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史沫特萊 | 上頁 下頁
二五


  史沫特萊與朱德初次見面,正像當年高爾基第一次見到列寧一樣,感覺不到絲毫的「領袖味」。後來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中這樣描寫她對朱德的最初印象:

  ……既不醜陋,也不漂亮;更不會使人獲得任何英勇、暴躁的感覺。圓頭,剪得短短的黑髮間雜著白髮,前額很寬,而且微微隆起,頰骨也頗為突出,襯著大嘴,在堆滿歡迎的笑容時,露出了潔白的牙齒。鼻子寬短,面色黝黑。看起來完全是一副普通面貌。要不是因為他身穿制服的話,很容易把他當作中國哪個村子裡的農民老大爺……看上去根本不像一個軍事指揮員,倒很像紅軍的父親……他50歲,可是顯得老得多……

  聽了朱德的勸告,史沫特萊開始廣泛地接觸延安的其他領導幹部。毛澤東、賀龍和彭德懷,都是史沫特萊心目中的英雄。毛澤東既有政治家的大氣磅礴,又有軍事家的揮灑自如;既有哲學家的深邃睿智,更有詩人的浪漫情懷。與他的戰友們比較,毛澤東具有更多的知識分子氣質,史沫特萊覺得他有一種難以形容的超然的神韻。賀龍四十四五歲年紀,步履矯健,敏捷如豹,穿著打了補丁的灰軍裝,圓口黑布鞋上露出白色的短襪,嘴上留著胡髭,史沫特萊覺得他很像故事裡的蒙古人或者中亞細亞人。彭德懷中等身材,貌不驚人,目光銳利,嗓音粗啞,年紀只有三十五六歲,像個粗壯的莊稼漢。長征時留下的胃潰瘍正在發作,史沫特萊把自己帶的藥粉送給了他。他們都各有震撼人心的鬥爭經歷,但史沫特萊覺得最能集中反映紅軍將領的偉大品質的仍然是朱德。她寫朱德傳記的主意已定,她又來到了朱德住的窯洞,一再要求朱德接受她的採訪。

  史沫特萊的要求極其執著而又誠懇,朱德終於同意每週抽出兩三個晚上給史沫特萊談自己的經歷。他們混合使用漢語、德語和英語,遇到難處就求助於史沫特萊的翻譯吳莉莉,馬海德和黃華也抽空前來幫忙。

  朱德比史沫特萊大六歲,可以說是同時代人,但史沫特萊總覺得朱德是個慈祥的長者,自己在他面前像幼稚無知的小學生。她貪婪地汲取著朱德講的每一句話,語言的隔閡沒有妨礙他們彼此的理解。朱德首先講到他的童年,他有一位具有勞動人民的崇高品德的好母親。史沫特萊聽著,思緒重又回到了她那貧瘠的故鄉,想起了她那一輩子處於無權地位的、辛勞的母親。史沫特萊的藍眼睛裡盈滿了淚水。朱德停了下來,輕聲問道:「你怎麼啦,艾格尼絲?」

  「我覺得你是在講我的母親。」史沫特萊說,「我母親是個貧窮的農婦,一年到頭光著腳彎著腰在滿是石頭的土地上勞動,還要到有錢人家裡洗衣服,洗得雙手裂開了血口子,可是我們五個孩子每天只能吃加土豆的稀麵糊糊。」

