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釋迦牟尼 | 上頁 下頁
二九


  但見那老人放下錫杖,打開包裹,從中取出一件朱色袈裟,替釋迦牟尼披在身上:「這是寂靜天衣,披上它可以使你五欲不生,六賊不擾,七情平定,圓成諸般功德。」

  釋迦牟尼心中大喜,這正是他游居三界之外最理想的服裝。披上了袈裟,又見那老人取出一個紫金缽盂遞給他說:「這是缽陀羅,出家人離不開它。體、量、色三者都應於法。拿著它,你可以盛功德水,可以貯吉祥粟,終日足食,得大方便。」

  釋迦牟尼恭敬地用雙手接過來。

  那老人又將手持的錫杖遞給他,懇切地囑咐道:「這是伴你代步的錫杖,持之可以雲遊四方,出入三界,拯拔一切苦厄,造就千般福德。這三件東西,都非人間凡物,故稱為三寶。我老朽見你誠心修行,正信不移,如今盡賜於你,望你永遠把它們帶在身邊,善自保持。」

  後來,據古印度神話傳說中記載,那老人是奉上天無垢天子之命,特地下凡,贈賜這三件佛門常用的珍寶,不能離身的法器,為來日佛祖使用。

  老人走後,釋迦牟尼獨自一個人坐在河邊的一棵畢缽羅樹下,身披朱紅袈裟,手捧紫金缽盂,把錫杖放在身旁,自己靜神坐定,微閉雙目,思沉淪苦,念安詳樂,內心禁不住感到平和,明朗,自然。似乎宇宙天地都如其本來的面目,有條不紊地運轉,無須憂慮,無須煩惱,無須歡樂,無我無人、空空朗朗,無生無死,無懼無畏,身心舒泰。他開始領會到「獨坐溪邊任水流」的妙趣。「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恒沙七寶塔」這是形容坐禪的功德,是說坐禪的人,在須臾之間能夠屏棄凡塵的虛榮名利,早明心性,靜坐片刻,比築造恒河沙那麼多的七寶塔的功德還要大。因為,造那麼多的七寶塔,僅僅是為了供養佛舍利(靈骨),然而靜坐明心片刻,是為了自己修正內心,湛然常寂。

  釋迦牟尼心地安詳,第一次為自己苦海沉浮、漂泊無依的身心找到了歸宿。不料,第二天,他正在默坐自我靜息時,一陣人呼馬嘶聲由遠及近呼嘯而來:

  「太子,太子!悉達多太子!」

  原來,幾天前太子深夜出走的消息,晴天霹靂似的打破了王宮中的平靜,掀起了軒然大波,整個王宮,人人震驚失色。

  首先是耶輸陀羅公主,她清晨起來,一發現太子深夜出走,就意識到自己被丈夫遺棄了,傷心得失聲痛哭,並可憐自己的小兒子羅睺羅,出世不久就失去了父親。淨飯王認為太子不理解他的苦心,為了讓太子繼承王位,安守江山,福祿綿長,他千方百計,耗盡心血,到頭來太子終於斷然而去。唉,那個該死的瘋癲游仙阿私陀真的說中了!當前十萬火急的是設法把太子找回來。摩訶波闍提公主更是哭哭啼啼,說太子沒良心,放著江山不要,非要出去奔波苦修。這位姨母整天哭得頓足捶胸,幾次昏厥不省人事。

  淨飯王在萬般悲痛和束手無策時,有五位親信侍臣憍陳如、摩男俱利、阿舍婆誓、十力迦葉和摩訶跋提,自告奮勇,願意前去把太子追回來。淨飯王還另派一隊勇猛的衛兵,跟隨五位侍臣,風風火火地出發了。

  當天,憍陳如等五位侍臣率領一隊衛兵,翻山越嶺,幾經周折,終於在伽耶山下,尼連禪河畔的一棵畢缽羅樹底下,發現了太子。見他已經脫去太子袍,換穿上朱紅袈裟,慈祥莊嚴,古銅色的臉龐,顯得光潔豐潤,合掌靜坐在樹下。於是,五位侍臣立即跨下駿馬,一字形地跪在他面前,由憍陳如帶領,齊聲喊道:

  「下臣五人前來參見太子!」

  釋迦牟尼微睜雙眼,神色鎮定:「你們到這裡來幹什麼?」

  憍陳如雙手呈上一份淨飯王頒給太子的親筆王命。釋迦牟尼合十的雙手紋絲沒動,安詳地說:「侍臣,請你給我念一念吧。我洗耳恭聽。」

  「是,太子。」

  憍陳如雙手捧著王命,朗聲念道:

  聰明孝順的太子:自從你突然離開王宮以後,王的心就像被一柄利刃刺傷,痛不欲生。你姨母一天到晚哀啼哭號,眼淚沒有幹過。你的妻子耶輸陀羅公主,更是傷心得不能自持。

  悉達多兒,王瞭解你求道的願望,乃是出於你的真心和良知,追究人生痛苦的解脫。這種善良仁慈的心念,王是十分贊許而賞識的。可是,即使你斷然割絕骨肉的恩愛,隱居深山,廣渡眾人,難道對朝夕悲泣的父王、姨母和妻兒都置之不顧嗎?

  你的親人此刻已陷入極大的悲痛之中,你為什麼不救渡呢?你此次毅然出家的舉動,像禍患的恒河洪水氾濫,沖毀了迦毗羅衛國朝野上下眾人心靈的堤防,最後將導致王室崩潰,國破家亡!

  你出家尋道修行,在荒山野峪裡,毒蛇猛獸,狂風暴雨,這是常人不能忍受的災難。這一切,無時無刻不在撕裂王的心臟!如果你體會到王此刻的心境,就應該翻然悔悟,返回京城,繼承王位,管理國政。假如你不尊從王的勸告,遺棄家國,遺棄妻兒,還談何救渡眾生,還談何用你的大慈大悲心廣濟世人呢?……

  讀著讀著,憍陳如禁不住涕淚交流。他以為太子定會回心轉意,屈于淨飯王的感召。不料,太子聽了,閉目趺坐,平心靜氣地說道:「侍臣們,你們回宮轉告父王,我已經發過大願,天下男子均是我父,天下女子均為我母。為了悟出人生的最高真理,我只能繫念大眾的疾苦,而棄離小家的恩情。我如今發心修行,求無上道,濟三塗苦,不成正覺,不離此座,這乃是我對父母最大的孝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