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普希金 | 上頁 下頁 |
二七 |
|
身處逆境的人常常對有同樣遭遇的人抱有深切的同情。普希金是沙皇政府放逐的「囚徒」,因此,他對那些失去自由的下層人民十分憐憫,理解他們渴望擺脫專制桎梏的信念及決心。1821年詩人創作了傳奇長詩《強盜兄弟》,揭露了迫使農村貧家子弟鋌而走險的黑暗的舊制度。故事敘述了頓河岸邊一對農家兄弟的遭際: 我們原來是兩個:弟弟和我。 我們在一起長大; 小時候我們靠人家養活,兩個娃娃 生活裡連一點樂趣都沒有: 我們嘗到了貧窮的滋味, 受人的冷眼真不是味道, 而很早很早,心頭的妒嫉, 就折磨我們難忍難熬。 是誰讓農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是誰讓饑民們流離失所、背井離鄉?是沙皇沉重的徭役,是財主瘋狂的掠奪。孤苦伶丁的兩兄弟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日夜相伴的只有饑寒與愁苦。求生的欲望在青年人的心中燃燒,而愚昧的靈魂又使他們掉進深淵: 於是我們倆就彼此商量好, 去試試看,碰碰別的運道: 我們給自己找到的夥伴, 是漆黑的夜和鋒利的鋼刀, 我們與膽怯和憂傷一刀兩斷, 而良心呢,也從此滾它的蛋。 搶劫生涯只給兩兄弟帶來了短暫的享樂。不久,他們便喪失了「自由」,被關進了牢房。弟弟身染重病,面容憔悴,高燒不僅燒熱了他的血液,也熾烤著他的靈魂。他腦海裡不時浮現出被劫老人的慘像,因此深感內疚。即使在昏迷中也想規勸兄長不要喪盡天良。在陰暗潮濕的牢房裡,弟兄倆的內心也時刻充滿了對自由的渴望: 我們更深深地懷念著過去; 心靈渴望著森林,渴望著自由, 渴望著呼吸呼吸田野的空氣。 後來,兄弟倆終於得到一次逃走的機會。他們跳進奔騰的頓河,奮力遊到對岸,擺脫了沙皇的追兵,走進了森林。弟弟因傷病交加而死亡。他的哥哥雖然繼續過著苟且偷生的生活,但他始終忘不了弟弟的勸誡。 這是一個憂傷的故事,是一個令人痛苦的悲劇。 若不是統治階級的巧取豪奪,身強力壯的兄弟倆完全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憑誠實的勞動養活自由。然而,黑暗的現實迫使他們身不由已地落草為寇。這是專制農奴制的罪過。19世紀的俄國革命者曾把沙俄帝國比作勞苦大眾的地獄。普希金通過這一對弟兄的經歷從一個側面揭露了沙俄制度的黑暗與殘酷。作品在反映農民悲慘境遇方面比從前的《鄉村》更深刻、更具體。據文學史家考析,這篇長詩本是描寫俄國17世紀農民起義領袖斯捷潘·拉辛的史詩的序詩。它表現了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的詩人對農民問題的關注。 作者成功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反映出他們內心的矛盾衝突。兄弟倆雖然被迫為盜,但並不甘心墮落。普希金對弟弟形象的塑造尤為出色。強盜的弟弟良心未泯,他不僅自責,而在病危中一再規勸哥哥改邪歸正。這充分體現了詩人對農民本質的正確認識。它與沙皇政府的態度有著天淵之別。詩人雖然沒有完成以農民起義為內容的史詩,但後來,他以小說的形式正面描繪普加喬夫農民大起義,把農民領袖作為英雄來歌頌。普希金的正確的社會觀和歷史觀在寫作《強盜兄弟》時已開始形成。同時也應當指出,詩人雖然同情主人公的遭遇,但也豪不留地批判他們的愚昧和錯誤的選擇,在批判中頌揚正義,這正是作品積極的道德力量所在。 《強盜兄弟》的藝術技巧也別具一格。普希金很善於用一些典型的事物營造肅殺、恐怖的意境。詩一開頭映現在讀者眼前的是,漆黑的夜色、怪叫的鴉群,腐爛的屍體、面目猙獰的各類強盜,傳奇色彩十分濃厚。這首詩情節雖然簡單,但是,讀起來卻毫無枯燥之感。除了題材本身吸引人之外,主人公的經歷也具有一定懸念性:失去雙親的兩個孤兒如何被逼上梁山? 如何被捕下獄?又如何伺機出逃?雖沒有驚險的場在,但人物的命運卻牽掛讀者的心。 這首長詩還體現了詩人在藝術思想上的明顯進步,即藝術的人民性。作品的主人公是農民,大量運用生活口語,在風格上接近民間文學。普希金認為:粗獷和簡練最適合俄羅斯民族的語言。《強盜兄弟》反壓迫的傾向對「十二月黨人」產生過積極的影響。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