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釋迦牟尼佛傳 | 上頁 下頁
三三


  但這次結集少了阿難是不行的。阿難也知道這次結集的重要性,因此他離開這大會場之後,就專心致志地思索種種佛法,希望儘快地斷除煩惱,證得阿羅漢果。但由於缺乏定力,開始並未悟道,到後半夜時,因為太疲勞,就想躺在枕頭上休息一下,當他的頭一靠在枕頭上,突然像得到了神力一般,猶如電光火石,當下即得到大徹大悟,進入金剛禪定之境,破除一切煩惱,證得阿羅漢果。於是阿難隨即前往僧堂敲門。大迦葉對他說道:「你如果證得了阿羅漢果,就從大門的鎖孔中鑽進來。」阿難當即用巨大神力從鎖孔中進入僧堂,然後向大迦葉禮拜,表示懺悔。大迦葉便對阿難說道:「希望你不要有嫌恨之心。你回到你的本座去吧。」阿難向各位僧眾敬了一個禮,然後立即登上師子床。大迦葉告訴阿難:「佛所說法,一言一字,都不要遺漏。」於是,阿難遵旨將佛的遺教一五一十地念誦出來。

  阿難一開口發聲,第一句就是這樣念的:「我聞如是,一時佛住所居處。」大迦葉及各位僧眾聽到這裡,都不由得掉下了眼淚。「唉,唉!衰老、死亡,真是如夢如幻,昨日還能親見佛的面顏,今天就已經稱道『我聞』了。」言下大為傷感。

  阿難因為是佛的堂弟,他的相貌和佛極為相似,只是有三個指頭比佛的要短一些。當他剛登上高座念誦時,僧眾都一時為之糊塗,以為世尊重新出現,有的則以為是別處的佛來到這裡,還有的懷疑是阿難已經成佛了,種種猜想,狐疑不定。但當阿難一開口念誦,說到「我聞」這一句時,僧眾所有疑問全都掃除乾淨。阿難是在佛那一年成道時出生的,在佛初轉法輪時,他並不知道佛所傳的法,阿難通過展轉聽聞、佛後來親口複述等通曉了初期釋迦牟尼宣講的佛法,當佛陀年事已高,需要阿難服侍之時,阿難便通過和佛陀的朝夕相處,親耳聽聞了佛所講說的經典,並將它們默記心中。現在,由阿難將它們念誦出來,就像一個完整的瓶子,裡面所有的水都點滴不漏地倒進了另一個瓶子,佛法就這樣通過阿難通達無礙的念誦,因而完整地傳承下來。

  在這次結集的三藏中,阿難誦出的是經藏,大迦葉誦出的是論藏,優波離誦出的是律藏。號稱三藏十二部。這就是後來所稱的上座部。

  當時,除了摩訶迦葉尊者、阿難尊者、優波離尊者等阿羅漢在畢缽羅窟裡結集三藏法教外,還有許多比丘長老在跋波尊者的帶領下,在摩揭陀國王舍城七葉窟外面不遠的僧團裡,進行會誦結集。這就出現了窟內、窟外兩個部分的結集。這兩個部分結集的法藏都屬￿小乘佛教的範圍。

  大乘三藏教法,據說是由文殊師利菩薩和彌勒菩薩,帶領許多菩薩和阿難尊者等,在鐵圍山中結集的。鐵圍山據說是咸水海邊的一座山。

  三藏,佛教典籍的總稱。藏字的意義是盛放東西的竹篋,佛教經、律、論三種經典能夠把佛所講的戒、定、慧三種無漏學的教法,統統放在一個三藏的「竹篋」中,收藏起來,因此便稱為三藏。

  釋迦牟尼四十九年所說的佛法,總稱為經、律、論三藏聖教。經,是佛所說永恆的道理;律,是僧團內部的戒律;論,是各位菩薩、論師等論學的內容。三藏所講的就是戒、定、慧三種無漏學的道理,凡是佛門弟子能發心修行戒、定、慧三種過程的,就可以不漏落於生死輪回,經受種種煩惱痛苦,因此稱為無漏學。

