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釋迦牟尼佛傳 | 上頁 下頁 |
一五 |
|
◎三、覺悟 1.參仙訪道 寒來暑往,春去秋迎,悉達多太子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終於抵達了目的地阿羅邏仙人的住處。 阿羅邏仙人預感到重要的人物即將來訪,因此在遠遠地看到太子的身影時,就走出門前來迎接,並極口讚歎太子的到來。阿羅邏仙人將太子迎到屋子裡,相互坐定。他看到太子相貌端正,五官齊全豐滿,渾身透出一種恬靜柔和的氣質,心裡油然而生愛敬之情,於是便殷勤問及太子所經過的道路碰到危險沒有,一路是否疲勞等等,太子一一作了回答。阿羅邏仙人又對太子說道:「太子您初生時,以及後來出家,並來到這裡,各種情況,我雖然消息閉塞,但道路傳聞,畢竟也都約略知道了。你能在欲火之海中覺悟出家,又像磅礴的大鳥從繩索的束縛中逃脫出來,真是十分的了不得啊。過去各位國王都是在年富力強的時候,恣意享受人間的欲樂,到了年命危淺、葉落歸根之時,方才想到要拋棄國家以及那些玩樂的工具出家學道,以求解脫,這些事蹟其實都不足稱奇。只有太子您正當青春鼎盛之期,卻毅然捨棄五欲,遠道來此修道,方稱得上真正奇特。您應當更加勤奮勇猛,向道的高峰盡全力攀登,儘快度越輪回之苦而至於極樂世界的彼岸。」 太子聽到阿羅邏仙人的言語,心下極為高興,於是回答說:「我聽了您的話,真是異常歡喜。我正是為了求道、盡速抵達極樂世界的彼岸才不遠千里、歷盡艱苦到達您這裡的。我非常樂於聽到您為我解說斷絕生老病死的方法,不知您能賜我以方便之門麼?」阿羅邏仙人為悉達多太子求道精神所打動,於是當即升座講法,說道:「眾生是從那蒙昧幽遠的冥初(印度數論師所立的二十五諦的第一諦,稱作冥諦,為萬物之本源,幽深廣漠,沒有意義。冥諦又叫做冥初)所開始的,而這蒙昧幽遠的冥初卻又是從我(我,佛教術語,原義為呼吸,轉義為生命、自己、身體,相當於自我、物體自性)的傲慢生出來的,而我的傲慢卻又是從我的癡愚之心生出來的,而我的癡愚之心卻又是從染愛(染愛,薰染情愛,即在情欲的環境中得到薰陶,因貪愛而生執著,從而生髮無窮煩惱)生出來的,而染愛是從五種微塵的氣體(印度表示最小質量的術語中,物質的最小計量單位稱作極微,七倍極微為微塵)生出來的,五種微塵的氣體又是從五大(佛教將地、水、火、風四種構成物質現象的基本原素稱作四大,在四大的基礎上加上空大,稱作五大)生出來的,從五大中生出貪戀、愛欲、嗔怪、憤怒等煩惱,於是流轉成為生存、衰老、疾病、死亡各種現象,並且產生各種憂愁、悲傷、痛苦、煩惱的情緒。以上為太子講述的過程,只是較為簡單的一個輪廓罷了。」 悉達多聽了阿羅邏仙人的講說,心中並未愜意,於是便繼續向阿羅邏仙人發問道:「我現在已經懂得了您所說的生命流轉過程,但生死的根本問題卻仍不能了然。您能否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將這生老病死的現象得以根除呢?」仙人當即回答說:「如果要消滅這生死的根本問題,先應當出家,修持戒行,要待人謙卑,能夠忍受侮辱,並且要住在閒空的所在,修習禪定(佛教術語,通過精神集中、觀想特定對象而獲得悟解或功德的一種思維修習活動,稱作禪定)。禪定有四個級別,或可說四個步驟。能離開愛欲、罪惡以及不良的現象,有初步覺悟,有初步觀解,這是初級的禪定;消除覺悟之念,將觀想定在生命之一點上,進入歡喜愉悅的心境,這便到了第二級禪定;捨棄歡喜愉悅的心境,得到正確的觀念,心中只剩下最根本的原初快樂,這就到達了第三級禪定;斷除了所有苦痛和快樂,思維清淨,進入內心平等而無執著之境,超然解脫,這樣就到達了第四級禪定。