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釋迦牟尼佛傳 | 上頁 下頁 |
三四 |
|
多聞第一的阿難侍奉佛陀二十七年,為佛陀與教眾關係的和諧起了非常好的作用。他非常聰明,對佛陀的教誨牢記在心,這為將來佛涅槃後佛經的結集打下了牢固的基礎。佛陀非常喜歡阿難,涅槃前對大家說:「阿難非常辛苦地侍奉我二十七年,他為人溫和寬厚,聞法不忘,將來一定在世間發出大的光熱。」佛入滅後三天,阿難即趕赴王舍城參加聖典結集,路上走了兩個多月,四月十四日抵達王舍城,第二天即開始結集佛經,這時大迦葉被推為首座,把阿難排斥在外。阿難受此巨大刺激,當下發憤修行,在中夜證得阿羅漢果,因此才參加結集。阿難在會上誦出了《長阿含經》《中阿含經》《增一阿含經》《雜阿含經》《譬喻經》《法句經》等。佛教之有聖典流傳於世,實賴阿難之功。 羅睺羅尊者是佛陀的親生兒子。佛陀成道後,應父王之邀,從摩揭陀國回到故鄉迦毗羅衛省親。這時,羅睺羅才幾歲。佛陀想到將來王位的繼承一定會是羅睺羅,幼童做萬民之主,非國家之福,因此佛就叫舍利弗收他出家,為僧團中最初的沙彌。羅睺羅因為年紀小,常受到年齡大的比丘或者流氓的侮辱,舍利弗便對他進行教育,要他學會忍辱負重。「世間沒有比忍辱更勇敢的人,任何力量也戰勝不了忍辱。」舍利弗這樣說道。後來佛又對羅睺羅說:「有智慧的人,能見到深遠的因果,克服嗔心,多行忍辱。能忍惡行,才能平安,才能消除災難。忍是大海中的舟船,能度一切苦難;忍是病者良藥,能救垂危病人。我能成佛,獨步三界,主要是心地安穩,知道忍辱德行的可貴。」從此以後,羅睺羅就默默地思維道理,默默地修持忍辱之功,最後終於證得阿羅漢果。佛陀因此稱讚他是弟子中密行第一。 摩訶迦葉尊者雖然非常富有,而且學問高妙,但他淡泊名利,厭薄情欲。雖然父母給他娶了一位絕色美人,但終不受誘惑。兩人分床而睡,後來父母去世,便先後出家,做了佛陀的弟子。摩訶迦葉不喜歡過僧團的生活,經常獨自一人露天靜坐,塚間觀屍,樹下補衣。他認為屍臭和白骨對修習無常、苦、空、無我、不淨觀等具有極大益處。摩訶迦葉修的是頭陀苦行。他說:「我要樹立艱苦修行的榜樣,讓將來的人對少欲知足的苦行能尊重和實踐。」有一次,佛在鹿母講堂為僧眾說法,迦葉身穿糞掃衣,蓬發垢面,蹣跚而走。佛便勸他:「迦葉,你年紀老了,不要繼續苦行,脫下糞掃衣,換上整潔輕軟的服裝,也不要過分疲勞。」迦葉當即拒絕說:「我把頭陀苦行看作是快樂的事情,不為穿衣吃飯憂愁,沒有人間的得失,我的內心中因此而感到清淨解脫的喜悅。」佛陀聽了迦葉的話,說:「將來我的正法,不是毀於天魔外道,而是毀於僧團內部的腐化和墮落。如果要久住正法,僧團鞏固,一定要像迦葉那樣過嚴肅的生活。迦葉,我不勉強你,你就走自己的路吧。」大迦葉最大的功勞是主持結集三藏聖典。他在佛滅後,主動挑起統理僧眾的重擔,結集聖典,避免教團的分裂,在佛教史上做出了具有重大意義的貢獻。 迦旃延尊者主張種姓平等,主張人們不分職業、地位、年齡、出身等一律平等,是真能脫離我執、躬行佛陀所宣揚的佛性平等的極有力的阿羅漢。他思維敏捷,回答問題針鋒相對,觀點鮮明。他說法時辯才無礙,長於議論,先闡述原則,然後再舉出大量實例加以證明。如迦旃延說無常,便先說無常的法則。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壞。世間一切有為法,山河大地,森羅萬象,都離不開無常的法則。再舉自然界和社會上各種實例。自然界中,春天來了,百花開放;秋風一起,黃葉飄零。發出無量光明的太陽,天天要消失在黑暗的夜裡。美貌紅顏漸漸雞皮鶴髮,老態龍鍾。社會上恩愛眷屬,老死時誰也不能相互代替。孝子賢孫,縱然哭得死去活來,也不能感動無常而使之不再到來。名位權勢,縱然煊赫一時,轉瞬即逝,豈能長久?富比王侯,雖是熱鬧非凡,災禍驟至,一切成空。再述說不懂得無常的道理,就會被五色繽紛的假像所迷惑,表面看去,自然界的青山綠水,人生的幸福快樂,社會的燈紅酒綠,好像生機盎然,實質上是時時被無常所吞食。最後闡明佛弟子的任務是要敢於向無常挑戰,勤修正道,粉碎無常的世間,證得不生不滅的永恆生命。迦旃延的說法層次分明,說理透徹,生動具體,使得聽眾獲益不淺。 富樓那是布教第一。