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尼采 | 上頁 下頁 |
二五 |
|
另外,尼采在《歡悅的智慧》中談到了瘋狂的問題,這似乎是一種兆示,因為尼采後來果然瘋了。不過尼采在《歡悅的智慧》中並沒有認為瘋狂是一種非常糟糕的事,相反他對瘋狂有自己的獨特理解,他說:「高貴與瘋狂看來是十分接近的。因為它能夠使人預見用現實的標準來衡量的那些價值。」他認為最個性化的體驗是最真實的。他支持人們去擺脫正統觀念的束縛,抨擊一切向「傳統慣例和道德」奴顏卑膝的作法,他認為只有放棄正統的人才能夠昇華到較高的境界。在本書的第三部分,尼采以寓言的方式,借狂人之口宣告「上帝已死」。可以說在尼采反基督教的戰鬥中,最具有震撼意義的,莫過於發佈了「上帝已死」 的宣言,所謂「上帝已死」,是說基督教最高理想的幻影在人們心中已經幻滅或應予破滅,尼采反對的上帝實質上是基督教的上帝,而尼采反對基督教是因為它的道德價值觀念的頹墮。從這個意義上看,尼采否定上帝主要是從道德價值角度考慮的。正是因為基督教的道德的虛假,所以尼采宣告上帝死亡了。尼采認為人們對上帝的信仰早就應該消失,那些超自然的目的中的人生「意義」也應該消失,而真正的價值意義應該在人的世界之中。 在《歡悅的智慧》中,尼采只是初步提出了「上帝死亡」的觀念,並沒有像他後來的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和《反基督》兩書中那樣進行全面系統的解釋。但是《歡悅的智慧》確是第一次提出了震俗駭世,而且至今仍然回蕩著歷史重音的著名命題,這些觀念是以後尼采哲學大廈的基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我們來看看尼采在《歡悅的智慧》中是如何來談上帝之死的吧。 在該書的第126節《瘋子》裡,尼采寫道:「你是否聽說過,有一個瘋子大清早手持提燈,跑到菜市場,不斷地大喊:『我找到了上帝!我找到了上帝!』由於四周的人不信上帝,遂引起一陣騷動,怎麼搞的!他失掉了魂嗎?其中一個說道。他是不是走錯路了?另一個說。還是他迷失了自己?他害怕我們嗎?他在夢遊嗎?人們議論紛紛,哄然大笑。這個瘋子突然闖進人群之中,並張大雙眼瞪著大家。 「『上帝到哪裡去了?』他大聲喊叫,『我老實對你們說,我們殺了他——你和我!我們都是兇手!但我們是如何犯下這件案子的呢?我們又如何能將海水吸光?是誰給我們海綿而將地平線拭掉?當我們把地球移離太陽照耀的距離之外時又該怎麼辦?它現在移往何方?我們又將移往何方?要遠離整個太陽系嗎? 難道我不是在朝前後左右各個方向趕嗎?當我們通過無際的空無時不會迷失嗎?難道沒有寬闊的空間可以讓我們呼吸與休息嗎?那麼不會更冷嗎?是否黑夜不會永遠降臨且日益黯淡?我們不必在清晨點亮提燈嗎? 難道我們沒有聽到那正在埋葬上帝的挖掘墳穴者吵嚷的聲音嗎?難道我們沒有嗅到神的腐臭嗎?——即使連上帝也會腐壞!』「『上帝死了!上帝真的死了!是我們殺害了他! 我們將何以自解,最殘忍的兇手?曾經是這塊土地上最神聖與萬能的他如今已倒臥在我們的刀下,有誰能洗清我們身上的血跡?有什麼水能清洗我們自身? 我們應該舉辦什麼樣的祭典和莊嚴的廟會呢?難道這場面不會對我們顯得太過於隆重了嗎?難道我們不能使自身成為上帝,就算只是感覺仿佛值得一試?再也沒有比這件事更為偉大的了——而因此之故,我們的後人將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更高尚的歷史之中!』「說到這裡,瘋子靜下來,舉目望望四周的聽眾,聽眾也寂然無聲並訝異地看著他。最後,他將提燈擲在地上,而使燈破火熄。『我來得太早了,』他接著說,『我來得不是時候,這件驚人的大事尚未傳到人們的耳朵裡,雷電需要時間,星光需要時間,大事也需要時間,即使在人們耳聞目睹之後亦然,而這件大事比星辰距離人們還要更為遙遠——雖然他們已經目睹!』同一天,那個瘋子還跑到各個教堂,並吟唱他的歌。而有人問他緣由時,他總是回答說:『假如這些教堂既非上帝的陵墓,也不是紀念館,那麼,究竟是什麼玩意呢?』」 尼采在這裡借瘋子之口喊出了自己的心聲,他要告訴人們,其實上帝早已死了,只是世俗的人們茫然不知罷了。在尼采喊出「上帝已死」之前,人們在心裡一直虔誠地相信著上帝,而一些形而上學家更是以上帝為價值表格上的最高理想。尼采斗膽喊出「上帝已死」,這不僅需要具備深刻的洞察力和深廣的學識,而且需要有巨大的勇氣和強烈的戰鬥精神。 除了對基督教進行批判並宣佈「上帝已死」外,尼采在《歡悅的智慧》中並沒有忘卻對德國的不滿和討厭,除了像以前一樣對德國文化進行直接痛斥之外,此時,尼采還對德國文化的劣根性進行了深入的批判。 他說:「由於德國人在歐洲所作之嘗試的影響,整個中世紀也被吸引了,而中世紀的黑暗也意味著歐洲的酒精中毒。德國人對生命的不滿,本質上乃是一種寒冷冬天的疾病。」同時,他還認為德國是個缺乏理性的民族,他在《歡悅的智慧》一書中的第348節中感歎道:「歐洲受猶太人的幫助頗大,尤其是德國人——他們很可歎地一直是一個不講理的民族,即使在今天也是要常常『洗頭』。」除了對德國的文化進行批判外,尼采對當時德國的體制也表現了強烈的不滿情緒。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