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南丁格爾 | 上頁 下頁 |
一五 |
|
2. 戰地飛函 1853年10月,俄國向土耳其發動戰爭。 1854年3月,法國(拿破崙三世時代)和英國組織的聯軍開往克裡米亞,協助土耳其對抗俄國。 從戰略形勢上看,如果站在英法的立場觀察,土耳其萬一失敗,俄國力量勢必延伸到歐洲。 這一次戰爭的主戰場在俄國黑海克裡米亞半島,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克裡米亞戰爭。 英國人民把英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當作他們自己深信不疑的信條。當然,他們認為,這支在滑鐵盧大敗過拿破崙的勁旅,是不可戰勝的。但自滑鐵盧戰役之後,40年的時間過去了,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開赴俄國的遠征軍啟碇出發之前,部隊給養供應、衛生保健以及傷病員的醫療等整個程序就已經混亂不堪。 1854年春,人心普遍穩定。英武的近衛軍步伐整齊地跨過倫敦市區,開上戰船。人群歡呼著送別他們,但誰也不知道,這支堂而皇之的部隊卻沒有後援部隊,軍需給養也沒有著落。這樣一支軍隊幾乎註定是要潰敗的。代替他們的將是些沒有經驗的「只經過60天就操練得很好」的新兵。 戰爭的第一階段最初不是在克裡米亞,而是在羅馬尼亞,當時還是土耳其的一個省。俄國人正在那裡圍困土耳其人。英國人在博斯普魯斯海峽①亞洲海岸的斯卡特裡建立了一個軍事基地。1854年6月,英國軍隊在保加利亞的黑海港口城市瓦爾那登陸。登陸後不久,霍亂病疫開始流行,登陸的英軍成了傷病大軍,一事無成。土耳其人自己解脫了羅馬尼亞境內的危機。聯軍隨後才奔赴自己真正的戰略目標,去摧毀俄國人在克裡米亞半島塞瓦斯托波爾港新建的龐大的海軍基地。 ① 博斯普魯斯海峽是亞歐兩洲之間的海峽,溝通黑海和馬爾馬拉海。 進攻塞瓦斯托波爾的戰略行動在英國國內的報紙上曾公開討論過,但卻從未正式向後勤部發過作戰指令。因此,當英軍已經在瓦爾那港集結,準備乘船渡過黑海向克裡米亞進軍時,才發現運輸力量嚴重不足。三萬士兵已經把運輸船塞得滿滿當當。馱馬、帳篷、炊具、藥品、被服軍需,統統丟在後面。 9月14日,聯軍在一個海灣登陸。很巧,這個海灣的當地名稱叫做「災禍之灣」。一級軍醫亞歷山大博士驚呼:「天哪,既無醫療運輸船,又沒有擔架、藥品,沒有車輛,一支大部隊就這樣在異國土地登陸了。」霍亂還在蔓延,已經有一千名霍亂病患者被送回斯卡特裡,連法軍總司令聖多亞爾諾也因霍亂病死亡。 一個星期後,英法聯軍經過激戰,贏得了阿爾瑪戰線上的勝利,但這次戰役中的傷員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沒有繃帶、沒有麻醉用的氯仿、沒有嗎啡,……傷員就躺在地上,或躺在農家院子裡混雜著污泥、畜糞的稻草上。截肢就在不用麻醉藥的情況下進行。這些可憐的受術者,就坐在木桶上,或是躺在舊門板上,外科醫生借著月光做手術,因為連照明用的燈具都沒有。 斯卡特裡原有一所巨大的兵營,過去是土耳其炮兵司令部的所在地。這所兵營和附設的醫院已經移交給英軍。英國人預料這所號稱為「總醫院」的醫院必定十分完備。但不料霍亂病流行引起了巨大的混亂。 先送來的千余名霍亂病人已經塞滿了醫院所有的病房。床位、藥品、被褥、消毒用品、包括醫生都已感到缺乏。高等醫官孟席斯大夫正在全力應付這一困難局面時,又來了一個緊急通知:告知他阿爾瑪戰役中負傷的傷員和另外一千名霍亂病患者已在來院途中。