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斯大林時代的謎案 | 上頁 下頁 |
四四 |
|
對斯大林來說,震耳欲聾地大肆宣揚在他的領導下所取得的勝利,這只是事情的一半。另一半則是他想以宏偉的第二個五年計劃使人民為之震驚,不,使全世界為之震驚。為此目的,便在莫洛托夫和古比雪夫的報告裡玩弄了一個行之有效的花招——把1913年作為計算的起點,這樣一來,工業生產與戰前的水平相比,到1937年時就增長了7倍!一些人聽了這個數字後驚得喘不過氣來。「真是天曉得,如果按人之常情來講,那當然是希望生活越來越好,但是請看一看,實際情況到底怎樣。要考慮事實嘛!」①謝爾蓋·基洛夫的這些話反映了人們普遍的心情。當時象這樣的演說家是很受歡迎的。對於知識分子,人們往往予以回避,至於思想家們則處於孤立狀態。而基洛夫卻以其真誠和能力、以其熱情洋溢地接受現實而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敬仰。 ①《聯共(布)第17次代表大會速記報告》1934年莫斯科俄文版,第258頁。 很久以來,人們就在議論這樣一個話題,就是希望把斯大林調離總書記的崗位,讓他到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或人民委員會中去從事蘇維埃的工作。不管把已故領袖的遺囑怎樣加以隱瞞,但是遺囑還是被所有擔任重要工作的黨員都知道了。在農業閃電般地實行了集體化和全國發生了造成幾百萬人死亡的饑荒之後,在計劃和建設工業大項目的試驗遭到失敗之後(在代表們中是有不少熟悉情況的同志的),在動不動就使人想到對「破壞分子」和「間諜」進行審判的情況之後,在第十七次黨代表大會上,代表們熱烈地討論著(自然是在非正式場合)這樣一個方案:總書記由基洛夫來擔任,人民委員會主席由斯大林擔任。一些老布爾什維克把自己對改變斯大林殘酷方針的希望同基洛夫的名字聯繫了起來。 對很多中央和地方的幹部來說,斯大林的強制已經是不堪忍受了。斯大林那粗暴的行政手段和他在中央的那些追隨者們的淫威,使人感到經常處於受壓抑狀態。領袖是否知道人們的這種心情呢?肯定知道。早在1933年1月間,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察委員會聯合舉行的全體會議,就根據他的指使,對亞·彼·斯米爾諾夫、B.A.托爾馬喬夫和尼·博·埃斯蒙特進行了判罪。這3位老布爾什維克的唯一罪過就是他們在親密的朋友之間(而斯大林的暗探是幹什麼的?)談論有可能由另一位政治領袖來代替斯大林擔任總書記職務的問題。他們由於有這種造反的思想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約瑟夫—品克頓①把中央選舉前夕在格裡戈裡·奧爾忠尼啟則寓所裡舉行的那次晚間座談也暗中探聽到了。聚集在謝爾戈②那裡的有:格裡戈裡·彼得羅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柯秀爾、鮑裡斯·舍博爾達耶夫、羅伯特·艾興、馬紀亞·奧拉赫拉什維利——他們使基洛夫相信,斯大林必需辭職。他們有意使基洛夫本人擔任總書記的職務。但是這位「領袖的好學生」拒絕了。代替斯大林嗎?得了吧。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能勝任這個職務嗎?……③基洛夫是屬斯大林的擁護者最前面幾排的一位人物。難道不是基洛夫建議把斯大林的總結報告應看作是代表大會的決議嗎?④難道這項建議沒有被全體一致地、熱情地通過嗎? ①品克頓是美國偵探小說中的偵探。約瑟夫是斯大林,這裡是說作為偵探的斯大林。——譯者注 ②謝爾戈就是奧爾忠尼啟則。——譯者注 ③根據格·伊·彼得羅夫斯基的《回憶錄》。 ④《聯共(布)第17次代表大會》俄文版第252頁。 但是,代表大會工作的最後一天,也許是最重要的一天來到了。為了選舉中央委員會時進行秘密投票,成立了一個由41位代表組成的計票委員會。他們分管13個投票箱,每3個人負責一個投票箱(順便說一下,在上一屆代表大會時,是兩個投票箱,而在此之前則只是一個投票箱,現在呢,卻設置了13個)。同時值得指出的是,每一個投票箱供名單上一定的投票人數使用,譬如說,供第1到第100個代表投票用。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投票箱中的數字就表明了每一個代表團投票的結果。能以認為這樣的選舉是秘密的嗎? 列寧在世時,在歷次代表大會上通常都是選舉對黨的事務認真細心的尼古拉·斯克雷普尼克來擔任計票委員會主席。到了斯大林時,則總是安排弗·彼·紮東斯基為計票委員會主席。總之,紮東斯基擔任主席,瓦·梅·韋爾霍維赫擔任副主席。進行投票這一程序用的時間不到兩個小時。計票委員會分派給每個投票箱的3個成員打開了各自的票箱,統計票數,按照規定格式來編寫記錄,然後向紮東斯基和韋爾霍維赫報告結果。投反對斯大林同志的票怎麼能夠有292張之多呢?!難道將近四分之一的代表都不願意把列寧一斯大林的中央委員會組成人員看成是勝利者嗎?! 當時決定同政治局委員和中央委員會書記莫洛托夫和卡岡諾維奇商量商量。卡岡諾維奇明白,斯大林前程的完蛋,也就是他拉紮爾①前程的完蛋。他這位敢做敢為的人,下令把289張造反者的選票燒掉,出於禮貌准許留下3張不燒。這樣一來,就需要把所有13張記錄和一張綜合記錄加以改寫。②最後向代表們宣佈了總的投票結果:名單上所有預定的候選人都進入了中央委員會。 ①拉紮爾是卡岡諾維奇的名。——譯者注 ②根據瓦·梅·韋爾霍維赫和沙圖諾夫斯卡婭的回憶。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