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釋迦牟尼佛傳 | 上頁 下頁
一四


  7.途中的考驗(下)

  悉達多太子迤邐往北而去,他的目的地是當時最有名的道行最高的兩位仙人阿羅邏、迦蘭住的地方。悉達多跋山涉水,日夜攢程,風餐露宿,雖然旅行的辛苦與王宮的生活迥然相異,但初嘗奔波風塵之苦的悉達多太子並未被旅途的困難、險阻所嚇倒,而是意志若定朝既定目標風塵僕僕地奔去。

  一天,悉達多渡過了恒河。(恒河是印度最大的一條河流,它流經現在印度與孟加拉國境內,印度教將它視作聖河,佛教將它視作福水,這是一條在印度歷史文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的河流,它不僅在生活上提供印度人民無限的福利,同時在印度宗教傳統上也具有無可替代的神聖的意義。後來佛經常到恒河邊宣說妙法,超渡眾生。)當日悉達多太子渡過恒河後,就進入了摩揭陀國地界。摩揭陀國的都城叫王舍城。王舍城為悉達多太子必經之地。悉達多太子路經王舍城的時候,由於他的相貌莊嚴端正,神態非常奇特,自然而具十分威嚴,而且威而不怒,嚴而可親,使王舍城人民油然興起歡喜敬愛之情,於是全城上下像見到了希世珍品一樣奔跑著前來觀看。這一下轟動了整個都城,喧嘩聲響徹雲霄,竟至驚動了摩揭陀國國王頻婆娑羅王的王宮。

  國王聽到外面如此喧鬧,不禁躍然離座而起,忙問身旁的大臣們:「這是什麼聲音,如此喧鬧,連我們這裡都能聽到?」國王的話聲中帶著非常驚訝的語調。大臣回答說:「這是淨飯王的太子,名叫喬答摩·悉達多的,路經這裡。以前許多相士都預測他如果不出家,就會榮登轉輪王位,統一全印度;如果出家,就會成就一切種智。現在他來到我們都城,外面的人民都奔跑著競相前來觀瞻悉達多太子,因此整個都城都為之沸騰起來。」

  頻婆娑羅王聽到有如此希奇之事,心裡頓時感到非常歡喜,這種歡喜之情傳遍全身,使國王不禁躍躍欲試,也想前往觀看,一睹風采。頻婆娑羅王當即命令其中一位大臣前去偵察悉達多太子現在頓足何處。使者遵命尋訪太子行蹤,見到太子在般荼婆山,坐在一塊石頭上,端坐思考。當時,使者見此情況,即刻回宮稟報國王。

  頻婆娑羅王聽到報告,當即傳下旨意,立刻命駕出發,率領臣民浩浩蕩蕩前往悉達多太子所在的般荼婆山。

  國王一行到達般荼婆山,便遠遠地看見悉達多太子相貌端正地坐在石頭上,整個臉上洋溢著歡快的情緒,有如日月放出光明。頻婆娑羅王見此景象,深為感動,於是,他當即從馬上跳了下來,命令諸般儀仗就地打住,並脫下華麗服飾,屏斥侍衛,獨自一人走到悉達多前面,向悉達多作禮問訊。「太子在這裡,還習慣麼?我一見到太子您,心裡就十分歡喜,但有一個疑惑,不能明白,太子本是太陽的種姓,世代相承為轉輪王。而太子您相貌堂堂,完全能夠勝任轉輪王位,卻為什麼要捨棄王位,來到這麼遠的地方,在深山野嶺,踐履沙土,遍嘗奔波之苦呢?我見到您這個樣子,心裡又油然湧現出悲憫之情。」

  頻婆娑羅王頓了頓,又接著說道,「太子如果只是因為父王今尚健在,所以不想取得轉輪王位,故而離家出走,那麼我倒有個折衷方案,請太子揀擇。如果您願意,我可以將我國一半土地分給您來統治,如果覺得太少,我情願捨棄國家,將全部土地奉獻給您,並以臣子的禮節來奉事於您。如果您再不願意統治我國,我還可以借給您許多軍隊,讓您率領他們四面征伐,奪取別的國家。您有什麼願望,我都會盡力使您得到滿足。不知太子您意下如何?」悉達多太子深為頻婆娑羅王的言辭所感動,他當即恭恭敬敬地向頻婆娑羅王回了一個禮,回答說:「大王您的種族本來是明月,稟性自然高潔清涼,所作所為,也無不清淨高妙,從不做那些鄙穢之事,您現在說出這些話,因此並不足為奇。但我觀察大王您,中心誠懇肫摯,世所難得,您應當寧可從現在身體、命運、財產這三者著手,修行三堅法(三堅,即上面所說的身體、命運、財產三者堅固持久),也不應當用那些不能堅固持久的方法來勸獎他人。我現在既然已經捨棄了轉輪王位,又怎麼會要您的國家呢?您發善心,將國家施捨給我,我尚且不去獲取,又怎麼會率領軍隊攻伐別的國家呢?我現在之所以辭別父母之邦,剃除鬚髮,捨棄國家,就是為了要斷絕生老病死的痛苦,並不是來求取五欲的歡樂的。世間的五欲,有如大火堆積,它焚燒眾生,使他們沉陷在火海中不能自拔,您為什麼還要勸我貪戀執著於它呢?我這次出來,是前往兩位仙人阿羅邏和迦蘭處,去尋求最高解脫法門的,不會在這裡久留。我不曾答應大王您的建議,希望您不要見怪。同時還希望大王您用正當的方法治理國家,不要使人民受到委屈。」悉達多太子說完這話,就當即從石頭上站了起來,和頻婆娑羅王作別。

