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撒切爾夫人 | 上頁 下頁
三二


  此外,撒切爾夫人還出席了在當年於諾曼底舉行的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西方盟軍開闢歐洲第二戰場40周年的盛大活動。當時曾經參加登陸的西方盟國首腦全都出席,撒切爾夫人自豪地站在裡根總統和密特朗總統之間,既是英國首腦,又是惟一女性,引人矚目。英國電視臺轉播了這一壯觀場面和閱兵盛況。此外,同一月份的一個星期天,在白金漢宮的廣場上還舉行了女王誕辰的盛大典禮。當時身著戎裝的伊麗莎白女王騎在高頭駿馬上,檢閱雄威的英國軍容;在觀禮臺上肅立著撒切爾夫人和她的內閣大臣,都顯示出了大英帝國的國情和國威。

  總之,這場對礦工的挑戰所贏得的勝利大大增強了這位「鐵娘子」的使命感,而強硬最終又是她勝利的資本。

  她將在極右的路線上繼續走下去,這是毫無疑義的。

  4.牽挽三方——扮演大國領袖的角色

  撒切爾夫人在步入英國政壇之初,她一直被公認為是反蘇、反共的政治家。在她於70年代中期躋身保守黨領袖之後不久,她那激烈的反蘇言論便為世人矚目。當時赫爾辛基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剛開過不久,歐洲大陸正籠罩在「緩和」的祥瑞氣氛中,撒切爾夫人卻率先對「緩和」提出質疑和攻擊,認為蘇聯的「緩和」政策不可信,指責蘇聯在「緩和」的煙幕下發展強大的軍事力量,對西方的壓力有增無已。1976年,她攻擊蘇聯是一個「軍事帝國」,實行「邪惡的共產主義」,是對西方世界的「最大威脅」。她的這些基於「強硬立場」的講話,引起了蘇聯和國際輿論的強烈反響,蘇聯塔斯社甚至給她送上了一頂「鐵娘子」的桂冠。

  1979年5月,撒切爾夫人第一次入主唐寧街10號時,也恰恰是東西方關係由「緩和」轉向緊張之際。蘇聯對阿富汗的入侵似乎驗證了撒切爾首相的論斷。當時這位女首相對蘇聯入侵阿富汗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政策,而且呼籲西方國家在面對蘇聯那咄咄逼人的挑戰時要保持「堅定與團結」,要求歐洲共同體各國支持美國的立場。在後期卡特政府和初期裡根新的行政當局修改了美國前段奉行的緩和政策,轉而堅持實力地位政策之時,撒切爾首相帶頭支持美國政府對蘇聯的強硬立場,堅定地和美國站在一起。

  按照1979年12月北約理事會達成的決議,英國、西德、意大利、荷蘭和比利時等五國將部署美國新式的中遠程導彈。而當時西歐國家領導人面對國內反核勢力的高漲,對執行北約理事會的決議卻顯得踟躕不前。在這關鍵而敏感的時刻,又是這位「鐵娘子」挺身而起,不顧國內民眾的激烈反對,硬是再次帶頭把美國的導彈部署在英國的領土之上。

  凡此種種,都使撒切爾夫人就任第一屆首相期間,英蘇關係一時降到了

  「冰點」。

  但是,一個精明、果敢的政治家是通曉進退應對之策的,撒切爾夫人的對蘇政策決不會一味「僵」硬下去,她奉行的是一種符合英國利益的務實東方政策,以便爭取英國在國際舞臺上有一個更大的活動空間。

  機會終於來了。1982年11月,安德羅波夫接替病逝的勃列日涅夫,出任蘇共最高領導人,蘇聯的對外政策開始出現了某種鬆動的跡象。1983年1月,撒切爾首相派遣外交部常務次官馬爾克姆·裡夫肯德對蘇聯作首次試探性訪問。此後,首相又在她的郊區別墅契克斯召開有關人員參加的對蘇政策研討會。她為調整英國的「東方政策」邁出了勇敢的第一步。

