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紐曼 | 上頁 下頁


  在密特威達大學,他們除了學習機械工程標準、物理和熱傳導等課程外,還要有閱讀工程圖的本領,一張工程圖不通過精確的計算就能夠馬上找出圖上故意加進去的錯誤,並且很快能發現遺漏的錯誤。他們學會了,一攤開圖紙,頭腦中的第六感官便開始考慮,「照這圖所製造的產品,能用於實際需要嗎?」

  讓人敬仰的、有名望的密特威達工業大學,培養出了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盛譽的工程師。他們有的經營著梅茜迪斯·賓士汽車公司,有的經營亨克爾飛機公司(Heinkel Aircraft),有的經營著齊伯林飛船公司(Zeppein AirshiP),通用電氣公司前任執行總裁巴赫的父親,也曾是1900年初期密特威達的學生,這種先學徒後進入大學學習的模式,足以證明密特威達教育方法是成功的範例。許多經過德國訓練的工程師現在遍佈美國、歐洲,甚至俄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們許多人移居到這些國家,並非出於本意,而是作為戰爭的「勝利品」。第一台俄國伊夫欽柯噴射式發動機,法國的阿塔戰鬥機的發動機和美國的第一台軸流式噴射式發動機,在這些飛機動力裝置裡,都可以找到德國的傳統設計。

  密特威達大學只有學生650名,其中15%是外國學生。學校當局。

  (有意的)允許外國學生可以不經過學徒生活就入學,這些外國學生畢業後,回到本國多半能謀得政府的高級職務。一張密特威達大學的文憑往往是地位的標誌,但由於他們在上大學前沒有弄髒雙手,沒有刮破膝蓋,沒有經過學徒的磨煉,所以不能像德國學生那樣充分得到密特威達式教學方法的最大效益。

  在他們學校裡,還有兩個猶太學生,他們比紐曼晚來一兩個學期。

  他們的父親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線當陸軍志願兵,由於希特勒時代承認這種作戰服務,所以他們的父親才能為他們接受高等教育申請到「許可證」。在密特威達大學的日子裡,紐曼個人從來沒有被納粹學徒或納粹學生侮辱和非難過。他從同學們那裡得到了尊重和友誼,經常受邀去打牌,騎摩托車到鄉間去玩,或到密特威達湖劃獨木船。至於他對這些納粹青年們的友好關係作何感想?實在是沒有什麼特別好提的,在學校裡他的成績一直是「優秀」,常常超過他認為所應得到的,所以他認為教授們也沒什麼偏見。

  從1935年至1938年,從周圍的氣氛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德國要儘快地發動一場戰爭,爆發時間可能要比盟軍軍事情報估計的為早。後來他發現,這是常情,因為盟軍往往低估敵國的人力、物力和鬥志。希特勒的目標是要統治全世界,第一步便是征服歐洲。當時,德國有首流行的進行曲這樣唱著:「今天德意志屬￿我們,明天全世界屬￿我們!」

  1935年,徵兵制成了德國的法律:所有的工科和醫科學生,不論體格等級如何,畢業後不能就業,而必須轉到三軍部隊;每個年滿20歲的德國人必須隨身攜帶「軍事護照」,上面記載著每個人的分類。1937年8月1日,他們1917年的同學都被召集到當地的一家餐館裡(那天餐館停業),一整天站在那裡,一絲不掛地進行體檢。在德國沒有例外和延誤,每個人都必須為國家服務。如果有人患心律不齊、腰脊損傷或視力不佳,那將在後方做後勤工作,讓那些身體強壯的人上前方去。可是,如果德國的盟國或客戶需要技術援助——特別是購買了大量的貨物而付給了他們極需要的外匯時——即使是希特勒的大規模重整武裝計劃,極需要大批的工程師去充實工廠,製造槍炮、坦克、飛機、軍艦、潛水艇和從煤裡提煉油,德國仍同意對盟國的客戶提供技術援助。

