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撒切爾夫人 | 上頁 下頁 |
三三 |
|
的確,撒切爾夫人通過接待戈爾巴喬夫的來訪,不僅和戈氏建立起了個人友誼,改善了英蘇關係,即所謂「開始了英蘇關係的新紀元」,而且更重要的是成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緊張關係的調解人。在戈爾巴喬夫的8天英國之行尚未結束之際,這位「鐵娘子」就立即同外交大臣傑弗裡·豪爵士啟程開始她的六天環球旅行了:她必須在19日趕到北京去簽署關於1997年移交香港主權的協議,她要向英國工商界解釋她要簽署聯合聲明的原委;特別重要的是,她要從北京經香港和檀香山飛往華盛頓,把她所發現與欣賞的戈爾巴喬夫介紹給裡根總統,促使裡根在東西方關係問題上採取遙相對應的靈活態度。同她在倫敦首次接待戈爾巴喬夫一樣,她的環球火箭式飛行也成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撒切爾夫人一下子成了這個世界上最忙忙碌碌的國家領導人:她要在不到6天的時間裡飛行54個小時,行程萬餘裡。英國《衛報》立即評論,說這是一個「令人精疲力竭的日程安排」。一些英國議員甚至調侃說:「如果她堅持以這種速度辦事的話,她會累垮的。」 但是,撒切爾夫人這次旋風式訪問華府,不僅沒有「累垮」,而且滿載而歸:這位「鐵娘子」成了20世紀80年代兩手牽挽三方,在歐、美、蘇之間奔走斡旋的大國領袖之一。 為了塑造自己的「大國領袖」的形象,撒切爾夫人的確花費了很大的氣力,絞盡了不少的腦汁: 1984年12月18日晚,撒切爾夫人一行從倫敦啟程飛抵北京。她在北京受到中國政府最高的禮遇:在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門前接受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先後會晤了中國總理趙紫陽、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和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與鄧小平會見之後,舉行了中英關於香港問題協議文件的簽字儀式。在與戈爾巴喬夫握手晤談的兩天之後,這位英國首相又與中國最高領導人舉杯共慶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兩位領袖碰杯的巨幅照片一時出現在世界許多大報的頭版之上。 1984年12月22日,撒切爾夫人經香港、檀香山輾轉飛抵華盛頓,在美國總統的度假勝地戴維營與裡根舉行了會談。會談主要是:1.長時間(約一個半小時)地介紹了她與戈爾巴喬夫會談的情況和她本人對東西方關係的一些看法。2.3.裡根在會談中表示「星戰計劃」的可取之處,在於它將對蘇聯經濟形成巨大的壓力,蘇聯雖也具備搞「星戰計劃」的技術能力,但在經濟上承擔不起。裡根強調指出:「蘇聯政府在驅使它的人民所走向的苦行僧式生活的道路上,必定有一個底限。蘇聯領導人將在繼續維持高額軍費開支和改善人民生活之間進行痛苦的抉擇,由此必須加速他們內部的改革。」撒切爾夫人對此予以認同。4.通過會談,撒切爾夫人與裡根達成了四點共識,並經由前者向新聞界宣佈如下:「我已經告訴總統,我堅信『戰略防禦倡議』的研究項目應該向前推進。當然,研究是在美蘇現有條約的允許之下進行的,我們當然知道蘇聯已經具有相同的研究項目,而且按照美國人的觀點,這些項目已超出了研究的範圍。我們在以下四點達成一致:(1)美國和西方的目的不是想取得優勢,而是在考慮蘇聯發展的前提下保持均勢;(2)按照條約所規定的義務,『戰略防禦倡議』的實施將經過談判進行;(3)這一計劃最重要的目的是加強而不是削弱核威懾;(4)東西方談判的目的應該是通過降低雙方進攻性武器的水平來獲取安全。這將是重新開始美蘇軍備控制談判的目的,對此我熱烈歡迎。」 ①「星球大戰計劃」真名為「戰略防禦倡議」(SDI),系裡根總統于1983年上臺後作為加強對蘇戰略攻勢的一部分而公之於世的。