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二八


  9月7日這天,德國空軍投入了625架轟炸機和648架戰鬥機,對倫敦進行了大規模的輪番轟炸。

  德國飛機向瓦爾維治兵工廠、煤氣廠、發電廠、倉庫以及泰晤士河上幾英里長的碼頭扔了大量炸彈,倫敦頓時成了一片火海。第二天,又像這樣轟炸了一整夜。

  據估計,僅這兩天夜裡,倫敦約有842人死亡和2347人受傷,城市遭到巨大的破壞。但德軍也損失了不少飛機。9月11日,丘吉爾向全國軍民發表了廣播講話,他指出:「無可懷疑的是,希特勒先生正在很快地消耗他的戰鬥機隊,如果他再這樣繼續幾個星期,就會把他這部分重要的空軍力量消耗殆盡,完全毀滅。這對我們就大為有利了。」

  9月15日,德國空軍集中了最大力量對倫敦進行空襲。200多架轟炸機和3倍於此的戰鬥機群飛向倫敦。英國空軍也全力以赴地迎擊,雙方展開了激烈交鋒。丘吉爾當天在設在阿克斯布裡奇的皇家空軍第十一戰鬥機司令部裡,親眼目睹了空戰情況,英國飛行員的英勇頑強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當晚他的私人秘書報告說,這天「共擊落了183架敵機,而損失還不到40架。」後來丘吉爾曾寫道:「最突出的是,我們的戰鬥機駕駛員們始終保持著不屈不撓的最大的毅力和勇氣。不列顛得救了。所以我在下院這樣說:『在人類戰爭的領域裡,從來沒有過這麼少的人對這麼多的人作過這麼大的貢獻。』」丘吉爾的這句話後來曾反復播出,廣為流傳。

  從8月24日起,倫敦在連續85個夜晚中有82個夜晚遭到空襲。從9月7日至11月3日,平均每天晚上有200架德國飛機轟炸倫敦,對倫敦的轟炸不間斷地持續了57天。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經受住了最嚴峻的考驗。作為報復,英國空軍也轟炸了柏林。由於距離較遠,轟炸柏林的規模較小,德國人的傷亡和損失並不嚴重,但對德軍的士氣和老百姓心理的影響則是巨大的。

  在倫敦遭受轟炸期間,丘吉爾幾乎每星期都要抽出時間到被炸現場視察,親眼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每當看到飽受摧毀的普通英國民眾仍表現出抗戰決心,丘吉爾總是為之深受感動。9月初,他視察了倫敦港船塢的一個出事現場,群眾對他表示了發自內心的熱情歡迎。陪同他觀察的戰時內閣秘書處軍事負責人伊斯梅將軍後來寫道:「他們哭喊道:『我們想,你是會來看我們的。我們能夠經受得住,給他們狠狠地回擊。』丘吉爾失聲痛哭。當我使勁讓他穿過人群時,我聽到一位老年婦女說,『你們看,他真關心我們,他哭了。』他鎮定了一下情緒,以極快的速度穿過碼頭走了。」丘吉爾也回憶說:「在瓦礫堆中這時已經插起了許多小小的英國旗,使人百感交集。當居民認出了我的汽車時,他們從四面八方跑來,很快就聚集了1000多人。這些人的情緒都很高昂。他們圍在我們的周圍,一面歡呼,一面用各種形式表示對我的熱愛,想摸摸我的衣服。人們可能認為我給他們帶來了某些改善他們生活命運的美好的實際利益。我實在忍不住,我流下了眼淚。當時同我在一起的伊斯梅記述道,他聽見一位老太太說,『你們看,他真地關心我們,他在哭呢!』我這不是悲哀的眼淚,而是讚歎和欽佩的眼淚。」

  為了減輕空襲造成的危害,丘吉爾指示建立了緊急警報制度,為了救助房屋財產在轟炸中嚴重受損的人,他抓緊制訂了戰爭保險方案。他還通過林德曼教授組織科學家運用科學技術破壞德軍的空中攻勢,使來襲的敵機誤入歧途。

  11月間,空戰進入第三階段。德國人又一次改變了他們空襲的主要目標,試圖摧毀英國工業生產中心。這一行動是從14日轟炸考文垂開始的,但持續的時間不那麼長,也沒能實現他們的目的。英國飛機的產量不僅沒有下降,在1940年中,還以其9224架對8070架的比數,超過了德國人。

  由於英國人民在丘吉爾為首的政府領導下,精誠團結,萬眾一心,英勇頑強,決死抗戰,使希特勒入侵英倫三島的計劃徹底破產。9月19日,希特勒決定無限期推遲「海獅」計劃;10月12日正式宣佈把入侵推遲到第二年春天;1941年7月,希特勒再次把入侵推遲到1942年春天。到了1942年2月13日,在雷德爾海軍上將的勸告下,希特勒終於同意將「海獅」計劃完全「擱下來。」「海獅」計劃就這樣破產了。不列顛之戰以英國人民的徹底勝利而告終。

  由於成功地領導了英國人民抗擊法西斯德國的鬥爭,丘吉爾此時在全國軍民心目中樹立了崇高的威望。

  8月初,《新聞紀事報》公佈的一次蓋洛普民意測驗的結果表明,贊成丘吉爾領導的人占88%,懷疑的占5%,反對者占7%。這遠遠高於原來張伯倫所受到的擁護。此時張伯倫已經病人膏盲,9月底他已是生命垂危了。在逝世以前,他辭去了政府的職務和保守黨領袖的位置。由哈利法克斯提名,保守黨老資格的後座議員喬治·考托普爵士附議,丘吉爾當選為保守黨領袖,這在幾個月以前還是不可想像的事請。《泰晤士報》寫道:「時間造就了『不朽的時勢藝術』,從近年來的政治史看,再也沒有比預先對各類事件作出的估計更不可靠的了。」丘吉爾的老朋友、也曾反對過他的艾默裡寫道:「丘吉爾是大家一致認為永遠不能成為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樣也是在這危急關頭獲得大家一致歡迎,認為是唯一可能出任領袖的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