為弘揚佛法,富樓那如行雲流水一樣,到處漂遊,到處為家。他的足跡遍佈印度各地。富樓那布教的最大特點是,不作空洞的說教,而是從改善人的生活這些具體的事情做起。比如給人看病,教人識字,傳授知識等,在這些具體事情中因勢利導,灌輸因果報應以及修行持戒的道理,因此深得人心。另一個特點是,越是艱苦的地方,難以教化的地方,就越要去。他具有不怕犧牲的真實的忍辱精神。他說:「假如有人打傷了我或刺傷了我,只要還沒有把我打死,就還不是最可怕的。假如有人真的打死了我,那麼我就應該更加感謝他們,因為是他們殺害了我的色身,幫助我進入涅槃,幫助我用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報答佛恩。」佛陀稱讚他說:「富樓那,你真是我的好弟子,布教、修道、忍辱都很好,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即使再艱險的地方也能夠去了。」 佛陀為太子時,優波離是釋迦王族的理髮師,出身于首陀羅,為下等種姓。釋迦牟尼成道後回到迦毗羅衛,優波離便向舍利弗提出出家的要求。佛陀親自為他剃度,說優波離有很好的善根,將來一定能宣揚正法,使佛法光大。他出家後,很快證得阿羅漢果。他在生活上很重視行住坐臥的四種威儀,對佛制定的戒條,都能一一加以遵守,從不毀犯,被大眾推為持戒第一。優波離的一生是在處理僧團的糾紛,為犯戒比丘懺摩,向佛陀請問戒律中度過的,堪稱為戒律權威。 須菩提尊者是佛弟子中最能理解空的道理的一人,被稱為解空第一。什麼是空?空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因緣所生,因緣所滅。因緣即是空的同義詞。佛教說空,不是虛無的空,不是空洞的空,不是無因果的空,不是破壞因緣生法的空,而是充滿了利人濟世,廣修六度萬行的菩薩精神。菩薩于一切法不起執著,應住於空,住於無分別,才能完成六波羅蜜的修學,才能住於不退轉的地位。空性無處不有,佛的法身也無處不在,須菩提悟得了此中的道理,因此受到了佛的稱讚。 以上是十大弟子的概況,基本上屬小乘佛教。下面講到五大菩薩,則是屬大乘佛教的。 五大菩薩是大慈彌勒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大願地藏菩薩的總稱。這五大菩薩在中國民眾中的影響是巨大的,它超過了前面所講到的十大弟子。而其中觀世音的影響所及幾乎家喻戶曉,沒有人不知道救苦救難、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其聲威甚至寖寖超于教主釋迦牟尼之上,幾乎有人的地方,有井水的地方,就知道有一個救苦救難的觀世音;又因為他的大慈大悲,一到中國,就從男身轉變成為了女神,不能不說是十分有趣的一件事。當然在佛教中的作用和地位是無法與釋迦牟尼佛相提並論的,這只是反映了觀世音在民間的影響巨大這一事實。 彌勒菩薩學佛的歷史其實比釋迦牟尼資格要老得多,他出身于有崇高地位身份的大婆羅門家庭,一生下來,就被相士們傳為將來要當轉輪聖王,因此招致了國王的忌恨。其父預感大禍臨頭,便將他藏在母舅家中。後來讓他見佛聞法,便因此從佛出家了。彌勒出家後,不與小乘比丘為伍,總是和文殊、普賢、觀世音、大勢至等大菩薩共同修道,所以在大乘法會上,彌勒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釋迦牟尼在眾多弟子中,對彌勒總是另眼相看,他選擇彌勒作自己的接班人,予以授記,次當作佛。這招致了其他比丘的異議。 修慈心觀而上求佛道,是彌勒思想的一大特色。彌勒從一開始就不吃肉,對一切眾生均不起殺心,不論在什麼情況下,寧願打破骨髓頭腦,也絕不吃眾生的肉。他制定了斷肉戒,規定其弟子不得吃肉。在素食問題上,彌勒菩薩比釋迦牟尼尚勝一籌,所以為大慈。大慈者及于所有眾生。彌勒否定了娑婆世界外境實有,徹底地把所有虛空世界佛土也一筆勾銷。一切染淨因緣均沒有了,顯現諸法的我心,又將安立在何處呢?這種不定一法的精神,只有佛與佛之間才能證知。彌勒是創立瑜伽學派的第一人。傳承彌勒學說的有無著、世親兄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