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史沫特萊 | 上頁 下頁
三〇


  有一次,史沫特萊在長江邊上見到三個重傷員,一個躺在地上,頭部草草地裹著繃帶,繃帶上沁出血跡,已經昏迷不醒,另外兩個是腿上紮著繃帶,拄著雙拐,艱難地站著。史沫特萊不由得心裡發痛,上前問道:

  「你們需要幫助嗎?」

  「我們是在向日軍發動的一次進攻中受傷的,這個弟兄的傷口已經化膿。我們要找醫院。」

  「前線沒有醫療隊嗎?」

  「沒有,啥也沒有,我們一掛彩,就撤下來了。」

  史沫特萊馬上叫來三輛黃包車,一個輕傷員扶著昏迷的重傷員共乘一輛,自己和另一位傷員各乘一輛,把傷兵送到醫院去。她掏出錢來,要付車費,車夫無論如何也不肯收,拉上車掉頭就跑了。這件事在漢口的車夫中一傳十,十傳百,都被這個他們不認識的藍眼睛的外國女人的行為感動了。沒幾天,就有一大批黃包車夫自願無償運送傷兵。

  過了幾天,史沫特萊到醫院去看那三個傷兵。那個昏迷不醒的重傷員已經死了。

  「他叫什麼名字?他說了什麼嗎?」史沫特萊辛酸地問道。

  「他姓吳,他一直昏迷不醒。」那個腿上受傷的老兵說,「先生,您救了我們,您真好,您貴姓?」

  「我們會再見面的,」史沫特萊說,「祝你們早日康復。」

  史沫特萊來到中國紅十字會總部,找紅十字會會長林可勝大夫。林大夫是一位有才幹的醫學專家,他出生於新加坡,是一個基督教徒。他曾在蘇格蘭上中學,說一口蘇格蘭口音的流利英語。史沫特萊向林大夫介紹了八路軍急需醫藥供應的情況,提出為八路軍募捐改善醫藥供應的要求,林大夫非常同情。史沫特萊考慮到全國抗日軍隊同樣需要醫療援助,她建議將受過教育和經過一定業務訓練的青年招募到中國紅十字會醫療隊,林大夫表示同意。接著,在中國學生救國會召集的婦女指導委員會、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等團體的聯席會議上,史沫特萊號召青年們踴躍參加中國紅十字醫療隊,到軍隊中去做救護工作。她說:「這不僅僅是人道的問題,救護員增多可以提高士兵的勇氣,增強士兵的鬥志。而且知識青年到了軍隊,還可以增進士兵的知識。」她的動員得到了廣大愛國知識青年的熱烈響應,大家紛紛報名參加紅十字會醫療隊。他們之中有些人後來到了皖南新四軍中,成為新四軍戰地救護的核心力量。

  林可勝大夫為前線的醫療救護作了大量的組織工作,直到史沫特萊離開漢口以後,林大夫仍然繼續致力於改善軍隊醫療供應的工作,並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1943年前後,他建立了一個醫療供應系統,在戰地分設了100多個醫療單位,擁有200多輛救護車。在漢口他創辦了一個醫療服務培訓學校,後來轉移到貴陽,在戰地保存了五個分校,訓練了1.3萬多名醫務人員。

  史沫特萊為了爭取國際力量對中國抗日的支援,與美國大使館和英國大使館取得了聯繫。過去,史沫特萊在紐約和柏林投身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時候,英國大使館曾給史沫特萊添了不少麻煩。可是現在不同了,史沫特萊具有了與中國共產黨有密切聯繫的特殊身份,西方外交家都願意跟她往來,利用她與中國共產黨建立聯繫的中介人。英國大使克拉克·克爾爵士是個具有自由主義思想的外交家,他對史沫特萊提出的募捐要求很感興趣,願意幫忙。沒過多久,他們就成了好朋友。克拉克·克爾一直是史沫特萊的事業的強有力的支持者之一。史沫特萊後來回到美國以後,他們還一直保持著聯繫。

  史沫特萊在漢口住了十個月,她把大部分精力用於為中國紅十字會募捐,宣傳八路軍的英勇事蹟以及整個中國抗日軍隊所處的困境。她寫了很多文章,發表在《曼徹斯特衛報》和《密勒氏評論報》上。這一系列報道,充分表現了這位記者和作家的勇氣和才華。她的戰地報道的質量贏得了國際的承認。1938年夏天,她正式被聘為《曼徹斯特衛報》的駐外記者。同時,她的新著《中國在反擊》也即將出版。

  史沫特萊的作品所反映的中國抗日軍隊的英勇奮戰和他們所面臨的困難,引起了世界各國反法西斯力量的關注。在美國,成立了以羅斯福總統的母親薩拉·羅斯福為名譽會長的中國救援委員會,她通過宋慶齡把醫療用品送到八路軍和遊擊隊手中。

  史沫特萊在漢口住在基督教中華聖公會教堂裡,這裡是當時漢口進步力量代表人物的聚會場所,包括周恩來在內的共產黨人和許多中外進步人士,都來過這裡。魯茨主教和他的女兒弗蘭西絲給史沫特萊安排了一個寬敞明亮而又安靜的房間,讓她靜心寫作。可是史沫特萊心裡牽掛著缺醫少藥的前線士兵,怎麼也坐不安穩;想起風陵渡上和漢口街頭那一幕幕淒慘的景象,她常常禁不住流下眼淚。弗蘭西絲對她說:漢口有錢的人很多,我們可以舉行一個晚會,請他們給前方將士捐款。

  在一個週末的晚上,由魯茨主教出面,請來了許多中外朋友。弗蘭西絲彈奏了幾首歡快的美國樂曲,客人們即興表演,史沫特萊以激昂嘹亮的嗓音,唱了一首《最後關頭》。接著,她向大家講述了八路軍和中國抗日將士的英勇鬥爭,請大家捐助,朋友們紛紛解囊。幾天以後,史沫特萊來到漢口八路軍辦事處,把10300元捐款,交到當時正在漢口的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同志手中。以後,又給各條戰線的抗日士兵送去1000雙手套、線襪和布鞋,還有1萬元和300磅藥品。

  史沫特萊的募捐是成功的,她簡直是無所畏懼,甚至國民黨的財政部長宋子文和行政院長孔祥熙都被她征服了。

  在一次午餐會上,史沫特萊見到了宋子文。她單刀直入,問財政部長是否瞭解中國士兵的醫療救助實況,然後直截了當地告訴他,中國士兵只能從餉金中得到極少的醫藥補助費;而在國民黨的軍隊裡,這點微薄的補助費還經常被長官們私吞。紅十字委員們所得到的國外捐贈,又必須遵循國際捐贈者提出的條件,只救助難民,不向戰鬥者提供醫藥救護,中國士兵無法從中得到一點好處。前方士兵每分鐘都在流血、死亡,忍受著傷痛的折磨。這一切,財政部長不會不知道。

  史沫特萊侃侃而談,毫無顧忌。宋子文當然不會不知道這些情況,只是從來沒有人敢於沖著他直言不諱。現在,他始而吃驚,繼而羞愧,一個外國人如此熱衷於中國人民的抗戰事業,喚醒了他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未泯的良知,他捐出了一個大數目:法幣1萬元。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邀請她的老同學孔祥熙共進晚餐。史沫特萊出席作陪。她大膽地向孔祥熙募捐,大獲成功。斯特朗在她編寫的史沫特萊的傳記中有一段生動的敘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