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失去的勝利-曼施坦因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九五 |
|
在另一方面,為了使其他3個集團軍退過河去,卻受到了無限的困難。從一個長達440英里的正面,他們必須集中退往5個渡口上。而一旦渡河之後,又必須再度組成一個新正面,其長度與原有的一樣寬,而且不讓敵軍在南岸獲得一個立足點之前,即應完成其展開。當每一個集團軍向一個或最多兩個渡口集中其全部兵力時,也就使敵人有了最好的機會,別的都不說,當德軍向第聶伯羅皮特羅夫斯克、克裡門巧格、齊爾卡賽、卡尼夫和基輔五個渡口集中時,俄軍在這個階段中幾乎是可以為所欲為的。 使撤退行動更為複雜的是集團軍群的中央單位,第8集團軍與第1裝甲集團軍的左翼,都不能沿著與第聶伯河垂直的軸線撤退。相反的,他們必須在該河之北岸,採取幾乎與河川平行的方面,一直走到他們所應使用的渡口,才再轉變方向。實際上,第8集團軍是一路衝殺,才達到其自己的渡口齊爾卡賽。在集團軍群左翼方面又另有一種危險,即由於中央集團軍群南翼的發展,第4裝甲集團軍有被迫遠離基輔的趨勢。 儘管有許多的局部危機發生,可是這種異常困難的撤退行動卻終於還是成功了,這是應該歸功於各位集團軍司令的卓越領導和部隊全體人員的奮勇用命。僅僅當各級指揮官和參謀組織都感到他們自己是遠較其對手優越時,僅僅當部隊在撤退時而並不感覺到他們自已是已經失敗時,然後才能獲致這樣的成功。敵人並不能阻止我軍的渡河,同時儘管他們擁有強大的兵力,卻也不曾利用我軍向渡河點上集中的機會,而在任何其他的點上,趕派強大兵力渡河,以便搶先達到西岸,而使我方的防線無法完成部署。固然他們也曾在一兩處偷渡,但都不起太大的作用。這個且留在下文中再說。 第十五章 1943-1944年的防禦戰(中) 焦土政策 因為要在極困難的條件之下來完成這些運動,所以我們必須要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阻止敵人的追擊。最主要的就是要使他們達到第聶伯河時,不能發揮其追擊的優勢,而立即繼續進攻。 所以,現在德國人也必須要採取「焦土」政策,這也正是俄國人在過去撤退時所用過的老辦法。在第聶伯河前方15英里寬的一個地帶中,凡是能使敵人用寬廣正面直趨河岸上的一切工具都被毀滅或撤退。這包括著一切在集中地區中能夠掩護俄軍和供其居住利用的東西,以及能夠幫助他們解決補給問題的東西都在內。 同時,為了執行戈林經濟部的命令,所有一切可供俄國戰爭生產利用的物資和設備也都被撤走。專就本集團軍群而言,這種措施是僅限於必要的機器、騾馬和牲畜。自然,我們並不曾「搶劫」這個地段。這種行動是德國陸軍所不能忍受的——也許與其他的陸軍不同。我們曾作嚴格的檢查,不准任何車輛裝載不適當的東西。至於工廠、倉庫和農場中的物資,那本是國家的財產,而並非私產,自然另當別論。 因為這是俄國的政策,無論任何領土在收復了之後,就立即將所有一切在60歲以下的壯丁都編入部隊,而其餘的人口也都被迫參加軍事性的工作,常常即在戰區之中。所以最高統帥部也命令所有平民人口應都同時撤退。實際上,卻僅對於兵役年齡的人採取強迫的措施,因為他們是會被俄軍立即編入部隊的。相反,有許多的俄國人民卻都自動願意撤走,以避免俄軍的毒手,正好像以後在德國東部的情形是一樣的。在撤退中,這些俄國人民備受德軍的協助,到了第聶伯河以西的地區中,德國當局又為他們安排食宿。