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斯大林時代的謎案 | 上頁 下頁 |
三九 |
|
第四章 ◎斯大林實行的工業化真相 ◎在第十七次黨代表大會上選舉中央委員會時,投反對斯大林的票達292張之多,反對基洛夫的票只有3張。斯大林的親信卡岡諾維奇下令將反對斯大林的票燒去289張,使之與基洛夫的反對票相等,從而挽救了斯大林,使其得以繼續擔任黨和國家的領導職務。 總書記在寄希望于農民經濟和耐普曼①的充滿生氣的力量時,是否對私人的主動性早就予以鼓勵了呢?在1926年4月時,他還沒有摸索出國家工業化的道路。斯大林當時說,進行大壩的建設,就好象是一個農民「積蓄了一點錢,但不用這點錢去修理犁頭,去改進自己的經營,卻買了一架大留聲機」②。當時理論家們還沒有制訂出經濟發展的綱領,資源情況——原料資源、技術資源、人力資源、財力資源——還不允許作出大步快跑的計劃。這一點連他斯大林也是看到了的,所以聯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在要求發展工業時,預先警告說:「但是,要嚴格地與市場的容量和國家的財政狀況相適應。」然而1927年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曲折:斯大林宣佈要立即進行工業革命,號召「在大力進行工業合理化和擴大工業的基礎上」來「克服最大的困難」③。他在宣佈了全民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進軍之後,便急不可耐地催促宣傳機關進行大力宣傳。 ①「耐普曼」是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時出現的資本主義分子。——譯者注 ②《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8卷第119—120頁。——譯者注 ③《蘇共決議彙編》俄文第9版第3卷第429頁;第4卷279頁。 到1927年底就已經宣佈工業化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一些經濟學家收集了工農業生產的貧乏數字,再補充以木材採伐業和捕魚業的材料之後,就往總書記的桌子上放上了一份勝利的報告:說什麼到蘇維埃政權建立10周年時,國家終於趕上了沙皇時代,就是說達到了1913年時的水平。國家大工業的總產量比1926年增長了18.2%!①實際上,蘇聯只是到1929年時才在鋼鐵熔量這樣一些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部門裡達到了1913年時的水平。 ①《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10卷第250、256頁。——譯者注 斯大林由於不能獨立地分析國內外形勢和評價國家實行大躍進的經濟可能性,所以他不能夠初步制定出一個有科學根據的未來的戰略。他註定畢生都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在兩岸之間來回奔跑,既看不到河源,也看不到河口。布哈林早就看出了斯大林的這種領導作風的特點,他說:「把電線杆鋸斷用來構築街壘,這在經濟上是非常錯誤的政策。」① ①尼·伊·布哈林《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1923年莫斯科——彼得格勒俄文版第268—269頁。 起初總書記遵循了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不久,他就把這些人叫做「右派」反對派)對經濟提出的建議。到了1927年,他又接受了托洛茨基和季諾維也夫早先提出的建議,最終確定了工業比農業占首要地位——總之,他所實行的就是列夫·托洛茨基5年前所要求實行的那個「工業專政」。① ①《蘇聯共產黨歷史》1970年莫斯科俄文版第4卷第一分冊第273頁。 但是,所謂的新反對派的領袖們建議在實現國家工業化時,要更廣泛地利用外資。當時國家沒有建立現代工業所必需的裝備和技術,資金和專家也不夠。運輸和道路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而這一切是在由於強制實行集體化而造成的農業危機十分嚴重的背景下存在的。在這種情況下,建議把某些工廠租讓給外國人,依靠西方國家來建設工業企業,是明智的。無論如何,對於這樣的建議是應當加以考慮的。 但是斯大林卻本能地拒絕廣泛地、思路寬闊地思考問題。他把反對派領袖們提出的切合實際的建議宣佈為「投降主義者的」建議,而且不久他就以此為藉口從肉體上對他們進行摧殘。實際上,發展國民經濟與他何干呢?加強獨裁政權和提高個人威信——這才是他值得思考的事情。而且在這方面他思考得很多,很經常……至於國民經濟嘛,那麼在這方面是可以——而且應當!——使用強制力量的。在這方面還從來沒有使用過強制力量呢。 ……國家計劃委員會提出了兩個五年計劃(1928年秋——1933年秋)方案:初步的即最低限度的方案和最佳方案,這後一個方案能把任務提高20%。斯大林以及中央委員會中的多數人便選中了第二個方案。因此這個方案也就在1929年4月召開的第十六次黨代表會議上被正式通過。① ①《蘇聯共產黨歷史》1970年莫斯科俄文版第4卷第一分冊第563—564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