  緊接著,「鐵娘子」又作出了另一個大膽的鬆動姿態:在英蘇關係冷凍了幾年之後,她親自去莫斯科參加安德羅波夫的葬禮,以便為實地考察蘇聯新領導人契爾年科提供了一次機會。通過與契爾年科的一次簡短會晤,目光銳利的撒切爾夫人已知這個病魔纏身的新領導人已來日無多,她決心把注意力集中在契爾年科之後的接班人身上。1984年12月15日,蘇共政治局兩名最年輕的成員之一的戈爾巴喬夫應邀率領30人組成的蘇聯議會代表團赴英國訪問。這位受過正規法律教育、英姿煥發的當時蘇聯第二號人物在倫敦受到了元首級的隆重禮遇。貴賓們不僅在都鐸王宮參加了英國幾百名上流人士濟濟一堂的盛大而豪華的國宴,還應邀與撒切爾首相在其倫敦郊區別墅契克斯舉行了會談。雙方的會談涉及軍備控制、東西方關係和太空問題,撒切爾夫人還提到蘇聯的「人權問題」。

  戈爾巴喬夫在英國停留了8天,會談多次。此外,戈爾巴喬夫和夫人賴莎在倫敦停留期間,參觀了英國的「國廟」——威斯敏斯特教堂,在那裡憑弔了達爾文和丘吉爾的墳墓,參觀了大英圖書館內當年馬克思創作《資本論》的圖書室;戈氏夫婦還去了倫敦的約翰·布朗公司總部,該公司曾為西伯利亞的天然氣管道提供渦輪機,並參與承建一家蘇聯塑料工廠的投標競爭。在倫敦停留期間,賴莎等一行還逛了倫敦的大商場和首飾店,購買了資本主義世界的貴重珍玩,一時引為輿論報道的熱點新聞。

  通過這次蘇聯貴賓出訪英國,「鐵娘子」從戈爾巴喬夫身上似乎看到了蘇聯新一代領導人的微妙變化:他們既十分自信,能言善辯,精力充沛,又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不乏溫文爾雅的幽默感和人情味;既機智靈活,精明幹練,又適可而止,有某種妥協精神。

  後來,在戈爾巴喬夫出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時,撒切爾夫人對美國《華爾街日報》駐英記者暢談了她對戈氏的印象。她認為戈爾巴喬夫的作風與其前任大不相同。她說:「他對情況了如指掌,講起話來頭頭是道,非常善於討論,能言善辯。」她強調指出:「現在,我可以同這樣的人認真地打交道了,因為你可以討論實質性的問題。你不必在外交上跳小步舞,也不必在談話結束說進行了『有益的討論』這樣的話。」

  其實,撒切爾首相和戈爾巴喬夫的初次接觸,雖被新聞媒體當做熱點追蹤,一時被「炒」得神乎其神,但雙方都有各自的目的追求。撒切爾首相是看准了戈爾巴喬夫將是接契爾年科班的「新星」,「鐵娘子」想開闢英蘇關係鬆動的「通道」,這顆「新星」可能會起到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等老一輩人所起不到的作用。而戈爾巴喬夫訪英的主要目的,則是想在企圖緩和歐洲局勢的西歐領導人和持強硬態度的美國領導人之間打進一個楔子,便於在美蘇裁軍談判中蘇聯能爭得一個有利的地位。

  但是,不管雙方的意圖何在,撒切爾夫人通過接待53歲的蘇聯政界「少壯派」,後來又是一步步地使蘇聯和東歐諸國的社會主義體制解體的戈爾巴喬夫,總算打響了她那「新東方政策」的第一炮。英國的新聞媒體據此寫道:

  「在白廳,人們在雄心勃勃地談論這樣的可能性,即撒切爾夫人現在必須通過她的一系列會晤來為改善國際外交氣氛作出寶貴的貢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