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斯諾 | 上頁 下頁


  斯諾對母親特別敬愛。他母親所特有的寬容、謙和、忍讓,對斯諾有較深影響,這也許是他為人善良的根源。性情溫和、少與人爭吵、不愛抛頭露面出風頭,使他易與人相處,也為他交朋結友和事業的成功提供了很大幫助。

  斯諾的舅媽是當地一位有名的文學家,她的詩歌和文章經常發表在報刊上,斯諾對她敬佩不已,以至斯諾也渴望成為作家和詩人。

  中學畢業後,1923年,斯諾就讀於堪薩斯城初級學院。年少的斯諾興趣廣泛,多才多藝。進校第一年,他就為學院的學報工作,同時還組織了一個當時流行的爵士樂隊,他不僅會打鼓,還能熟練地演奏薩克斯。可是他的學習成績卻一般化。1925年秋,斯諾考進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

  斯諾選擇新聞專業,一是與他的文學愛好有關,一是該學院是世界上最早創辦,並在海外頗有影響的新聞高等學府。它的畢業生常常被派往海外從事新聞事業,這對一直夢想旅遊的斯諾來說富有最大的吸引力。

  新聞學院最能引起斯諾興趣的是院內一塊刻有子午線的紀念碑。紀念碑上刻有從美國到世界各國主要城市的航線里程圖,斯諾經常凝視著它,心往神馳遙遠的彼岸。

  斯諾也牢記了新聞學院的訓導:「職業新聞工作者要有人道主義精神,對報道對象的瞭解要非常深入,但在報道時又要持客觀態度;首先是一個觀察家,其次是一個記者,最後才是一個評論分析家和倡導者。」他是真正切實實踐校訓的成功的新聞工作者。在他的所有報道中力求客觀、公允,他集觀察家、記者、評論分析家和倡導者於一身,從而使其作品具有長遠的生命力、說服力,垂范於後來者。

  3.   旅行,是歐美人的風尚。有的人以遊覽山川名勝而領略異地風土人情,陶冶性情,增長知識;有的人則以旅遊方式休閒度假,在緊張工作之餘,輕鬆輕鬆;有的人則作冒險性旅行,在緊張刺激的旅途中,獲得成功的喜悅與經驗。不一而足,尤其是青少年,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瞭解奇妙的大自然,更想深入瞭解異國的民族風情。

  20世紀初期的美國,正處於由農業資本主義時代向工業資本主義過渡的時期,經濟處於上升發展之中,人們表現出一種自信和向上精神。反映在文學作品中,以馬克·吐溫的著作為代表,詼諧、幽默,其小說《湯姆·索耶歷險記》、《哈克貝裡·費恩歷險記》等,描寫了農業時代的美國中部的社會生活。他寫作題材的背景就是密蘇裡州的社會狀況。馬克·吐溫的作品成為膾炙人口的世界名著,也影響了一代美國人。

  對於出生在20世紀初,美國中部密蘇裡州的斯諾來說,馬克·吐溫的作品成了他嚮往冒險旅行的原動力。他一直充滿幻想,憧憬湯姆·索耶式的旅行。少年的模仿性和冒險嘗試心理,經常衝擊著斯諾。為此,斯諾進行過多次旅行實踐。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列車上找到一份差事,當列車勤雜工,每週末跟車跑一趟。這為他提供了沿著堪薩斯—得克薩斯鐵路線坐車免費旅遊的機會,斯諾興奮極了。

  馬克·吐溫的新作《赫克培姆·芬》描寫主人公沿密蘇裡河漂流,又引起了斯諾的遐想。他和另一夥伴也想紮一個木筏,沿著密蘇裡河進行漂流旅行。但由於各種原因,計劃未能實現。

  1922年夏,斯諾約請兩位朋友——查理斯·懷特和羅伯特·朗,進行一次冒險的西部旅行。為籌措旅費,他們一起到附近的麥地為別人割、捆麥子。當他們認為旅費基本夠花後,他們就開著羅伯特·朗家一部新買的敞篷車出發了。他們沿著尚未竣工,只有路基的小道顛簸著前進。一路上風餐露宿,為了節約開支,他們自己做早、晚餐,中餐則在偶爾遇到的路邊攤點隨便吃點東西充饑;困乏了,就在車底睡一覺,醒來立即繼續趕路。當他們抵達洛杉磯時,已花光了所帶的錢,不得不賣掉經過長途奔波而嚴重受損的汽車。

  當羅伯特·朗被父母找到後,羅伯特被接回了家。而斯諾和查理斯·懷特則因為身無分文,只得流浪回家。他倆計劃偷乘東去的列車,結果因天黑卻爬上了北上的列車,一早看清方向錯了,便趕緊下車。無奈之下,他倆便去找活幹。五天之後,仍沒掙足車票錢,他們只好又去扒車。這樣,他們東躲西藏,老被列車工作人員發現,要麼被勒令下車,要麼在他們躲在自認為安全的貨車裡熟睡時被扔下車。最後,在離家不遠的地方被警察逮住並予以拘留。從警察署放出來後,他們只能走路回家。

  少年的衝動,冒險的旅行,算不上成功,但給斯諾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每當回想起這次旅行,回想起那第一次見到太平洋的情景,斯諾總是興奮不已。面對浩瀚無邊的大洋,更激起了斯諾的奇想:大洋彼岸是何情景,一定要到大洋彼岸去看一看。不料夢想成真,斯諾成年後,遊歷世界,被大洋彼岸的「東方魅力」吸引住了。此後,斯諾在漫長的旅行生涯中度過了一生。

  斯諾後來回憶說:「要不是在那年夏天,我親眼看到了太平洋,也許我一輩子也不會如此堅定地下決心要航海跨越這個大洋。要不是像流浪漢那樣搭乘貨車遊蕩到加利福尼亞的海岸邊,穿越費瑟河峽谷和科羅拉多大峽￿,我也許不會那麼早就品嘗到艱苦探險的樂趣;不會那麼早就知道大自然和人生竟是如此豐富多彩。」

  「回到學校後,在《悲慘世界》一書中發現了某些外國人物,使我想起探險中遇到並產生好感的一些工人和失業者。雨果為我打開了一個思想意識和各種重大道德政治問題的陌生的新世界,並且把我捲進了一個遙遠而轟轟烈烈的歷史時代中去。

  「早期遊蕩生涯及其影響,對於我的生活形式來說,可能比我所受的全部正規教育起到的作用還要大。」

  第二章 闖蕩大洋彼岸

  1.尋找機遇

  斯諾離開新聞學院後來到紐約。此時,美國經濟正處於資本主義週期性經濟危機中(危機—蕭條—復蘇—高漲)的高漲時期,就業機會多,找工作較容易。斯諾被聘為華爾街金融機構的廣告公司——斯高維爾兄弟公司的業務員。他與哥哥霍德華合租一個小套間的居所。

  喜歡自由散漫、無拘無束生活的斯諾,對廣告公司限定的例行日常工作總感有束縛,不適應。因而他在工作時經常遲到,不遵守時間,甚至老闆召見時也如此。難怪斯諾的朋友們說他適應舊中國時的生活方式,由此可想像周恩來約見他時也遲到的情形。也許這也是他喜歡中國的一個小小的原因。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