  必須在六、七年中使龐大的現代武器儲備從無到有發展起來,才能滿足希特勒的「日程表」上企圖在1939年至1940年發動的「國際事件」

  的需要。這個日程表早在1935年5月就定好了,除了儲備傳統武器以外,儲備先進武器也包括在戰備計劃之內。譬如:研究最新式的虎式坦克、噴氣戰鬥機、帶通氣管的潛水艇、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木制的空降滑翔機、V—l型飛彈和V—2型火箭等都在計劃內,甚至原子彈的製造也在加緊進行之中。希特勒的目的是要建立一支從未有過的、最現代化的海陸空軍。這是用槍炮代替牛油,不計代價的狂妄決策(真實的德國國防預算是國家機密,公佈的軍事預算數字,是捏造出來蒙蔽同盟國的)。

  在密特威達的歲月裡,一連串的事情深深地印在紐曼的腦海裡,在那個時代,他見到了五光十色的「欺騙」手段。希特勒的軍隊在1938年初進入奧地利時,奧地利的廣大民眾真誠地歡迎德國鄰國的到來。隨後希特勒的注意力轉向了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和英法俄三國簽訂了軍事互相條約,當德國可能侵略捷克的消息開始洩露到國際新聞界時,希特勒意識到必須避嫌,挽回影響,他在德國國家廣播電臺裡宣佈:「要和平解決同布拉格的政治分歧。」這是有意講給外界聽的。在同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的戴拉弟、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的緊張而頻繁的接觸中,他把這個聲明重複了好多遍。由於他講得如此誠懇,以至大家都相信了他。

  張伯倫從慕尼黑飛回倫敦時,在倫敦機場對世界新聞界說:「我相信,我們這個時代是和平的時代。」他手裡搖著當天上午和希特勒共同簽署的聲明說:「各國之間再也不會打仗了。」(希特勒對捷克和解的具體條件是保密的,這個和約的條件要求捷克百分之百的同意他的要求。)

  盟軍為謀求和平不惜任何代價,事前並沒有同捷克商量,並且不顧捷克的強烈抗議,答應把捷克的一大塊土地割讓給德國。當和平解決的談判正在進行時,紐曼從二樓的窗戶看到,密特威達樹蔭遮蓋的廣場上,大批經過偽裝的坦克和大炮停在那裡,還有許多鋼盔上插滿偽裝樹枝的軍人。在薩克森這個離捷克邊境才35英里的小城市裡,每個角落幾乎都隱蔽著軍隊和武器裝備,軍車整裝待發,一旦柏林有命令,可立即出動。

  同英法領袖會晤之後只是幾天的工夫,希特勒就下令向捷克斯洛伐克進攻,而捷克政府還相信英法俄會信守他們的諾言,向德國進軍,因而敢於拒絕希特勒的最後通牒,但盟國對此毫無能力,反而壓捷克接受希特勒的條件。德國的坦克車壓碎了捷克邊境的路障,大軍開進了孤立無援的捷克斯拉夫,就這樣不費一槍一彈,德國吞併了奧地利,幾個月後又佔領了捷克的大部,其領土和人民都合併進了帝國的範圍。佔領工作進展得十分順利,完全按照1938年5月希特勒的絕對機密備忘錄的日程所規定的那樣進行。備忘錄上還寫著,在德國在波蘭的閃電戰終於在1939年的八九月間實施了。

  1938年的幾個星期以前,紐曼看到大學的佈告欄上貼著一張打印的通告,上面說中國的蔣委員長要請德國的工程師去中國工作,如有願去者,到中國大使館接洽。通告並且說明中國政府和德國軍事當局已有協議,被雇人員可以延緩在德國的服役。通告對所要從事的任務沒作詳細介紹,但顯然是到中國內陸去,而且與國防有關。能到遙遠的中國去工作,聽來是非常振奮人心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