進入了第四級禪定,就到達了無想報的境界。(無想報,又稱無想果,為佛教術語,生於此處,心靈寂滅,身體實已變成枯木死灰,有稱這種境界為真涅槃境界的。)從禪定中得到覺悟,然後才知道什麼是非解脫的境界;什麼是離開現象、思想進入空的境界;什麼是消除了實有的觀念進入意識的境界;什麼是消除了無窮無盡思想意識的境界;什麼是觀照一種意識,進入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存在的境界;什麼是離開了種種現象,進入既不是想也不是不想的境界。到了這個既不是想也不是想的境界,就叫做究竟解脫,也即最後的真正徹底的解脫,這就是學道修行者的彼岸。太子您如果要根除生老病死的憂患,就應當修習這種禪定功夫。」 悉達多太子聽了這阿羅邏仙人的講說,心裡並不感到歡喜和快樂。他當時這樣思考著:「這種知識和見解,總不是最終最徹底的解決辦法。用如此辦法絕不能永久斷絕各種煩惱和束縛。」於是,太子當即便向阿羅邏仙人請教道:「我對於您所講說的道理,還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現在想向您詢問,不知可行否?」阿羅邏仙人臉上帶著柔和的笑容,回答說:「當然可以,請問吧。」太子當即便問道:「既不是想也不是不想的境界,其中有我,還是沒有我呢?如果說沒有我,就不應當說既不是想也不是不想;如果說有我,我是有知覺呢,還是沒有知覺?我如果沒有知覺,我就如同木石;我如果有知覺,就可以由此知覺攀緣及於他物;既然可以由此知覺攀緣及於他物,就會為環境所薰染而起執著。因為為環境所薰染而起執著,就並不能到達解脫的境界。您對於粗顯的煩惱、束縛已經驅除殆盡,但對於細微的煩惱、束縛還沒有完全消除,因此尚不能說是最終最徹底的解脫。那些細微的煩惱、束縛讓它們自由滋長,就會由此而釀成大的煩惱和束縛,從而墮落,轉入六道輪回之境,因此您所說的並不是度越眾生到達彼岸的解脫法門。如果能夠驅除我以及我想(佛教術語,思維中有實我的妄想稱我想),一切都完全拋棄,這才叫做真正的解脫。」 阿羅邏仙人聽了太子這一番話,不免心生慚愧,於是默默地不作一聲,然而他對太子深刻高妙的見解又確實不得不非常佩服。這時,悉達多太子又問阿羅邏仙人什麼歲數才出的家,修習梵行又有多少年了。仙人回答說:「我十六歲就出了家,修習梵行已經一百零四年。」太子聽了,有些不以為然,心裡想道:「出家這麼長時間了,所得到的道法難道只是這麼個樣子嗎?」太子覺得這樣的道法實在不能解決他心中存在的問題,他要尋求一種更加高超的道法來解決自己的困惑,因此,他當即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合掌與仙人作別。仙人知道太子要離開這裡,於是對太子說:「我從很遠的地方到這裡來修習苦行,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但所得到的果報也就只這麼一點,你是王種,怎麼能修習這樣的苦行呢?」太子回答道:「你修習的方法並不能算是最苦的,我知道還有一種道法是最苦最難實行的,而我要去修習它。」阿羅邏仙人已經見識了太子高超的智慧,又長時間地觀察了太子的意志十分堅定,沒有一點虛假,當下就明白了悉達多太子已經決定成就一切種智,因此對太子說:「你如果道成之後,願率先度我脫離苦海。」太子當即答應了。 悉達多太子又走到迦蘭仙人的住處,與迦蘭仙人反復議論問答,結果也就像在阿羅邏仙人處所得到的一樣,同樣不能感到滿足。太子於是辭別而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