  3.佛的著名弟子

  佛教從釋迦牟尼創教,到日後發展壯大,固然有佛教教義內在思想高超以及佛陀本人的人格魅力巨大的原因,但圍繞佛陀修行、傳教的弟子們的功勞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如果沒有那麼多有思想、有實踐、誠實可靠、富有才幹的弟子們扛起佛教大旗,並且搖旗呐喊,身體力行,那麼佛教的發展和壯大恐怕就不能成為事實了。在所有僧眾弟子中最著名的起過重要作用的有十大弟子和五大菩薩。十大弟子是常隨在佛陀身邊的,親聞佛陀的教化,親受佛陀的戒行,其地位之崇高、重要為其他弟子所不及,五大菩薩在傳承佛教的工作中起著另一種作用,他們之於釋迦牟尼,雖然親受佛陀的教誡而悟道,但與佛陀的關係不像隨侍佛陀的弟子可比,他們義為師徒,而在信行上相對稍稍獨立,他們是證得了菩薩的佛陀弟子,與佛只相差一階,指日撐舟可渡的。菩薩與阿羅漢的區別在菩薩為大乘的稱號,阿羅漢為小乘的稱號。菩薩,為菩提薩埵的略稱。意譯為覺有情,或導引眾生。是修持大乘六度,求無上菩提,利益眾生,于未來成就佛果的修行者。阿羅漢,略稱羅漢。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有三種意義:一、消滅了一切煩惱;二、應當接受天人的供養;三、永遠進入涅槃之境,不再墮入生死輪回。

  十大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多聞第一的阿難,密行第一的羅睺羅,頭陀第一的摩訶迦葉,議論第一的迦旃延,布教第一的富樓那,持戒第一的優波離,解空第一的須菩提。

  舍利弗智慧第一,常代佛說法,為佛的侍者有二十年之久。僧團中碰到棘手的問題,都由舍利弗來解決。如提婆達多叛佛,帶走了許多僧眾,舍利弗通過說理對那些僧眾進行教育,最後使叛教的僧眾虛心懺悔,脫離提婆達多,回到僧團。舍利弗對維護僧團的統一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目犍連最有名的是目連救母的故事,據說目犍連在禪定中見到母親墮落在餓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針尖那樣細小,皮骨相連,極為瘦弱。目犍連見狀,心中大為不忍,於是用缽盛飯菜給母親吃。但是,飯菜一到母親手中,立即化為炭火。目犍連因此大為悲痛。他將此情稟告佛陀,請求佛陀開導救母的辦法,佛陀說:「你母親在生的時候,謗佛罵僧,不相信因果正法,貪嗔邪惡,愚弄眾生,所以理應受到這樣的報應。這樣的重罪,不是一人力量所能拯救的,只有依仗十方僧眾的力量,才能使你母親脫離苦海。每年七月十五日,是僧眾自恣日,你可以鋪陳百味珍饈美饌以及時鮮果品放在盆中,供養僧眾,你母親便可得到超度。」

  目犍連聽後,大為高興,於是依教奉行。從此以後,七月十五日便成為了佛教中有名的盂蘭盆節。盂蘭,漢語中譯為倒懸,形容餓鬼之苦,有如人之倒懸。只有用盆盛食品齋僧,才能解除倒懸之苦。目犍連一生弘揚佛法,降伏外道,遭到外道的嫉恨,因而在一次經過伊私闍梨山下時,被一裸形外道從山上推下亂石活活砸死。目犍連是佛教史上第一位為傳播佛法流血殉教的人。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是佛陀的堂弟。佛陀對釋迦種姓出家的人要求特別嚴格。在一次說法中,佛不滿阿那律瞌睡,因而批評他說:「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阿那律當即跪地表示懺悔,發誓從現在開始,一直到死去,不再睡眠。不久,阿那律便因不睡眠而得了眼病,佛陀雖然勸慰他不要苦行做得太過了,但阿那律仍舊堅持不再睡覺,最終由於過度勞累而雙目失明。佛對他十分憐憫,便教他修習金剛照明三昧。不久,阿那律獲證天眼通,不論遠近,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有天眼通神力的阿那律都能一目了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