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普希金 | 上頁 下頁 |
二八 |
|
俄羅斯的和西歐的文學給予普希金的創作以豐富的養分,而東方的民間傳說也激發詩人的靈感。普希金非常迷戀東方文化的神韻。當他還在彼得堡供職時,他的女友基謝列娃給講述了一個「淚泉」的故事。拉耶夫斯基後來又帶他遊覽了「淚泉」的遺址韃靼王國的巴赫奇薩拉伊宮。他懷著極大的興趣參觀那座沉睡在荒蕪中的宮殿: 我在寂靜無聲的長廊裡 漫步徘徊。各民族的災星, 狂暴的韃靼人曾在此宴飲, 在恐怖的奔襲燒殺之後, 懶洋洋地沉溺於奢靡的享受。 在空寂的寢宮和花園中, 安樂的景象至今猶存; 噴泉迸湧,瑰瑰鮮紅, 架上爬滿葡萄的蔓藤, 牆壁閃耀著黃金的光輝。 我看到陳舊殘敗的欄杆, 在欄杆裡面年輕的後妃 曾數著琥珀念珠哀歎, 在寂寞無聊中度過青春。 後來,詩人根據他在這裡的所見所聞寫成一篇具有東方色彩的傳奇長詩《巴赫奇薩拉伊的噴泉》。 故事把人們帶入15世紀的韃靼可汗基列伊的王宮中。可汗正心煩意亂,激動不安。是又要同俄國開戰?還是軍隊要發生判亂?或是宮女跟異教徒偷情? 都不是。原來,讓可汗意亂情迷的是他剛剛俘獲的波蘭郡主馬利亞小姐。馬利亞天生麗質,舉止優雅,且能歌善舞,她曾使無數青年傾倒。在故鄉她生活得非常快活。然而,戰爭像風暴一樣把她捲進了可汗的王宮。她成了籠中的金絲鳥。從此,馬利亞整天以淚洗面,人們再也見不到她那鮮花般的笑顏。痛苦與悲傷使她身心憔悴。在這樣一個異邦美女面前,可汗一改往日對嬪妃的那種粗暴和驕傲,對她以禮相待。這個東方國家的君王從來沒有見過西方女郎的獨特氣質,他平生第一次體驗到愛的憂鬱。他把馬利亞像聖女一樣供著,可波蘭郡主對可汗的殷勤根本不屑一顧。而馬利亞愈是冷若冰霜,可汗就愈是愛她入迷。 基列伊的癡情雖然沒打動馬利亞的芳心,卻引起了他的寵妃格魯吉亞少女莎萊瑪的強烈的嫉妒。一個寂靜的夜晚莎瑪萊悄悄地潛入瑪利亞的住處。苦苦哀求波蘭女郎把可汗歸還給她。莎瑪萊含淚向馬利亞講述了她的不幸身世。她的家鄉在高入雲端的群山之間,那裡河流湍急,森林茂密。她很小就被搶到巴赫奇薩拉伊王宮,當了可汗的妃子。不知過了多少清冷孤寂的日子,她才得到可汗的寵倖,沒想到,好景不長。基列伊對她的寵愛由於馬利亞的出現而驟然消失了。莎萊瑪感到可汗完全變了心。她把這一切都歸咎于馬利亞。這個格魯吉亞的山野少女說她再也不能忍受失寵的痛苦。 莎萊瑪最後威脅馬利亞,如果後者不設法讓可汗回心轉意,就血刃相見。可一個身陷囹圄的弱女子哪能左右韃靼可汗的意志。於是,殘酷的嫉妒終於奪去了無辜少女的性命。可汗的衛兵發現馬利亞被害後,立即抓住了莎萊瑪,把她拋進了大海的深淵。基列伊征戰後回宮,得知這一噩耗悲痛欲絕。後來,他在宮中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噴泉,以紀念他心愛的馬利亞。 泉水在大理石中哽咽, 像清冷的淚珠向下滴, 撲簌簌,永遠不會停息。 就像母親在悲傷的時刻, 為戰死沙場的兒子哭泣。 在當地,這個古老的故事 早已在年輕的姑娘中流傳, 她們給這憂鬱的古跡 起了個名字叫「淚泉」。 細讀這首傳奇長詩,我們可以感到「俘虜的情結」和異族文化的衝突仍然在這裡延續。波蘭少女馬利亞就是一個女俘虜。她失去了從前的幸福。失去了可愛的故鄉,失去了寶貴的自由。但她依舊保持著高貴的尊嚴,她保存著唯一聖潔的情感。儘管可汗給她貴妃般的待遇,她的心卻永遠嚮往著美麗家園。詩人以馬利亞的境遇暗喻他自己的處境,抒發了嚮往自由的心聲。作者借莎瑪萊和馬利亞的衝突表現了他所理解的東西方文明的差異。莎萊瑪熱情似火,驁不馴,她魯莽的行為中深含著未開化民族非理性的本質。而馬利亞則是基督教文明的體現者,具有虔誠的信仰,有藝術才華,溫柔善良,能夠忍耐苦難,情操高尚。波蘭郡主征服了韃靼可汗的心,在普希金看來,這是西方文明的勝利,而馬亞死于格魯吉亞少女的刀下則體現了兩種文化的激烈衝突。 詩人還借這個故事表達對封建社會中處境悲慘的婦女的深切同情。普希金在詩中真實地展現後宮佳麗可悲的一生: 她們的美麗已被投入 看守嚴密的監牢的陰影, 猶如阿拉伯嬌豔的鮮花 竟在玻璃暖房裡生存。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 都是憂愁接著苦悶, 不知不覺地帶走了她們的愛情和青春。 多麼生動的比喻,多麼真切的憐憫。這是一首俄羅斯式的長恨歌,普希金用自己的筆為受壓迫的婦女伸冤,用自己的詩歌向封建制度抗議。 《巴赫奇薩拉伊的噴泉》在藝術上有兩個特點引人注目:一是通過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二是景色描繪的斑斕的色彩。作者對可汗的描寫主要是通過寫他的心理來完成的。 作品一開頭用一連串的設問把讀者引進可汗的內心世界,以細膩的筆觸披露出隱藏在他心中鬱悶的感情。別林斯基認為,這部作品中的心理描寫開創了俄國心理小說的先河。《巴赫奇薩拉伊的噴泉》是一幅多彩多姿的東方風情畫。它的顏色鮮豔,光彩宜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