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紐曼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初露頭角

  1.成功路上漫話機緣

  1940年6月27日,天氣悶熱得讓人透不過氣來。來往于香港和九龍輪渡上的旅客,觀賞著景色秀麗的港口,海風吹來,使人心曠神怡,港口裡停泊著英國的軍艦、貨輪和帆船。

  號稱「戰無不勝」的法國,經過22天的閃電戰後,剛向希特勒德國投降。英國軍隊在比利時境內遭到慘敗,全部軍備喪失殆盡,只有少數的幸運者倉皇中從敦克逃回英國。就在這個遠東的英國轄區內,滯留著102個「敵僑」,港英當局限他們兩天之內離境,他們正在尋求能接納他們的未向希特勒宣戰的國家,以便儘快離開香港。這102個「敵僑」中有一位名叫紐曼的德國人,兩天來他一直由一名荷槍實彈的士兵押解著,進行緊張的活動,英國兵從早上9點就緊跟著他,昨天如此,今天也如此,他跟英國兵穿過汽車來往不斷的康那脫路,通過荷蘭美國銀行的林陰便道,來到了大英帝國轄地惟一漂亮的、現代化的20層大廈——香港滙豐銀行大樓。

  這是最後的嘗試,紐曼已先後7次走出鐵絲網圈起來的、作為臨時集中營的九龍喇沙書院,試圖找外國的代辦機構和商家交涉,希望得到幫助。結果都像泡沫一樣一個個破滅了。兩天以來,英國集中營的主管不知為什麼(可能是為了要擺脫他們這102個「敵僑」),准許他們在48小時內,在從沒有向希特勒宣戰的任一國家中,去找「入境許可」,並在第二天子夜前離開香港。否則就要被送到孟加拉灣的錫蘭島上去(那裡新建了一個集中營),直到戰爭結束。這就是這位主管提出的動聽但不實際的建議。

  事實上他們在1939年9月3日,英國向德國宣戰的當天夜裡被俘時,他們的德國旅行證和軍事護照已被英國人沒收,因此根本無法辦理離開香港的手續。儘管如此,仍有那麼幾個人想碰碰運氣,離開這個英國殖民地。紐曼先後去了五個外國領事館和兩個美國在菲律賓的汽車裝配廠的代表處,結果都是徒勞往返。他選擇了設在城內的中央航空公司(CNAC),最後碰一下運氣,看是否有幸能離開英國勢力範圍。

  中央航空公司的辦公室,設在這幢白色耀眼的建築的八樓,一位身穿黑色中國旗袍,下擺開口到膝蓋以上的年輕女士接待告訴紐曼:「老闆不在,你明天再來吧!」

  他的心涼透了,轉過身來對跟隨的衛兵說:「我們回集中營吧!」

  他按亮了電梯下樓的電鈕,望著四個電梯,其中一個紅色樓層指示燈漸漸地顯示八樓來接他們了。電梯門「嘩啦」一下開了,紐曼踏進電梯,衛兵緊隨身後,但他正好同一個要從電梯裡走出來的高個子中年人撞了個滿懷,紐曼趕緊退出來,結結巴巴地用德語向對方道歉。他聽到紐曼的口音又看了看全副武裝的衛兵,「嗨!怎麼回事?」恰在這時,電梯自動門關了,電梯空著下去了。

  瞬間的奇遇!紐曼碰上了泛美航空公司太平洋分部的總裁邦德先生,他正好乘每週兩次、從舊金山經馬尼拉到香港的班機,到中央航空公司巡視。他坐在辦公桌角上,詢問他的情況後,就拿起了辦公桌上的電話,紐曼從此走上了自由之路。