  「你父親呢?」

  「我父親幫礦上運輸沙石,像一匹馬似的幹活,有了錢就去喝酒。他不顧家。」

  朱德聽了,長長地歎了一口氣:「天下窮人是一家啊!」

  朱德繼續講述,講到少年時代投考講武堂的種種曲折遭遇,史沫特萊瞪大了驚奇的眼睛;講到投身革命,南昌起義,還有井岡山的艱苦鬥爭,史沫特萊全神貫注,雙手在打字機上飛快地跳動。這樣一位了不起的將軍,怎麼會被人當作老伙夫?史沫特萊覺得這是一個謎,現在這個謎解開了。在紅軍中,總司令同時又是一個普通的士兵;在群眾中,共產黨的領袖同時又是一個普通的農民。這就是朱德總司令的偉大品格,這就是共產黨和紅軍能夠打勝仗的秘密。史沫特萊覺得自己一下子懂得了許多許多,她能有機會生活在這樣的軍隊之中,能夠和這樣的傳奇英雄坐在一起長談,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據說,朱德的夫人對史沫特萊一個星期幾個晚上和朱德坐在一起長談頗有微詞。有一天,朱德哈哈大笑著把這事告訴史沫特萊,史沫特萊聽了,也禁不住大笑起來。史沫特萊去找朱德夫人康克清同志,請她談談朱德。康克清同志是跟隨朱德從江西蘇區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一起並肩攜手走過來的,她告訴史沫特萊,朱德的性格「非常可愛」。在《偉大的道路》第二十四章中,史沫特萊引用了康克清的一段話:

  他的最偉大的品質是他對事業的耿耿忠心,誠實正直,沒有個人野心——這個品質,使得他把自己和軍隊置於黨的統率之下。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平易近人,熱愛戰士,戰士們也同樣愛戴他。

  史沫特萊對朱德的採訪持續了四個多月,直到盧溝橋事變發生,朱德率領八路軍(由於共產黨的努力和全國人民的要求,國民黨政府在1937年8月22日宣佈西北主力紅軍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承認它的合法地位,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宣告建成)開赴山西抗日前線,採訪才不得不中斷。

  幾個月的採訪,史沫特萊對朱德的敬愛之情更深了,她從總司令的坎坷經歷中,看到了中國志士仁人救國救民的求索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意志,為未來的作品中朱德的性格確定了這樣的基調:勇猛頑強、忠貞不渝、謙恭謹慎、樂觀自信、質樸正直。「我要去找朱德。」她不止一次地對自己說。1937年10月史沫特萊離開延安,輾轉來到山西五台縣八路軍總部找到朱德,他們的談話又得以繼續下去……

  在延安,史沫特萊看到了中國革命的前途,對中國共產黨也有了更加深切的瞭解。一種投身偉大事業的強烈渴望,使她邁出了經過長期深思熟慮而最終決定了的一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黨中央經過反復研究,沒有同意她的要求。史沫特萊得知這個結論的時候,嚎陶大哭起來,周圍的同志們嚇了一跳,連忙勸慰,史沫特萊還是像個任性的孩子似地哭個不停,哭得黨中央的幾位領導不知所措,只好讓黨中央宣傳部長陸定一設法緩和這個緊張局面。陸定一向她解釋說,黨相信她是個好同志,但她是個有國際影響的人,黨希望她留在黨外,作為一個非党的作家和記者將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魯迅不是也沒有入黨嗎?史沫特萊不哭了,但情緒仍然十分沮喪。那天晚上,史沫特萊輾轉反側,想了一夜,尋找黨不接受她的原因,也許是自己那種桀驁不馴的個性,使黨懷疑她不能遵守黨的嚴格的組織紀律吧。她越想越傷心,一連好幾天都處於情緒極為激動的狀態。

  儘管申請入黨未能如願,但史沫特萊仍然把延安當作自己的家,把自己當作延安人民的女兒,延安的大小事情,她都要管一管。她看到延安的農村婦女子女成群,不少紅軍女戰士、政府女幹部也為生育過多過密所苦,她於是異想天開,決定在延安宣傳計劃生育,像她在紐約和柏林所做的一樣。她給婦女們講解節育的原理和方法,給她們分發藥物。可是在當時的中國,史沫特萊的做法過於超前,聽眾很感興趣地聽著她的講解,臉上帶著羞怯的微笑和神秘的表情,卻沒有誰按照她的指導去做。

  延安的窯洞裡老鼠成群結隊,到處橫行,史沫特萊心裡很著急,決定展開一次滅鼠運動。她請埃德加·斯諾設法從北平弄來了滅鼠藥和滅鼠夾子,一邊宣傳講衛生的重要性,一邊教大家如何滅鼠。延安的老百姓大都把老鼠成群視作平常的事情,他們笑這個外國女記者大驚小怪。後來毛澤東表了態支持她,大家就都認真對待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