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釋迦牟尼 | 上頁 下頁
四一


  第七因緣「受」,從兒童時期乃至青年時代,心識逐漸發育,領受環境的範圍漸漸擴大,起居,飲食,讀書,遊戲,社交,以及其他追求,隨著時光的推移而增進。比如,遇順境則欣愉,遭逆境則苦惱,因而生起苦受、樂受、不苦不樂之感覺。「受」,就是指對外境接觸的感受,如苦、樂、舍。故名「受」。

  第八因緣「愛」,是由「受」發展而來,對於所受的境界,刻意追求,對衣、食、住、行產生愛。如饑思食,渴思飲,倦思眠,貪財物,愛色欲。欲愛則佔有,欲苦則思離,情欲衝動,言行越軌,是青少年時代的特徵,故名「愛」。

  第九因緣「取」,人到了青壯年時期,對所愛的境界和事物,執意追求,貪得無厭,欲念無度。因這一時期年齡成熟,精神健旺,血氣剛烈,強於執取,渴望佔有。於是,三業不淨,貪心不足,造出罪業,而集成未來身心的苦因,都是由「愛」和「取」而來。

  第十因緣「有」,即現有業力的存在,一生所做的事,或善或惡,或有益,或無益,均造成潛在業力,一一均待來生之果報,故名「有」。

  第十一因緣「生」,即未來將生,時而緣熟,緣熟投胎,完成未來的新生命,接受果報。

  第十二因緣「老死」,既然有生,則老死不能倖免。因果循環,生死流轉。前生之惑業,遭今生之果報;今生之惑業,遭來世之果報,如此生生世世,業果酬還,無有了期。

  這是佛陀對人生的窮其底蘊、揭其奧秘,尋根探源,表現出一種特殊的敘述,獨特的思維方式和非凡的洞察,其中蘊含著巨大的智慧和科學,儘管他把人生罩上一層濃重而神秘的面紗。

  生命的輪轉連接在一起,因果的循環交融成一環,因因緣緣一環扣鎖著一環,為一切眾生的生命輪轉布下了天羅地網。不可否認,釋迦牟尼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未知的世界,這個世界裡充滿了無法預測的感知的全部奧秘。使我們不能不信,即使不信,卻又無力擺脫。

  佛陀這一天以不容置疑的口氣斷言,人自己就能把握「十二因緣」,人自己就能決定自己一生的升沉,及其事業的成敗。這一切,均取決於自身意志的強弱,智慧的高低,悟性的深淺,因緣的合散。

  兩千多年以來,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學派、思想和主義,甚至包括反對佛陀的,都來去匆匆,在歷史上轟轟烈烈了一陣子,而後與時光同步而去。難怪西方學術界的佛學專家們認為,佛教是唯一無神論的宗教,它揭示了生死的幻滅,而它自己卻永恆不滅。

  當佛陀講完了這一課的時候,雨過天晴,縛羅迦河岸上迎來了陽光燦爛的一天。善男信女們都走散了,可是頻婆娑羅王還是不肯離去,聽過佛陀播揚的「人生十二因緣」,他反復回味著他所覺悟的真理,思維著他所覺知的生死之源和生命之源……心中很不寧靜。

  「陛下,你為什麼還不離去?」

  佛陀的一聲問話,將頻婆娑羅王從沉思中驚醒,他垂下目光,感慨地問道:「尊敬的佛陀,十二因緣是每一個眾生也解脫不了的生死之門,所以我真想離恩愛,舍親人,棄家國,走出王城,永遠出家,再不想回到那五欲的泥渦裡。佛陀,你看這樣好嗎?」

  佛陀搖頭微笑:「不,請王聽我說,世間所有的過失中,再也沒有什麼能超過貪欲。可是沉溺在其中的人並不覺得可怕。只有少數根基完美、悟性高超的人,才知道畏懼五欲。誰能舍離五欲,誰就能解脫十二因緣。現在,在你靈明空寂的大圓覺海裡,也就是說在你的心中,已經有了一個不受欲念支配的高尚的精靈。然而,我不能不向你進一言,欲還複本來,要出離生死,首須覺破無明。無明不破,迷己逐物,見境生情,生死絕不能了。」

  佛陀向他揭示,人身上的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執著地向外境展現,於是,就產生了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結果生起六識。於是,那些不如意的煩惱應運成生。要想解脫生死,必須斷滅十二法門,即無明滅,行滅,識滅,名色滅,六入滅,觸滅,受滅,愛滅,取滅,有滅,生滅,老死憂患苦惱滅。佛法就在世間,如果不對這一切悟悟了了,剃度出家也是枉然……

  這一天,佛陀還對他的弟子頻婆娑羅王揭示一個秘密,它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梵文的音譯,即游離意識,心的主體。它在十二法門中流轉不滅。釋迦牟尼認為,人死後,「阿賴耶識」脫離腐爛或火化的軀體。它是一種能永恆執持產生一切生命的種子,是物質世界自身的本源,也叫中陰身。它等待有適合父母之緣,包括人類以外的一切生物,在一瞬之間,以前世的業報,去投身母胎。因現世不修,又要重受來生輪回之苦……

  頻婆娑羅王聽了,深深陷入沉思,透露出語言所不能表達的疑惑,像一個天真未鑿的孩子似的問佛陀:「師父,如此說來,朕在前世死滅之後,也轉化為一個『阿賴耶識』了?」

  「是的,陛下。只要逃脫不出輪轉的生命,無一例外。」

  釋迦牟尼認定,這個生命的種子,即生命的本源,隨著父母之緣而投入了母體,開始了激烈的生命活動。現代醫學上說它是一顆肉眼幾乎看不見的受精卵。這顆生命的種子,很快就分裂成兩個子細胞。兩個子細胞又各自分裂成兩個,變成四個細胞。每個細胞就是這樣不斷分裂成幾十次,達到無可計算的數量。於是,無形的精靈阿賴耶識,與有形的無數細胞便形成了生命。

  據科學家們預測,到七十億年以後,整個宇宙的全部星辰都將毀滅,一切星光都將從夜空中消失。太陽是星族之一,當然也不例外。在那宇宙混混沌沌的末日,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也將隨之消亡,剩下的就是沒有一點生機氣息的黑暗,無邊無際的黑暗。世界將成為一個「無底的黑洞」。

  宇宙並不是為了產生生命而存在的。試看,有那麼多沒有生命存在的外星,它們不是也存在著嗎?可是,一想到將來黑暗宇宙的情景,不禁令人毛骨悚然,繼而又產生一種難以言表的傷感。地球上留下那麼多的「阿賴耶識」,那麼多四處飄遊的幽靈,也將失去投胎的機緣,使得人類的來世永遠斷滅……這,也許就是佛經所預言的「末法年」的結束吧。

  當年,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時,科學界能夠看懂的只有幾個人。從前科學家認為,時間與空間是絕對獨立的,不受任何事物的影響。然而,這一長期被科學界奉之為真理的定律,終於被現代科學家愛因斯坦推翻了。他認為,如果空間有物質存在,那麼這個空間就起了變化,和毫無物質的空間迥然不同。比如一條鋪展的絲棉上,放幾個皮球,被面就會凹凸不平,起了褶皺。空中有了一個太陽系的存在,則空間就起了褶皺。如果一顆彗星飛過太陽系,它飛行的途徑就會受到「空間褶皺」的影響。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