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蘇格拉底 | 上頁 下頁 |
三八 |
|
蘇格拉底為什麼先要從審視自身起始呢?這是因為在得爾菲神托所的牆上銘刻著「認識你自己」一句話,故而蘇格拉底尋覓有所瞭解的人的步驟就是先審視自己。於是蘇格拉底與其他人進行不只一次的交談,既剖開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又深入了別人的內心世界。他認識到,如果只是自己一個人進行思考,極其容易陷入自我矛盾的狀況中,瞭解自己最好的一種方法,就是以別人作為鏡子對照自己,這就是說通過與別人交談、問答,以此來考察與核驗自己與別人。 關於蘇格拉底為什麼以「馬虻」自命,在前面已經講過了。不過由此想起了英國女作家伏尼契(1864—1960年)寫的一部小說,題名為《牛虻》。小說中的主人翁亞瑟,他撰寫文章時所用的筆名為「牛虻」,人們也稱他為「牛虻」。這部小說所描寫的是19世紀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對奧地利的統治、爭取意大利獨立和國家統一的鬥爭。小說中的主人翁亞瑟以「牛虻」自命,他是出身富裕家庭的青年,在殘酷現實的教育下識破了當時天主教會的虛偽、欺詐,於是與之絕裂,離開家庭憤然出走,歷經磨難後成了一名堅定的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革命者。「牛虻」被捕了,他在獄中仍然頑強鬥爭,英勇不屈,最後為了革命事業,為了祖國,也為了揭露教會的虛偽、欺詐、無恥,從容就義。蘇格拉底以「馬虻」自命,對當時不公正的現實予以揭露,不屈不撓,最後從容飲鴆就刑。小說《牛虻》是否有蘇格拉底以「馬虻」自命的含義,的確是發人深思的。當然這樣的分析與界定也可能是比附,可能是見仁見智罷了。 6.倫理學的雛形 理性、知識、道德等都是與倫理密切相關的。蘇格拉底肯定理性、看重知識、認同道德,這些都為他草創倫理學提供了有利條件。 蘇格拉底以負有神的遣使而自命。他認為他所負的使命首先是讓那些自認為有智慧的人發現自己無知,再進而呼籲每個人「關切靈魂,獲得至善的生活知識」。蘇格拉底認為,道德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取的。雖然蘇格拉底並不是一名普通的傳道者,但他卻以傳授道德方面的知識為己任。他有關倫理學方面的見解,與他的「靈魂論」及「知識論」方面的見解互為關照,相得益彰。由此甚至可以說蘇格拉底草創的倫理學是奠基在他的「知識論」上的。這是因為蘇格拉底認為,「罪惡的根源出自無知」,「美德就是知識」,「行惡之人只是對美德的估計錯誤,而不是心甘情願的」。首先探討一下蘇格拉底關於「行惡之人不是心甘情願的」論述。這是因為蘇氏認為,任何人都希求得到善和幸福,某一個人去做壞事就是由於他的良知受到了蒙蔽,將壞事誤認為是好事,是善舉,是有益的。 若是一個人明瞭靈魂墮落將受到的損失,明白物質上的享受或外在表面上的財富權利給予人的好處,若與靈魂上的好處相比較,顯得一文不值,這樣的話,那個人就不會再做壞事了。換言之,蘇格拉底認為有可能做壞事的人,是這個人錯誤地以為他要做的事情是會給他帶來善與幸福,而他不是真心去做壞事行惡的。從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美德就是知識」。這裡的「知識」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知識」,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洞見」。現在不妨對「美德」作一些詮釋。 什麼是美德呢?這就是一種對「道德價值」的肯定,對「善」堅定的信仰,而人之所以行善,就是因為擁有各種美德,就是因為培養了理性的行為與思考,而理性的培養,首先是依賴客觀的知識。蘇格拉底認為「知識是一種回憶或認識的過程」,各種善的知識早已存在於我們的心中,師長就是要設法鼓勵人們辨識,發現它們,所以蘇格拉底總是使用問答法激發人類本心中的善。蘇格拉底這種關於激發人類本心中的善的觀點倒有幾分和我國傳統的「人之初,性本善」的論點相近。蘇格拉底有關倫理的學說,綜合起來就是在闡發「道德價值」,並認為它就代表知識。蘇氏主張「罪惡根源出自無知」,所以當一個人只要知道什麼是善時,就一定會行善;也只要使人們知道「美德即知識」,而且將這一信條貫徹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是要將美德付諸實踐,由於這樣,社會就必然和諧無間了。 蘇格拉底有關倫理道德的學說是不是完美無缺呢?有關這一點,蘇氏的再傳弟子亞裡士多德曾提出過質疑,亞氏認為蘇氏忽視靈魂的缺陷。因為蘇氏認為,人類只要懂得了什麼是善,就會去行善,這一論點是建立在一項假設上的,即:人的行為受理智的指使,也就是說受理智所控制。但是,蘇格拉底對感情這一因素有所忽視,因為有好大一部分的人的行為舉止是受感情所左右的,而這一點本身就是靈魂的缺陷。亞裡士多德所指出的這一點確實有幾分道理。蘇格拉底辦任何事情總是按理智的準則處理,所以他就認為人的行為都是受理智所支配的。這樣,蘇氏就忽略了感情這一因素。但儘管如此,蘇氏有關倫理道德的學說還是具有真知灼見的;他有關倫理道德方面的論析,已呈倫理學的雛形。 7.「相論」的先聲 蘇格拉底的高足柏拉圖是西方思想史及哲學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學人,是古希臘哲學全盛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全盛時期的主要特徵是從前期以研究自然為中心轉變為以研究人和社會為中心,倫理問題和社會政治問題成為當時學人關切的重點。柏拉圖創立了相論,這是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以前將這一哲學體系稱為「理念論」,然而以「理念」一詞來包羅柏拉圖的哲學體系是不夠確切的,而用「相」則較為全面而確切。雖然「相論」這一龐大哲學體系是柏拉圖構建的,然而關於「相」的理論則發軔于柏拉圖的恩師蘇格拉底,因為蘇氏的哲學實踐大概主要為某些道德以及其相關的概念正名,探求其合乎邏輯的定義。這是蘇格拉底的基本哲學觀念之一,可稱之為普遍定義,亦即相論的雛形。 蘇格拉底與其他人的對話多半是討論如何為某些概念正名,如什麼是勇敢、自製、虔誠、友愛,……由此可以總結為一個公式,即「X是什麼?」於是得出這是某一概念的定義。蘇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臘哲人,除原子論的首創者德謨利裡特在某些個別事例中討論過這一問題,別的哲人對此都未曾染指。而蘇格拉底是通過對定義的探討,以此規範人的理性知識,並對存在的本質也進行追溯,這是極具深刻的哲學意義的。因此,蘇格拉底的再傳弟子亞裡士多德對蘇格拉底這一學術範例,即探討普遍性定義,評價極高,認定這是蘇氏的一大貢獻;同時,亞氏也認為這也是乃師柏拉圖相論的直接思想來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