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撒切爾夫人 | 上頁 下頁 |
三一 |
|
這樣一來,社會上的流言蜚語便不脛而走,有說礦工的罷工是接受了利比亞的資助和支持,有說罷工是帶有恐怖主義的鬥爭實質,等等。人們本來對「恐怖主義」就談虎色變,這下對罷工便不那麼感興趣了,罷工工人中的分化便日趨明顯。儘管礦工工會出面辯解,說他們為救濟礦工家屬,有權接受外來援助,但都無濟於事,反而火上加油,對罷工運動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政府則借機大做文章,新聞媒介也推波助瀾。他們都誣稱礦工工會得到蘇聯和東歐共產主義集團的資助,有人甚至把礦工工會與愛爾蘭共和軍等同起來,視為「一丘之貉」。 無獨有偶,從全國礦工工會傳出來的信息又是自相矛盾的。工會的一名叫傑克·鄧恩的官員對電視臺記者說,罷工工人可能得到了利比亞的援助,他只是不知通過何種渠道,也不明確援助的具體金額。接著他又說:「這筆錢將為礦工們的家屬支付食物、衣服和鞋子等費用,以及組織運送糾察隊員的費用。」此後不久,礦工工會又發表了一項聲明,說工會將堅持它的執委會於11月1日的表決結果,將不接受利比亞政府的援助。 11月16日,斯卡吉爾到蘇聯駐英使館會晤使館官員,並宣稱雙方會談良好。同時,蘇聯塔斯社宣佈,蘇聯礦工將向英國礦工工會基金機構提供50萬英鎊的援助。另有消息說,為了支持英國礦工的鬥爭,蘇聯已暫時停止了向英國運送煤炭。 這一切,自然都給頹勢日顯的礦工工人的罷工起到了雪上加霜的負面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工會內部的分歧進一步加劇,罷工工人普遍產生了「厭戰」情緒。職工大會主席埃克爾斯也顯得很不耐煩,他公開批評斯卡吉爾,還給罷工大潑冷水,說罷工想取得百分之百的勝利,只能是癡心妄想。 撒切爾政府的內政大臣布裡頓這時在英格蘭北部利茲召開的青年保守黨人大會上說,煤礦工人的罷工已經開始瓦解了,他們的鬥志也大受挫折。 1984年12月聖誕節之前,撒切爾夫人在倫敦接見了訪問英國的當時蘇聯的「二把手」戈爾巴喬夫及其夫人賴莎·戈爾巴喬娃。戈氏夫婦首次訪問英國,成為國際上的頭條新聞,而撒切爾夫人也因此在國際舞臺上名震一時。戈氏夫婦還沒有離開英國,這位「鐵娘子」便開始了舉世矚目的環球旅行。她先是飛赴北京與中國政府簽署了關於香港歸還中國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中英《聯合聲明》,接著又飛抵華盛頓與裡根總統討論美蘇和美歐關係問題。這一來,撒切爾夫人似乎成了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大明星,成為東西方超級大國之間「手挽三方」的政治活動家。種種跡象表明,她國內那曠日持久的罷工浪潮並沒有把這個女人衝垮,她似乎已走出了危機的怪圈,有充分信心平息國內的紛爭和騷亂。 這一切,自然給英國的罷工工人及其領導人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1984年的聖誕節終於來到。在英國,這一個神聖的佳節似乎與往年沒有什麼不同。人人早就忙著操辦過節的食物和用品。節日的那幾天,什麼社會活動都停止了,人人都分秒必爭,要闔家團聚,共享天倫之樂,再緊迫、再煩惱的事兒都被扔到了一邊,且待來年再行處理。因此,聖誕節的歡樂氛圍早把礦工們最後的一點鬥志也給沖刷得一乾二淨。 1985年到了,英國的罷工雖還在繼續進行,但遠遠沒有1984年4、5月間那樣的勢頭,用「強弩之末」來形容是再恰當不過的了。到了1985年的3月,持續一年多一點的英國罷工鬥爭以失敗而告終,它沒能阻止英國政府關閉部分煤礦的決定。 