它是以定向能和動能武器為手段構建非核反導彈防禦體系,具有攔截方式多層化、截擊手段多樣化、部署領域空間化等特點,比傳統的反導彈系統遠為先進。裡根的「星戰計劃」一經公佈,立即引起爭議:蘇聯對此憂心忡忡,力促美國放棄這一計劃;西歐則擔心該計劃將導致美蘇之間的新一輪軍備競賽,並使美國對西歐的核保護傘失去效用,甚至誘發第一次核打擊。 撒切爾夫人通過與裡根達成的這四點聲明及其以後的協議,恰好反映了西歐國家的立場,甚至使蘇聯也獲益匪淺,因為雖然美國可以繼續進行星戰計劃方面的研究,但部署時必須與蘇聯「談判」,達成協議。這種把「研究」和「部署」分開的作法,也使美國在對蘇聯和西歐盟國的不同戰略關係上,取得了靈活而又主動的地位。戴維營會談之後,撒切爾夫人在國際舞臺上的能力、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是毋庸置疑的。 1985年2月,即戴維營會談兩個月之後,撒切爾夫人再次出訪美國,並應邀在美國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了講話。這是自丘吉爾以來第一位英國首相獲此殊榮。撒切爾夫人還從倫敦帶來了一尊丘吉爾銅像,作為贈送給美國人民的一件禮物。這位「鐵娘子」記起1983年英國大選之後,她帶著144席絕對優勢的巨大戰果訪美時,美國人民曾把她視為繼溫斯頓·丘吉爾之後英國最偉大的首相。為此,她在美國接受了溫斯頓·丘吉爾基金會獎狀。該獎狀上寫道:「撒切爾夫人像溫斯頓·丘吉爾一樣,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堅定的信念和意志力著稱,是一個力挽狂瀾的巨人。」為此,她在近兩年之後,便向美國人民回贈了這尊丘吉爾銅像。 撒切爾夫人力求以自己的不倦努力,把英美「特殊關係」推上最高峰。她面對美國參眾兩院的議員,以溫斯頓·丘吉爾繼承人的身份慷慨陳詞,表示大不列顛王國堅定地站在美國一邊。她的講話被熱烈的掌聲打斷了24次之多。演講完畢,這位英國女首相又在英駐美大使館舉行晚宴,慶祝美國獨立戰爭後英美建交200周年。在宴會上,賓主共同為「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好」的英美關係祝酒、碰杯,觥籌交錯,氣氛熱烈。「鐵娘子」恭維裡根總統說: 「我認為您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總統。」裡根則禮度委蛇地回敬道:「您的領導藝術使我們大受啟發。」 二戰後的歷史表明,撒切爾首相的確繼承了丘吉爾的傳統,時刻不忘鞏固同美國的「特殊關係」。猶如丘吉爾之對羅斯福和杜魯門一樣,撒切爾夫人認為英美關係迥然有別於任何其他西方國家同美國的關係。在國際問題特別是在東西方關係的問題上,撒切爾夫人比西歐的任何一位領導人都更肆無忌憚地支持美國的立場。例如,美蘇歐洲中程導彈的日內瓦會談到1983年底眼看就要破裂的緊要關頭,將部署美國中程導彈的西歐盟國雖說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理事會「雙重協定」上簽了字,但到行將部署中導時卻顧慮重重。這時,撒切爾政府頭一個宣佈英國將在自己的領土上部署美國巡航導彈。緊接著,蘇聯代表宣佈日內瓦會談無限期休會。 1985年4月,裡根總統通知撒切爾夫人,他已經決定對卡紮菲領導的利比亞發動「懲罰性」突擊,要求允許駐紮在英國的美國F—111轟炸機從該國基地起飛,前往的黎波裡執行空襲任務,撒切爾夫人不顧眾多內閣成員的反對,也不怕得罪西歐盟國,悍然支持了美國的這一空中打擊行動。同年8月,英國與敘利亞斷絕了外交關係,撒切爾夫人要以此向全世界公開聲明,英美關係重於英國同其他國家的關係。 1985年4月,裡根總統訪問聯邦德國,日程中有一項是去埋有納粹党衛軍軍人屍骨的比特堡墓地,一時西歐輿論大嘩,群情激憤,裡根竟冒著西歐各界的抗議仍然在科爾總理的陪同下去了比特堡。撒切爾夫人與激惱的歐洲人不同,反應罕見的平靜,並對裡根去比特堡的「動機」表示「讚賞」,因為這表明裡根對「今後的世界和平與和解所抱有的強烈願望」。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