他們被允攜帶任何東西,連同牲口馬匹都在內,而且我們也還盡可能把車輛提供他們使用。雖然戰爭使這些人民受到了許多的苦難。可是比起德國人民所受到的轟炸,以及後來在東部地區中所受到的蹂躪,卻又還算是較為幸運了。無論如何,德軍所採取的一切措施都是受到軍事需要的限制。 試舉一兩個數字,即足以表示這次撤退行動的偉大技術成就,首先要說的,是有20萬傷兵要撤退。為了運輸德軍的裝備、物資和沒收的俄國財產,一共需要2500輛列車。隨同撤退的俄國人民達數十萬人之多。儘管是極困難的環境中,而且只有那幾個渡口可用,但在相當短時間之內,撤退行動還是順利完成了——這是與一般人所想像的不同,連這樣的作戰,也還是可以迅速執行的。 到了9月30日,本集團軍群中的所有各集團軍都已經撤到了美利托波爾-第聶伯河一線的後面了。 第聶伯河防線之戰 渡過了第聶伯河之後,本集團軍群毫無疑問已經在其本身與敵人之間,設立了一道堅強的天然障礙物,至少在夏天裡是如此的。不過這種緊張情況的減輕,卻不能希望它都維持得太久。 我們深信敵人在東線,必將繼續在這個地區中,尋求攤牌的機會。因為無論就作戰、經濟、或政治的目的而言,頭獎都是落在這裡的。所以他們必定會儘量發揮其南翼方面的補給潛力,使生力軍源源不斷地投入對南面集團軍群的鬥爭中。當然,他們還有能力在東線其他部分發動牽制性或有限的攻勢,但是即使他們能產生局部性的成功,可是比起南翼方面的情形,卻都不算是其有決定重要性。 南面集團軍群有無守住其陣地的希望?當敵軍進攻第聶伯河一線時,是否會因為流血過多而自動放棄呢?假使第聶伯河一線早已設有堅強的要塞體系,那麼在1943年的秋天裡,對於這些問題的問答也就可以有更多的信心。很不幸,事實上卻不如此。 的確,早在1942-1943年之間的冬天裡,本集團軍群總部即曾要求陸軍總部儘量加速建築第聶伯河一線的要塞工事,不可稍有延誤。我們自己卻無法著手工作,因為渡河是位置在我們作戰地區之外的。可是希特勒卻否決了這個要求,一方面是因為他在原則上就一向反對後方工事的構築,認為這足以鼓勵撤退,另一方面,他也希望把所有的勞力和物資都用在大西洋長城上面。 在1943年年初時,戰鬥已經逐漸接近第聶伯河,於是本集團軍群遂自動採取步驟,把查波羅齊、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克裡門巧格和基輔都改建為橋頭陣地,以防敵人竄擾,在這些重要的渡口上切斷我們後方的交通線。當「衛城」作戰結束之後,最後轉移為防禦戰時,我們又利用本地的征工,開始擴大和延伸第聶伯河的要塞工事。甚至於到此時,也還只能構築輕型的野戰工事,因為集團軍群要依賴陸軍總部提供機器、水泥、鋼材、有刺鐵絲網和地雷,和依賴烏克蘭的佔領當局提供木材,而希特勒此時仍給予大西洋長城以高度的優先。固然在未結冰之前,第聶伯河是可以當作一個巨大的障礙物。但卻也必須要有足夠的防禦兵力,始能補償其工事的單薄。 但這卻正是我們弱點之所在。經過了兩個半月的苦戰之後,德國部隊的實力已經消蝕到了可怕的程度。一切的人員、兵器,尤其是坦克的補充,都不足以填起這個空洞。這主要的是因為希特勒固執己見,硬要在國內後方編組新師的緣故。 甚至於在撤退尚未完成之前,集團軍群總部對於兵力的情形,即曾坦白的告訴陸軍總部說,以現有的兵力而論,第聶伯河一線能守多久,也似乎頗有疑問。我們又指出河流本身的防禦,必須要用步兵師,裝甲兵力應保留作機動預備隊,當敵軍企圖大舉渡河時,才可以動用它來加以截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