至此,「鐵娘子」征服了「暴民」,在歷史上一直以戰鬥性強而馳名國內外的英國煤礦工會從此一蹶不振,裹足不前,連帶著使英國的工人運動也陷入了低潮。而在工運與政府的對抗中,人們看到了撒切爾夫人強硬作風的「奇跡」;反過來,這又成了她一往無前、巧奪勝利的巨大資本。她做到了威爾遜和希思想做而未能做成的事,用「法律和秩序」來迫使工會就範,並於1984年正式通過了《工會法》。 那麼,在煤鐵較量中,「鐵娘子」是怎樣擊敗領導煤礦工人大罷工的斯卡吉爾,在雙方角力中一舉成為贏家的呢? 首先,「鐵娘子」的強硬並不是建立在沙灘之上,撒切爾政府的強硬政策也不是純屬虛無的產物。早在罷工剛露出苗頭之際,政府就未雨綢繆,預先做好了相應準備。例如大量儲存煤炭:當時全國存煤總量多達5700萬噸,相當於英國煤炭年產量的1/2。加上全國第二大煤礦諾丁漢郡和蘭開廈煤礦一直維持著正常生產,沒有中斷過。又例如大量進口原煤和燃油:罷工期間,政府從美國、荷蘭、波蘭等國就進口了大量燃料。所以,有了足夠的資源儲存,又有煤炭進口,政府手裡掌握著這些東西,就有恃無恐,不怕礦工「造反」,可以使發電站正常運行到下一年的2月,使工業在當年11月之前不會因能源短缺而遭受致命性打擊。此外,撒切爾夫人還採取誘、壓相結合的策略,不斷用金錢誘惑工人,一面派遣大批軍警對罷工工人進行鎮壓,兩手交替,分化瓦解,直到促使罷工的形勢大幅度受挫、回落。 其次,煤礦工人缺乏有力的團結,是這次罷工的一大弱點。對於發動這場全國性罷工,煤礦工會和煤礦工人從一開始便存在著嚴重分歧,形成了西方媒體所習稱的「強硬派」和「溫和派」。因此,在「溫和派」為主或占上風的全國第二大煤礦諾丁漢郡和蘭開廈煤礦就沒有投入罷工工人的行列,從而大大削弱了罷工的聲勢。就是在「強硬派」起主導作用的罷工隊伍中,兩派在罷工進程中也經常發生意見分歧和摩擦。而在政府高壓政策的連續打擊下,這一分歧和摩擦還不斷加劇,給罷工鬥爭帶來的負面影響愈來愈明顯了。此外,工黨支持這次煤礦工人總罷工的態度也並不堅決,儘管它從政治上考慮出發還是不時表達了支持和同情,譴責了政府的鎮壓。職工大會的領導對罷工的支持就更是不力,表態也不一致,有時甚至吹冷風,幫倒忙。 第三,撒切爾夫人在對付工會、工人運動和罷工浪潮時,總是反復強調保守黨的傳統口號:「法律和秩序」。這是她從容地安渡這一危機的惟一武器。其實,這次煤礦工人大罷工,加上其他行業工人為時較短的罷工,加在撒切爾政府和「鐵娘子」本人身上的壓力是夠大的。但由於她的強硬作風和鋼鐵意志,這種巨大的壓力似乎並沒有奏效,沒有影響到她在國內外的政務活動和國事訪問,更沒有損害撒切爾政府的穩定性。在「鐵娘子」的強硬作風的影響下,保守黨政府的閣員們都能團結一心,共渡難關。這樣,撒切爾夫人便毫無後顧之憂,可以隨心所欲、從容不迫地參加一些必要的外事活動。例如,1984年是歐洲議會舉行選舉的年頭。整個罷工高潮的5、6月份,英國政府都為此忙得不亦樂乎,因為歐洲議會選舉不僅是技術性的選舉組織工作,而且涉及到國內的黨派之爭。它實際上是就撒切爾夫人的歐洲政策進行的一次規模廣泛的辯論。 反對黨照例要攻擊撒切爾夫人在歐洲共同體內沒有充分反映英國的利益,一些走極端的人甚至認為英國本來就不該加入歐洲共同體。幾乎與此同時(1984年6月),「鐵娘子」還親自參加了在法國的楓丹白露舉行的一次歐洲共同體首腦會議,並力爭從共同體索取英國所要求的「回扣」。儘管罷工浪潮正處於高峰期,撒切爾夫人終於以勝利者的姿態從楓丹白露返回倫敦,顯得十分自信,因為她在楓丹白露為英國爭得的經濟利益,使她得到了議會兩黨議員的支持。這對「鐵娘子」來說當是一大政治資本,它在頗大程度上緩和了議會外面罷工浪潮所強加給她的巨大壓力。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