通知還命令他立即把原來的炮兵軍營改成戰地醫院。而這是不可能辦到的,因為這所巨大的兵營建築不僅年久失修,空空蕩蕩,僅存的幾間房屋肮髒得要命,而且根本沒有醫療設備。 與此同時,從阿爾瑪戰役中下來的傷員、病員,忍受著黑海海面的狂濤惡浪,正在向這所兵營醫院集中。許多經過截肢手術的傷兵,橫躺豎臥在甲板上呼痛慘叫。到達兵營醫院後,由於沒有床位,他們只好睡在地鋪上,身上仍然裹著戰場上下來時那些浸透了膿血、糞汙的軍毯。由於沒有醫生,根本沒人過問他們,有的甚至一天一夜沒有喝到水。 這種觸目驚心的情景在英軍史冊上並不新奇,不過以前不為人們所知罷了。 這次,倫敦《泰晤士報》的特派記者威廉·霍華德·拉塞爾以愛爾蘭人式的愛打抱不平的脾氣揭示了這樣的事實。 10月9日,《泰晤士報》以大篇幅詳細地報道遠征軍醫藥設備的真實狀況,這是一個令人震驚而難以置信的消息。 拉塞爾在報道中指出,英國政府似乎天真地認為這是一場不會流血或死亡的戰爭,因此沒有準備任何為傷兵服務的醫療設備。直到阿爾瑪戰役之後,才在斯卡特裡向土耳其借了一棟年久失修、大而簡陋的建築物充作臨時醫院。因為事先未經整頓,不僅外表破舊,內部也零亂不堪,加上全無醫療設備,所以雖名之為醫院,受傷和生病的士兵卻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療,使得一些本來可以救治的傷病員,喪失了寶貴的生命。 在聯軍阿爾瑪大戰旗開得勝之後,英國政府正在洋洋得意,如今拉塞爾的報道,無異是在他們頭上澆了一盆冷水。 12日,拉塞爾的第二篇報道被刊登在報紙上,這是一封很長又很詳細的戰地報道:「我相信前線戰士由於沒有健全的醫療設備,以致無法得到完善治療而慘痛死去的消息傳到後方,必定會引起一陣騷動或令人無法相信。但,這卻是事實,不僅醫護人員不足,就連包紮傷口的繃帶也奇缺無比,我真不知該如何表達內心的憤怒和慘痛的事實!那些不忍目睹這種慘狀的百姓們,紛紛捐出舊衣服和床單代替繃帶使用……」 接著,第三篇報道又來了: 「幾天來,令人悲痛的景象使我對祖國軍隊醫療設備的貧乏感到悲憤與震驚!受傷和生病的士兵根本沒有被當做人來看待。他們獨自呻吟,卻沒有人照顧他們。法國軍隊的情況就比較好,他們不論是醫療技術或設備都很完善,又有足夠的外科醫生,以及50多位受過嚴格訓練,具有服務、犧牲精神的姐妹會會員來協助醫療 工作……」 19世紀的英國制度中明文規定,妻子有權隨丈夫出征,下面這一封追隨丈夫遠征的士官夫人所寫回來的信,也會引起社會人士的注意: 「多麼悲慘的事!如果你也能目睹這些可怕的景象,相信你會和我一樣哀痛欲絕。站在簡陋而寬敞的臨時醫院裡,卻仍然可見外面街道上到處零亂地橫躺著受傷和生病的士兵。 他們與我雖僅咫尺之隔,但我已無法再騰出分寸的空位容納他們。眼看著這種慘狀,我卻愛莫能助,只有儘量不去想他們,以求片刻的安寧,因為我和另一位士官夫人都不懂醫療知識,我們唯一能盡力的就是炊事工作。這裡太需要護士了,但卻一位也沒有。 法軍裡的50多位護士每天所要做的事是多麼繁重,你應該可以想像得到……」 此外,士兵們寄回的家書中,也以相同的心情來描述戰場的悲慘和醫療設備的缺乏。一再傳來的消息,使英國全體人民悲憤不已,嚴厲譴責政府和深切同情戰場上的同胞。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形?為什麼一個國家的陸軍醫療設備會簡陋到這般田地呢? 很明顯,40多年來和平歲月使他們太鬆散,而忽略了許多重要的事情。 更可笑的是,戰區醫務實況陸軍部卻毫不知情,調查結果也不知錯在何處,該由誰來負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