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釋迦牟尼 | 上頁 下頁 |
四二 |
|
愛因斯坦經過周密的計算和實驗,還證明,物體的長度與測量的速度也有關係。這都能說明,空間不是絕對獨立的,它隨著物質和速度而變化。 至於時間,愛因斯坦也認為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時間一般是向前運行,但也可以使它向後退轉,使人們看到千百年前發生過的事情。如果我們搭乘一架超過光速、每秒三十萬公里的航天飛機,向天空飛去,逆追從前地球上所發生種種事件發出的光線,那麼飛行到一定時候,就可以一覽清、明、元、宋、唐以至漢、周各朝各代人物,還在搬演著一幕幕歷史上精彩動人的故事,還能看到當年佛陀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宣講播揚「十二因緣大法」的情景……不過這一切的順序都是逆反的,是將時間從現時向以往逆推。甚至說話的聲音都是倒敘。那該是一幕幕多麼怪誕而又真實的時光戲劇! 令人震驚不已的是,在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的兩千多年以前,佛經就早於科學而預見到: 於一毫端,現十方刹。 坐微塵裡,轉大法輪。① ①見《楞嚴經》。 還說「……慧眼者,能見文字義理淺深,前生後世,善惡因果,如掌明也;法眼者,能見三世佛法,行種種方便,量根施道,不失其時是也;佛眼者,圓明普照,無始劫前,無終劫後,一切因果,如對目睹,毫髮不失……」 不禁令人驚奇地發現,剔除一些宗教的言詞,為什麼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釋迦牟尼和現代的科學家說到一個觀點上了? 窮其底蘊,揭其奧秘,不禁令人大惑不解:是現代科學裡面有佛教?還是佛教裡面有現代科學?是愛因斯坦發展了釋迦牟尼的學說?還是釋迦牟尼提前二千多年代替愛因斯坦在道場上向世界發出了宣言? 難怪現在有些西方科學家開始研究佛經,因為他們似乎察覺到,釋迦牟尼留下的不僅是頗具人生哲理的遺書,同時也是推動人類科學前進和發展的論文。遺憾的是,這個巨人的肩膀高似崢嶸的巉崖絕壁,太不易登攀了! 第十四章 竹林精舍裡的經聲 佛陀宣講經法的竹林精舍落成了,頻婆娑羅王親出城迎護佛陀一行進京。當象輦入城時,婦女們傾城而出,夾道歡迎,頂禮膜拜。皆因佛陀用他慈祥的法音第一次向世界宣告,眾生同是善男信女,女人可以與男人同樣皈依佛門,只要誦經作課,超脫塵累,都能回頭是岸,都能圓證菩提。 佛陀莊重安詳,向道路兩旁的眾生報以慈祥的微笑,頷首致意。忽見一個衣著襤褸的女人走上前來,跪拜於地。 這個女人叫陀羅尼達,原是恒河下流一個山村裡的孤女,被強盜搶去後,賣給了妓院,受盡皮肉之苦。在她從妓院裡隻身脫逃出來後,只因途中偷吃了一碗米飯,又被定為罪犯,押進大牢裡。三年後,刑滿釋放,流落到王舍城的街頭,以乞食為生。不久前,她聽說這裡出了一個偉大、願深、慈祥、普渡的佛陀,並聽說最下賤的女人也可以皈依佛門。於是,她當下見性,事先剃度…… 佛陀慧眼識相,用慈祥的目光望著陀羅尼達,輕輕地撫了一下她光光的頭頂: 「陀羅尼達,佛門弟子,我慶倖你離苦得樂,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即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門認為皈依後即可獲得現時的身心平靜。陀羅尼達如願以償,開始修補她殘缺不全的人生。佛陀短短的一句慈音,熨平了這個苦女心中愁苦的皺紋。她得救了。 中午時分,由頻婆娑羅王舉行國宴,為佛陀和弟子們洗塵。國宴後,國王又親率滿朝文武大臣將佛陀請到日月殿上,為眾人講經宣法。佛陀為他們演說四聖諦、五戒、十善道和苦、空、無我等佛門真理。給人們掀開一扇洞見自己心靈的窗口。 第二天,舉行隆重的竹林精舍竣工大典。 一早,佛陀帶領一千余名弟子來到竹林精舍。他舉目注望,見這是一座僅次於王宮的宏偉建築,金釘朱戶,碧瓦重簷,耀眼奪目。樓閣、講堂,院落遮映在一片青翠竹林之間。這時,國王請佛陀為精舍題名,佛陀欣然命筆,揮書「竹林精舍」四個金字。筆有靈氣,墨透佛光。國王命人把題詞刻在一塊白玉石上,嵌在門前。 這座精舍,是全世界佛教寺院的前身。在後來兩千多年間,一切佛教寺廟,都是在精舍設計結構上發展演變的。中原漢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派遣使者十二人前往西域訪求佛法,禮拜取經。三年後,他們隨同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經書和佛像,開始為中國的善男信女翻譯《四十二章經》。同時,在當時首都洛陽雍門外創建中國第一座寺院白馬寺。因「時白馬負經而來」,故取以為寺名。據傳說,中國洛陽白馬寺的規模,就是仿照古印度的竹林精舍而建的。 從此,佛陀率領弟子們在精舍裡朝夕靜修和講學,長年不事炊爨,只靠托缽乞食,佛陀自己每天帶頭這樣做。《金剛經》中首言:「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據《戒律廣本》記述,釋跡牟尼創教伊始的教規,本無吃素的規定,弟子們托缽乞食於街巷之間,任人施捨,遇葷吃葷,遇素吃素。在印度有些地方,這一佛門習俗一直沿傳至今,直到今天,我國蒙、藏地區的喇嘛僧人,仍有不戒肉食者。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