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南丁格爾 | 上頁 下頁 |
四 |
|
4. 歐洲的旅行 1837年9月9日,南丁格爾全家坐上由威廉親手設計的馬車,離開廬阿布爾,前往意大利。 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南丁格爾和姐姐芭斯都坐在車頂——父親設計的位子,欣賞著沿途的風景。駕馬車的人一路哼著輕快的曲調,馬鞭揚在空中,發出咻咻的聲音。車子在筆直的道路上緩緩前進。 南丁格爾陶醉在旅行的喜悅中。在以哥特式大聖堂聞名的查爾崔斯市區,一整個晚上,她都坐在窗邊,看著被月光籠罩的大聖堂,腦海中不斷浮現各種美麗的傳說,沉浸在羅曼蒂克的夜色裡。 儘管南丁格爾沉醉於夜色,但她仍以一貫冷靜的態度,寫下旅行日記,詳細記載著出發和到達的時間以及正確的距離。 12月中旬,全家來到法國南部的尼斯。 尼斯有英國人住宅區,那兒常舉行舞會和音樂會。此時,南丁格爾的日記中已經看不見對月光和風景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熱衷於跳舞的她。在給堂妹希拉莉的信中,也頻頻出現各類的新名詞及不同於以往的語氣。 次年1月,當他們要離開尼斯的時候,南丁格爾感到依依不捨,一路上也無心去欣賞波光瀲灩的海景,只是留在馬車中,不斷流下傷心的眼淚。 五天后,他們到達了意大利的熱那亞,這個在全歐被譽為「壯麗的都市」。由於它的宮殿、歌劇院、噴泉和雕像,成為歐洲最富麗堂皇的都市之一。 南丁格爾在日記中記述著,全世界的都市中,她最喜愛熱那亞,因為那好像是天方夜譚的夢幻成真。 南丁格爾一家,在舉行了一場告別晚宴後,離開了熱那亞,前往佛羅倫薩——南丁格爾的出生地。 佛羅倫薩,這座文藝復興時期的名城,由於當時領主的自由主義政策,使之同時擁有上流的社交界和高水準的學術界。 一家人住進了朋特培基橋附近的亞而諾大飯店。 在佛羅倫薩的那段時間中,樊妮和威廉各有自己的社交宴會和學術聚會。南丁格爾和芭斯也由此增長了見識。她們還參加過領主所邀請的舞宴,南丁格爾在舞宴上頗受注目。 在那段時間,南丁格爾成了音樂迷。佛羅倫薩擁有全歐最著名的歌劇院。南丁格爾將歌劇視為自己的生命。她說服母親每週帶她去歌劇院三次,最後甚至央求每晚都要去。 除了陶醉於欣賞歌劇的喜悅中,她還耐心地記下心得,列表比較歌劇中的歌詞和劇情。在她的內心之中,渴望抓住具體的感覺。她用這種客觀性的比較表,將自己抽象的情感穩定下來。 南丁格爾在意大利,不僅享受到音樂的愉悅,還感受到了意大利渴望自由的熱情。 當時的意大利是在維也納會議中被割讓給奧地利的,處於被奴役狀態。全國人民迫切渴求自由。對南丁格爾而言,「為意大利的自由而奮鬥」的口號,不僅是單純的政治意識,還是一種信仰,一股正義對抗黑暗的力量! 母親樊妮在小時候就認識威尼斯的名門——亞連家族。其家族中的樊妮·亞連是女權運動的先驅者,她的妹夫是意大利歷史學者西斯門地。威廉經由亞連家的交往,和西斯門地成為要好的朋友。 南丁格爾一家人,在1839年9月,到日內瓦拜訪了逃亡至此的西斯門地。 由於當時的奧地利政府決意要根除意大利爭取祖國獨立的思想,意大利所有的知識分子都意識到自己身邊的危機,因此有許多作家、詩人、科學家、教育家、史學家,紛紛越過國境,不斷逃往瑞士。 當南丁格爾一家到達日內瓦後,他們所面臨的是一個充滿處於貧困境地的逃亡知識分子的世界。日內瓦,有著與以往任何城市所不同的氣氛。 此時的南丁格爾,心中的華麗舞會和宮廷美景都已消失。在日內瓦的所見所聞,使她的心靈受到震撼,而成為西斯門地的信徒。 西斯門地的相貌雖然十分醜陋,但卻有著超凡的性格和脫俗的談吐。對於任何有生命的人或物,都懷有一份愛心和慈悲。這使得素來喜愛幫助弱小生物的南丁格爾很受感染。 以前,南丁格爾常隨母親到農村佈施窮人。現在她在日記中寫道: 「有一個和我們完全不同的世界,就是額頭上流著汗而辛苦勞作的窮人們,和站在道路旁的孩子們,他們究竟有沒有到學校去上學呢?而那種在恩布利時,我母親所做的照顧工作,在這個城市裡是誰在做呢?」南丁格爾經由西斯門地的引介,結識了不少意大利解放運動的名人。 威廉很希望能夠長久地留在日內瓦,因為這裡的教授學人集會是他最樂意的事。可是,恰在其時,日內瓦彌漫起不斷高漲的緊張氣氛。那時因為法國政府要求瑞士政府將前往探視母親的路易·拿破崙①引渡回國,卻遭到瑞士政府的拒絕,法國憤而向日內瓦進軍,戰爭一觸即發。 ①路易·拿破崙(NapoleonⅢ,1808—1873年),即拿破崙一世的侄子,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第二帝國皇帝。生於巴黎,曾加入瑞士國籍,後被選為總統,而後建立帝國稱帝。 南丁格爾一家就在這氛圍中匆匆離開日內瓦,前往巴黎。 戰爭的危機在幾天後就解除了,原因是英國出面調停。後來,路易·拿破崙離開瑞士,前往英國居住,而法國也首肯了這項協議。 日內瓦的市民在知道這個消息後,高興地跑到街上唱歌跳舞,互相擁抱。這一消息,使得在旅途中的南丁格爾深受感動。 在給堂妹希拉莉的信中,她寫道:「如果一直躲在與歐洲大陸相隔一道海峽的英國內地,那麼世界上的任何改革和變化,對我而言,就只像遠方結束的暴風雨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