  紐曼的一生經歷坎坷,但有多次機緣,讓他在適當的地點、適當的時間,遇到了適當的恩人。吉人天相,終能化險為夷。

  多虧他在德國受到的教育,在學校和在家中的嚴格紀律,艱苦的「滿手污垢」的學徒生活和實用的大學機械知識,對他的生涯所起的作用,使他能獲得巨大成功。

  人們記得60年代初期,曾使英國國防大臣布魯夫莫辭職並造成英國的內閣嚴重危機,那迷人的紅發應召女郎克萊斯汀·凱麗小姐嗎?當記者問她是怎樣成為如此成功的風塵女郎時,她的回答是:「我想是運氣吧!」紐曼欣賞凱麗小姐的回答。「走運」,在他的一生中佔有關鍵性地位。

  2.少年夢想航海與航空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頭一個月,德國所有18歲到30歲男人都應徵入伍。紐曼的父親已33歲,但他仍自願從軍,他在軍隊受過基本訓練後,在法國的凡爾登城和堪勃蘭附近的戰壕過了3年。1916年聖誕節他回家休假,1917年10月紐曼來到這個世界。

  1918年11月停戰後,爸爸又幹起了他的本行——回到1860年成立的北德羽毛產品公司,它已成為德國經營羽毛和鴨絨的兩家最大公司之一。這些羽毛都是在東歐的匈牙利和芬蘭的農民那裡收購來的,用大洗衣機清潔、乾燥後,放入接通的玻璃艙內,用鼓風機從下往上吹,重的羽毛落在吹氣口附近,輕的被吹到最上面的艙內。羽毛就按尺寸大小分開了。然後,抽氣泵把分好類的絨和毛分別抽入到大袋裡,運往被子和枕頭製造廠。羽毛清洗的過程中,發出令人喘不過氣來的惡臭,紐曼下決心將來決不搞羽毛業。

  紐曼在德國21年中,很少見到父親。父親的一生只圍著事業轉,只有幾個夏天的夜晚和他一起到附近的兵營散步,看士兵換崗。他父親西格弗裡德和母親弗麗達都出生在普魯士,他們是猶太籍,但未入教。實際上他們認為自己是猶太血統德國人,就好像在聖誕節時,擺一棵聖誕樹是紐曼家中的傳統。他母親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會滑雪、滑冰、打網球、下棋、打橋牌……,雇用兩個女傭人料理家務。她的家族裡出了位弗裡茨·哈勃博士(Dr.FritzHader)——氨的發明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軍火工業非常需要氨,為了表示獎勵,在1916年德國皇帝授予他德國最高公民的榮譽,1918年哈勃博士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他母親惟一的哥哥是佩戴鐵十字勳章的陸軍上尉,迫擊炮營的營長,1918年11月停戰前6天在法國陣亡。他有兩個姐姐:安妮絲和尤拉,他很少和她們來往。尤拉17歲時,騎馬摔下來後才發現已經得了癌症,是晚期並且擴散了,1932年她18歲去世。大姐安妮同年在法蘭克福與一個牙科醫生結婚,在希特勒當權前就搬到耶路撒冷了。

  紐曼的故鄉法蘭克福(奧得)是德國兩個法蘭克福中較小的一個,那個大的而且眾所周知的是德國西部的法蘭克福(梅茵)。他的法蘭克福傍奧得河畔,在柏林以東50英里,是普魯士的布蘭登堡的省城,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10世紀。他們有自己的大學。17世紀時曾受到瑞典國王古斯垣瓦二世阿道夫的圍攻。100年後,普魯士大公弗瑞得裡克率兵反擊過俄國人的入侵,詩人翰·馮·克萊斯特誕生於此。探險家亞歷山大·馮·漢伯爾特曾就學于法蘭克福大學。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918年凡爾賽條約允許德國國防軍10萬人中的大部分駐紮在法蘭克福。每當星期日,為軍人做禮拜的軍樂隊,吹醒了奧得河畔沉睡的城市,令大家非常興奮的是騎兵樂隊打著軍鼓,吹著軍號,率領馬隊齊步前進,穿過城市時的壯觀景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