古羅馬歷史悲劇。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是莎士比亞早期創作的一部悲劇。它是當時「血與淚」的復仇劇流行的產物,與馬洛的《馬耳他島的猶太人》和基德的《西班牙悲劇》有直接的血緣關係。

  這部悲劇情節誇張,衝突激烈,散發著濃烈的血腥味,演出時殺氣騰騰的氣氛始終籠罩全場,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復仇劇。

  羅馬大將泰特斯征討哥特人凱旋而歸,並把哥特人的王后塔摩拉及其四個兒子當作人質帶回了羅馬。他不顧塔摩拉的苦苦哀求,殘忍地殺死了她的大兒子以祭奠自己22個陣亡的兒子。塔摩拉在心中深深地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因非凡的美貌,塔摩拉被羅馬皇帝薩特尼納斯立為皇后。深得寵倖的塔摩拉開始了她的復仇。她和兒子以及嬖奴艾倫合謀殺死了皇帝的弟弟,並嫁禍於泰特斯的兩個兒子。塔摩拉的兒子輪奸了泰特斯的女兒拉維妮婭後,又砍掉了她的雙臂,割掉了她的舌頭,使她既不能寫又不能說以掩蓋他們的暴行。

  為了挽救被判處了死刑的兒子的性命,泰特斯受到艾倫的愚弄,砍下了自己的左臂。後來,在兩個兒子血淋淋的頭顱面前,泰特斯終於醒悟過來。他採取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復仇方法。他把塔摩拉的兒子設計捉住,然後把他們一刀刀肢解,把他們的骨頭磨成粉,與他們的鮮血和肉拌在一起做成餅,用來招待塔摩拉。當她津津有味地吃著餅的時候,泰特斯道明瞭真相。為了不讓女兒長期忍辱含垢地活下去,他親手殺死了拉維妮婭,然後又殺死了塔摩拉。接著,皇帝刺死了泰特斯,泰特斯的兒子路歇斯又殺死了皇帝。作惡多端的艾倫被齊胸活埋在泥土裡。最後,羅馬的人民擁戴路歇斯為國王。

  這齣戲在製造恐怖場面上是成功的,受到了當時觀眾的喜愛,給年輕的莎士比亞帶來了一定的名聲。但在藝術上,過多的華麗詞藻,衝突的表面化,對人物性格缺乏必要的挖掘,使這部作品只能算是莎士比亞早期的一部習作。

  《裘力斯·凱撒》和《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是兩部劇情相連的作品。

  羅馬大將凱撒在無數次征戰中屢建戰功,對羅馬的統一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群眾中樹立了威信。但他卻逐漸成為一個獨裁者。路歇斯等人出於嫉妒,企圖除掉他。然而他們在群眾中缺乏號召力,於是,便極力慫恿德高望重的勃魯托斯參加反叛集團。勃魯托斯在經歷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出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元老院開會時將凱撒刺死。

  凱撒死後,他的心腹安東尼在葬禮上以煽動性的演說蠱惑羅馬市民,把勃魯托斯趕出了羅馬城。最後,在安東尼、凱撒的侄子奧克泰維斯等人率領的軍隊的圍困之下,勃魯托斯自殺身亡。

  《裘力斯·凱撒》中的勃魯托斯是莎士比亞筆下那種符合人文主義理想的人。他品格高尚,言行磊落,胸懷坦蕩,一切行動都從共和國的利益出發,連他的對手安東尼也不得不說:

  在他們那一群中間,他是一個最高貴的羅馬人;除了他一個人以外,所有的叛徒們都是因為妒嫉凱撒而下毒手的;只有他才是激于正義的思想,為了大眾的利益,而去參加他們的陣線的。他一生善良,交織在他身上的各種美德可以使造物主肅然起立,向全世界宣告,這是一個漢子!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卻遭到悲慘的結局。他的毀滅,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毀滅,也是一種制度、一個理想的毀滅。這裡,莎士比亞嚴峻的批判色調已初步顯露出來。

  有人稱勃魯托斯為「胚胎狀態中的哈姆萊特」:他們都經常動搖在思想與行動之間。勃魯托斯是一個具有承擔重擔素質的人。他意志堅定,頭腦冷靜。構成他行動的最大障礙的是他性格中有過多的善良成分。他想鬥爭,而又不希望流血,這就構成了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這也是他內心不安與騷動的主要原因。

  《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是莎士比亞一部充滿異域情調和浪漫色彩的愛情悲劇,下面將做專門介紹。

  最後一部羅馬悲劇《科利奧蘭納斯》是一部風格嚴肅的政治劇。科利奧蘭納斯原名卡厄斯·馬歇斯。為了紀念他攻佔伏爾斯人的科利奧裡城的顯赫戰功,改名為科利奧蘭納斯。由於他傑出的才能,元老院準備推舉他擔任羅馬城的執政官。但科利奧蘭納斯蔑視群眾,不願按照慣例把他身上的傷疤裸露給市民看,激起了市民的反感。市民們推翻了原先的提議,並把他逐出羅馬城。

  科利奧蘭納斯為了報仇雪恥,不惜投靠外邦,勾結羅馬人的對手伏爾斯人攻打羅馬城。這時,他的母親伏倫尼婭挺身而出,斥責他為了個人恩怨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他的心動搖了,放棄了復仇,並在雙方之間尋求和平解決的途徑。羅馬城終於保住了,科利奧蘭納斯卻終難逃脫伏爾斯人的毒手,在科利奧裡城,他被亂劍刺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