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麥哲倫 | 上頁 下頁


  在1500名跪在祭壇旁邊舉手宣誓效忠的戰士中間,有個24歲的青年人,名叫費爾南·達·麥哲利約什,他當時還是個無名小卒。我們只知道他誕於生1480年左右,別的情況一無所知。關於他出生的地方也是眾說紛紜。後來的編年史家們說他誕生於外山省的小城沙布羅查。但這個看法已被最新研究成果所推翻,因為這種看法所依據的遺囑被認為是偽造的。最後,下面的假設可能性最大:麥哲倫的誕生地是波爾圖。至於他的家庭,我們只知道是貴族,但只屬￿第四等的範疇。不管怎樣,這一出身使他有權佩上繼承的族徽,得以進入宮廷。據推測,他在青年時代曾當過艾萊奧諾拉王后的少年侍衛。然而,不能由此得出結論,認為在這些不為人所知的年代裡,他在宮廷裡享有什麼重要的地位。因為,當這個24歲的伊達爾戈①加入艦隊的時候,他僅僅是個額外人員,同水手和少年見習水手一起在底艙裡吃喝、睡覺和生活,僅僅是出發去為征服世界而戰的數以千計的「無名小卒」之一。在這種戰爭中,在成千上萬人死去的地方,只有一二十個人能活下來,而且永遠只有一個人享受共同完成的功績的不朽榮譽。

  ①葡萄牙中世紀領有小量土地的騎士。

  在這一次航行中,麥哲倫僅僅是1500個普通士兵當中的一員。要從對印度戰爭的編年史中去尋找他的名字是徒勞的。我們只能肯定地說,關於這幾年,是這位未來的偉大航海家必不可少的學校。

  對無名的額外人員是用不著特別講究禮節的。他被派去幹各種工作:他必須在暴風雨裡收帆和排除積水;今天他被派去攻城,明天又冒著烈日在建造堡壘的工地上挖掘沙子。他搬運一包包沉重的貨物和守衛貿易站,在水上和陸上作戰;他必須同樣熟練地使用測深錘和利劍,必須善於服從和下達命令。然而,他在參與各種事務的過程中,逐漸變成熟諳一切事務的裡手。他既是戰士、水手,又是商人和瞭解人們、各個國家、海洋和星座的行家。最後,命運使這個

  最後,命運使這個青年人很早便參與了決定他的祖國在幾十、幾百年中的世界意義和改變世界地圖的偉大事件。因為在經過了幾個與其說是正直的戰鬥,毋寧說是盜匪式襲擊的小接觸之後,麥哲倫在科那諾爾戰役中獲得了真正的戰鬥洗禮(1506年3月16日)。

  科那諾爾戰役是葡萄牙征服史上的轉折點。強大的卡利卡特統治者在瓦斯科·達·伽瑪初次登陸時,曾予以友好的接待,表示願意同這個不相識的民族進行貿易。但不久他就明白了,幾年之後乘著更大、裝備得更精良的船隻重新出現的葡萄牙人顯然企圖統治整個印度。

  印度商人和穆斯林商人驚恐地發現一條貪婪的大鯊魚已闖進了他們平靜的水泊。因為,這些外國人一舉就征服了所有的海洋。由於害怕這些殘酷的海盜,沒有一艘船敢離開港灣。香料的貿易停頓了,駱駝隊不再去埃及了,連威尼斯的裡阿利托都感到,有一隻毒手卡斷了連接東西方的線索。

  失去貿易稅收入的埃及蘇丹開始進行威脅。他通知教皇說,如果葡萄牙人不停止在印度水域裡的搶掠行徑,為了進行報復,他將被迫搗毀在耶路撒冷的上帝靈柩。然而,無論是教皇,還是皇帝和歐洲各國國王,都無力阻止葡萄牙人的掠奪野心。因此,被掠奪者只有聯合起來,趁葡萄牙人在印度立足未穩之機,予以及時的反擊。加爾各答的統治者在埃及蘇丹,顯然還有威尼斯共和國的秘密支持下悄悄準備進攻。對威尼斯共和國來說,黃金比骨肉之親更重要,因此,他偷偷派遣自己的軍械匠和炮手去印度。對基督教艦隊的突然和毀滅性的攻擊正在醞釀中。

  但往往有這樣的事,某個次要人物的沉著和毅力決定了歷史在整整幾百年中的進程。一個幸運的偶然因素挽救了葡萄牙人。那時候,有一個名叫路多維科·瓦爾特馬的勇敢的意大利冒險家在全世界漫遊,這個人以其勇武和豪放而為人所注意。吸引這個年輕意大利人去遙遠異邦的不是發財的欲望,也不是虛榮的動機,而是對航行的不可遏止的天生癖好。這個名副其實的流浪漢毫不羞愧地聲稱,他「不大懂得科學,也不願意去啃書本」,決心「親眼看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地區,因為一個目睹者的話,比道聽途說的一切傳說都更可信」。

  勇敢的瓦爾特馬是第一個進入禁城麥加的不信教的人(他對克爾白①的記述至今仍被認為是經典性的)。而後,又經過許多次冒險,他不僅到了印度、蘇門答臘和婆羅洲(馬可·波羅在他之前到過這裡),而且也是到達夢寐以求的「香料群島②」的第一個歐洲人(這對麥哲倫的功績將起不小的作用)。回程途中在卡利卡特停留時,瓦爾特馬喬裝成穆斯林的托缽僧,從兩個叛變的基督教徒那裡聽到了卡利卡特統治者準備進攻的消息。他出於基督教徒的團結精神,冒著生命危險偷偷來到葡萄牙人那裡。幸運的是,消息告訴得還算及時。1506年3月16日,200艘卡利卡特船隻企圖對11艘葡萄牙船③發起奇襲時,它們已做好充分的戰鬥準備了。

  ①克爾白,意即方形石殿,也稱天房,即真主安拉的房子,位於麥加伊斯蘭聖寺前廣場中央。

  ②即馬魯古群島。

  ③船隊中的另外九艘已在暴風雨中失散。

  這是總督遇到所有戰鬥中最大的一次流血戰鬥,葡萄牙人為勝利付出了沉重的代價:80人被打死,200人受傷(對最初的殖民戰爭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當然,這一勝利最終確定了葡萄牙人對印度全部沿海地區的統治。

  麥哲倫也是200名傷員當中的一個,正像在這些默默無聞的年代裡通常發生的那樣,命運帶給他的只是傷口,而不是勳章 。不久,他同其餘的傷員一起,被遠渡重洋,送往非洲。在那裡,有關他的音訊斷絕了。因為誰會去逐日記述一個普普通通的額外人員的生活呢?顯然,他在蘇法拉住了一些時間,然後,大概以香料運輸護送者的身份,離開非洲回到了祖國。可能(歷史對此眾說不一),1507年夏天,他是同瓦爾特馬坐同一條船回到裡斯本的。然而,遠方的土地已縈回在這個航海家的心頭。他覺得葡萄牙仿佛是陌生的國土,這次短期休假變成了他對下一支前往印度的艦隊的迫切期待。因為它將把他帶到他的真正的祖國——充滿大膽創舉的世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