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3.挨打、反抗與轉學

  一天,女家庭教師就要跨進小魯弗基村丘吉爾家大門,丘吉爾還沒有學會26個英文字母。丘吉爾害怕在生人面前丟人現眼,聽到這個消息後,就神不知鬼不覺地悄悄溜出門去,躲進附近的灌木林中。

  「溫尼,溫尼,你在哪裡?」「愛姆」跑到屋外樹林中到處尋找,累得上氣不接下氣。

  捉了幾個小時的迷藏,愛維莉絲特終於從一棵大樹後面把他拖回家裡,又勸又哄地把他交到女家庭教師跟前。從此,開始了受盡拘束的痛苦日子。

  學識字,還不太難。學算術,沒完沒了的習題,真是煩死人。他要母親向老師求情。母親雖然贊成美國的自由寬鬆的教育方式,但是「入境隨俗」,她不便干預按英國傳統對兒童進行的嚴格教管。何況兒子是名門望族之後,如果因為教育放鬆,日後庸碌無才,有辱世家門庭,她可擔當不起這個責任。

  於是對兒子的哀求不予理睬。

  丘吉爾只好「自己解放自己」。每當女教師有事或沒有察覺,他就到那間小遊藝室裡去玩;就是女教師在場和加以阻止,只要他學習學累了或者對功課內容感到索然無味時,他也公然拔腿就走,進了那間房子就從裡面把門閂上,讓人奈何不得。

  那是他專有的兒童樂園,裡面有許多玩具。他推著逼真的蒸汽機車在軌道上奔馳,用幻燈機在白幕布上放映生動的圖畫。最有趣的當然是調兵遣將,指揮那千多個鉛鑄的士兵囉!小小年紀,天天擺佈玩具部隊,發號施令,玩不厭的搏鬥、拼殺、演習,過不盡的將軍癮。支配他一生的強烈的好鬥個性和出人頭地的領袖欲望,就從這種玩了十幾年的遊戲中潛滋暗長,逐步發展起來。

  7歲,到上學的年齡了。此時,馬爾巴羅公爵一家住在倫敦。

  英國政府辦了兩所赫赫有名的中學——伊頓公學和哈羅公學,都是設在倫敦郊區實行封閉管理的寄宿學校,不到寒暑假,學生不能回家。貴族和官僚子弟在這裡接受系統的嚴格的教育,英國政壇歷屆高官名流,大多都有這兩所貴族學校的學歷。

  進伊頓或哈羅以前,先要讀相當於小學階段的預備學校。進哪間預備學校好?當然最好是選全國第一流的。從伊頓公學畢業的倫道夫為兒子選擇了公立聖詹姆斯學校,這是模仿伊頓學校建立起來的寄宿學校。學費固然最昂貴,教學設備和條件也特別好。每班只有十個人,全部教師都由穿長袍、戴方帽的碩士擔任。校內有足球場、板球場、游泳池和教堂,用發明不久、當時相當罕見的電燈照明,供應學生生活、學習用品。每學期舉辦兩三次長途旅行,組織學生去風景優美的名勝古跡之地觀光遊歷。

  丘吉爾本來不想上學,可是大人們哄著說,學校生活很有趣,不像在家裡那麼冷清,可以同一大群小朋友玩,便也有些動心了,期待著熱鬧的學校生活來臨。

  上學這天,「愛姆」給他準備衣服鞋襪,目送載著詹妮和丘吉爾的三輪馬車漸漸遠去,想到要過幾個月,在假期到來時才能重見「溫尼」,眼淚不禁撲簌而下。下了馬車,換上短程火車,很快就到了阿斯科特聖詹姆斯學校。

  媽媽領丘吉爾見過校長,就在暮色中匆匆離去。聽校長介紹每天都要上七八個小時的課,連橄欖球也是必修的課程,望著周圍生疏的一切和媽媽越來越模糊的背影,丘吉爾心中突然湧起一陣悲酸,覺得自己被遺棄在一個陌生的世界裡。於是他馬上想起了「愛姆」,懷念那支玩具部隊,留在家裡多好啊!

  一個老師把丘吉爾帶到教室,遞給他一本拉丁文①文法書,翻到其中一頁,指著一組句子,要他半小時內把其中詞尾變化記熟,一交代完畢就走了。

  ①拉丁文是公元前古羅馬拉丁人的語言,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傳播到歐洲西南部,羅馬帝國崩潰後分化成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天主教經典和很多歐洲古代重要文獻都是用拉丁文寫的。

  英語和拉丁語使用相同的拉丁字母,丘吉爾咬咬牙,用英語的讀法把這組句子中的詞尾變形強記下來。

  半小時後,老師走進教室,對這個新生進行智力摸底測試。丘吉爾不知所云地把這些詞尾變化念出來,老師點點頭表示滿意。

  丘吉爾覺得受到了鼓勵,就壯膽問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老師回答說:「意思是『桌子」。」

  「這幾個詞也是『桌子』嗎?」

  「也是『桌子』。」

  「為什麼詞尾要這樣變化呢?」

  「這樣變化就這樣變化。你如果還不明白,就去問桌子,它為什麼要這樣變化。」老師不耐煩地說。

  「但是,我可從來沒有這樣做過。」丘吉爾聽了老師的建議十分驚異,不禁脫口而出。

  「你下次再這樣無禮,我就要嚴厲地處罰你!」老師很生氣地說。

  這是丘吉爾第一次接觸拉丁文,也是第一次認識到這所學校的規矩這麼嚴厲。

  從此以後,他一直沒有學好拉丁文。以後學古希臘文,除了認識字母,也是一竅不通。他不明白,學這些外國古人死人的語言,有什麼必要花費那麼多功夫和氣力。凡是他不能理解、想像,激不起他興趣的東西,他就不願學習,也一定學不好。

  校長斯尼德—基納斯裡是個高教派年輕牧師,四年前他抱著專為伊頓公學輸送學童的目的,創辦這所學校。他一方面用繁瑣的宗教儀式對學生進行精神奴役,另一方面用羅馬天主教管理教會那一套森嚴的規矩來體罰學生,為人非常刻板,頗為冷酷。一個月當中有兩到三次,把全校學生集合到圖書館。犯有過錯的學生被帶到隔壁的房間,校長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他們,直到鮮血直流為止,好讓圖書館裡的學生聽到鞭打的聲音嚇得發抖,警惕自己務必嚴守校規,不要犯錯誤。丘吉爾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這所學校「體罰學生的殘忍程度,我想就是司法部辦的少年感化院也不及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