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史沫特萊 | 上頁 下頁
二八


  第九章 熱戀的土地

  1937年9月,史沫特萊動身去西安,路上整整走了十天,這十天她備嘗艱苦。8月間她騎著「雲南」在延安的山野間馳騁的時候,這個從小就會騎馬的西部牛仔卻不知怎麼搞的,竟從馬背上摔了下來,背部受了傷。一路上辛苦勞累,傷痛發作,她不得不躺在擔架上被人抬著走,這使她心情抑鬱。吳莉莉走後新安排的翻譯鄒先生,是從北平來的一位教師。史沫特萊從延安出來以後一路上看到的赤貧景象使她心裡很難過,她發現鄒先生對農民的痛苦似乎抱有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兩人話不投機,關係不融洽,這也使她不愉快。將到西安的時候,史沫特萊脫下便裝,換上一套八路軍軍裝。她穿著這套軍裝進入西安,引起了一陣不小的轟動。

  在西安,史沫特萊拒絕住設備舒適的賓館,就在八路軍辦事處裡躺著休息,並且拒絕讓鄒先生繼續當她的翻譯。八路軍辦事處的同志感到很為難,幸虧遇到了史沫特萊在上海就認識的當時從事地下工作的周揚。周揚給她介紹了26歲大學生周立波。周立波的英語說得不怎麼樣,但史沫特萊還是對這個純樸的年輕人產生了好感,同意讓他來當她的翻譯。

  史沫特萊在西安停留了一個月,接到了請她到八路軍總部的邀請。史沫特萊身體好轉,情緒也高漲起來,就帶著周立波出發到山西去。周恩來在太原迎接她,把她送到北部山區的朱德司令部。

  朱德正在司令部的院子裡理髮。史沫特萊走進來,朱德發理了一半,身上還披著白布單,就站起來向她伸出雙手,史沫特萊上前抱住朱德,在他的臉頰上親熱地吻了一下。理髮員站在一旁,手裡拿著推剪,著急地說:「坐下,首長快坐下!」

  在八路軍中,史沫特萊晚上繼續跟朱德談話,白天隨軍採訪,廣泛接觸根據地的老百姓。她親眼看到,經過了減租減息運動的根據地,農民雖然還很貧困,但比國民黨統治區的老百姓吃得好一些,穿得暖一些。八路軍給老百姓挑水劈柴;史沫特萊也拿起掃帚,給大爺大娘們掃院子。群眾把這個黃頭發藍眼睛的外國記者也看作親人,把熱呼呼的煮雞蛋塞到她手裡,向她傾訴心裡話。史沫特萊心裡發燙,眼內盈滿了熱淚。

  八路軍每到一處,都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朱德總司令更是被老百姓當作親人一般。史沫特萊深受感動,她在一篇日記中寫下了自己的深切感受:

  當我們進入當地大縣中陽城的時候,街上有數千居民,手裡拿著旗子歡迎我們……。

  朱德今天的講話,使我感到好像從來沒有聽他講過話似的。也許,滿街的旗子,歡迎的口號以及全神貫注的人們把他給感動了吧。因此,他講話的聲音、言詞、舉止、神情充滿了對人民的熱愛。他講的都是肺腑之言。聽眾們歪著脖子靜靜地聽著他講……傾盆大雨落在一張張朝向朱德的臉的時刻,全場屏息靜氣,鴉雀無聲。

  與朱德和八路軍戰士在一起,史沫特萊覺得自己的內心世界獲得了淨化,精神境界昇華到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高度。和他們在一起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她決定把自己的命運和他們結合在一起。可是,看著這些戰士,他們穿著不足禦寒的衣服,吃著不足果腹的粗雜糧,而且隨時有可能流血犧牲。史沫特萊心裡感到內疚,因為她每天吃著飽飯,有好衣服穿,有溫暖的床鋪,還享受著無微不至的特殊照顧。她覺得自己仍然未能充分地瞭解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全部含義和實質,在激烈的鬥爭面前仍然是個旁觀者。她渴望窺探中國革命者的內心世界,用自己的筆描繪他們的偉大鬥爭,反映他們為之獻出生命的堅定信念。

  為此,史沫特萊在艱苦的條件下拼命地工作。在行軍途中休息的時候,她強忍著腰背部的疼痛,蹲在地上把每天發生的事詳細地記錄下來。她有一本黑色封面的日記本,每一頁上都密密麻麻地寫滿了蠅頭小字,有的字是歪歪扭扭,難以辨認的。日記的每一頁上都沾著汗水和泥垢。每天晚上,史沫特萊就坐在打字機前整理材料,1938年在紐約和倫敦出版的《中國在反擊》,寫的就是她在八路軍中的戰地見聞和自己的深切體驗。這本書寫得簡潔細膩,感情真摯動人。

  在山西前線,朱德總司令身邊還有另外幾位外國朋友,其中一位是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尉情報官埃文斯·卡爾遜。卡爾遜是美國康涅狄格州公理會一位牧師的兒子,他是來考察八路軍並研究他們的遊擊戰術的。

  在八路軍總部,朱德招待卡爾遜吃過了一頓只有炒雞蛋和白菜湯的太行山式的晚飯,陪著他一起來到籃球場上。朱德喜歡打籃球,可總是無緣參加正式比賽,戰士們嫌他年紀大了,球技也比較差,怕影響比分,不讓他上場。朱德總是笑笑,蹲在場邊興致勃勃地看球。這時候籃球賽正打得激烈,卡爾遜驚訝地發現,球場上有一張西方人的臉。

  「她是你的同胞,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女士。」朱德注意到卡爾遜表情的變化,向他作了介紹。

  可是史沫特萊不高興和卡爾遜交談,因為他是個美國軍官。她想,這情報官說不定是一名由美國大使館和海軍陸戰隊派來的軍事特務,她不相信他能夠理解八路軍。她認為他們之間惟一的共同點只是愛喝咖啡。

  因為周立波是他們兩人共同的翻譯,他們有時候也在一起散散步,聊聊天,互相瞭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有一次,他們談到美國向日本供應石油和廢鐵的問題。史沫特萊突然問卡爾遜:

  「你曾經隨同美國海軍陸戰隊到尼加拉瓜去消滅桑地諾,不是嗎?」

  「是的,」卡爾遜回答,「那時候我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陸戰隊員。命令就是命令,軍人只有服從。」

  「可是你現在怎麼想?」史沫特萊追問。

  「現在我懂得了那是美國的帝國主義行為。但是,當時我並不理解帝國主義這個詞的含義。」

  「你已經從八路軍這裡學到了許多東西,是嗎,埃文斯?」

  卡爾遜答道:「在他們那裡,一切舊觀念都被清除。我將永遠不會忘記和他們在一起的日子。我正在反省過去的一切,重新估價過去。」

  卡爾遜逐漸瞭解了史沫特萊,他非常敬重她,為她的自我犧牲精神所感動。後來卡爾遜這樣回憶史沫特萊:

  她受人尊重,富有吸引力,生氣勃勃,聰明勇敢,是一個極好的夥伴。但很急躁,是個說幹立刻就幹的人……。她拋棄了我們視為文明的各種舒適享受,置身于異國人中,過著原始生活。她的願望就是同那些為了實現她一直為之戰鬥的理想而奮不顧身的人們站在一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