  頻婆娑羅王見悉達多太子馬上離去,惆悵萬分,他雙手合十,流著眼淚對太子說道:「剛見到太子,心中十分歡喜;現在太子又要離去,不油得倍生悲苦之情。您現在是為了使人生得到最大解脫才離開的,我也不敢強加勸留。只希望太子所期望的結果儘快得到完成。道成之後,希望您率先度我脫離苦海。」太子點了點頭,當下辭別而去。頻婆娑羅王在路邊目送太子,直至見不到太子的身影方才命駕回宮。

  據說,太子到摩揭陀國時,頻婆娑羅王出城遊獵,遠遠地看見太子走在山澤中。當時,頻婆娑羅王和年高德劭的老人以及大臣們一起追上了悉達多太子。頻婆娑羅王問道:「太子您的相貌非常奇異,形貌端正,精神煥發,應當統一天下,為全天下的轉輪王。天下人民都盼望著您做他們的君主。您為什麼要放棄天位,獨自一人跑到深山野嶺中去呢?您一定有不同的看法,請您講給我們聽聽。」太子答道:「依我看,天地、人、物,有生有死,其中最痛苦的情形有三種,那就是衰老、疾病和死亡,這三種痛苦是無論如何都無法避免的,我想,人的身體是痛苦所寄託的器具,憂愁害怕之心永遠沒有窮盡之時。如果我在君主之位,就會變得嬌逸放肆,為貪求快意,就會役使人民以供我一人娛樂,這樣,天下就會蒙上災難。這種行為是我所厭惡的,因此我要入山修道。」

  那些年高德劭的老人們仍感到有些不理解,於是就問道:「衰老、疾病和死亡,這是世上自然的規律。您怎麼獨自一人陷入這種憂慮之中,而拋棄國王美好的稱號,隱遁山林,潛居岩穴,使形體勞悴,這樣做不也太艱難困苦了嗎?」太子回答說:「如果像你們所說的,我不當陷入憂慮之中,讓我做轉輪王,身體一天天衰老,疾病自然也隨之來到,假若死亡一旦來臨,當此之時,難道會有代替我接受這樣厄運的人麼?如果沒有代替我的人,為什麼不能預先憂慮呢?天下有慈父孝子,即使愛徹骨髓,一到衰老、疾病、死亡之時,也無法互相代替。像我們這樣虛假的身體,痛苦來臨之日,即使身居高位,六親在側,也就像替盲人點上蠟燭,對於盲人來說有什麼益處呢?我觀察種種行為,一切都沒有恆久不變的品質,它們都會變化成為不真實。人生在世,快樂少痛苦多,身體並不能自己做主,又且世間一切都是虛無,人很難得在其中長久生存。萬物有生有死,萬事有成有敗,有安全就會有危險,有收穫就會有亡失,萬物紛紛擾擾,都將歸於虛空。精神沒有形質,如果煩躁污濁,不能洞察事機,就將招致生死大厄。世上的人只因為貪愛五欲,為癡愚之網所蒙蔽,因此陷身於生死之河,沒有人能從中覺悟。所以,我要一心思考宇宙人生痛苦的根源,求得解脫的法門。如果我的願望達到了,我才能得到最大的安全。」頻婆娑羅王聽了悉達多太子的一番道理之後,非常高興,他懷著滿腔喜悅之情,對太子說:「好啊好啊,您的志願真是太好了。」

  又據說,悉達多太子渡過恒河之後,走了幾十裡,碰到兩位梵志。(梵志一說為婆羅門,一說為一切出家修行的異教徒。)他們各與弟子離群索居,住在一條小溪的旁邊。太子經過他們的居處,並向他們請教。有一位梵志自稱說,「我奉事梵天之神,奉事日月之神,每天舉行火的祠祀。世上之物只有水是乾淨的,因此我傍水而居。」悉達多太子回答說:「這只是生死之法,並不是真正至高無上的道。為什麼這樣說呢?水不可能永遠流注不息,火不可能長久燃燒下去,太陽一出來就轉移了位置,月亮剛圓滿就已經虧缺,一切流轉無常,萬物均不真實。道是在清淨空虛之中,水怎能使心變得清淨呢?」悉達多見到他們這樣不會有任何結果的修行,內心十分傷感,於是獨自默默地離他們而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