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失去的勝利-曼施坦因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六九


  第4裝甲集團軍的任務為掩護A集團軍群在頓河以南的後方,並同時使其通過羅斯托夫的交通線不至於被切斷。它在頓河南岸與極大優勢的敵軍(共3個集團軍)苦戰之後,已經被迫通過柯特尼可夫向西撤退。到了1月9日,它正在沙爾(Sal)河與馬立赫(Manych)河之間的庫比裡(Kuberle)河沿岸進行艱苦的防禦戰,而我們可以看出來敵人有從兩面向其包圍的意圖。俄國的第3近衛坦克軍,本在頓河君士坦丁羅夫卡(Konstantinovka)的附近,現在正向東南旋轉,直趨第4裝甲集團軍後方的普羅裡塔斯卡亞(Proletarskeya)。同時,從卡米克大草原方面前來的俄軍第28集團軍,也沿著馬立赫河企圖向南進行一個大迂回。

  何立德集團軍在頓河大河灣中作了一番苦戰之後,被迫退到卡加尼克(Kagalnik)河的地區。甚至在這裡,敵人也早已突破了其陣地的南側面,1月7日,敵軍一支小部隊已經在新齊爾斯克(即集團軍群總部所在地)的東北面渡過了頓河。在這個集團軍的北翼上,第7裝甲師正在用局部突擊的戰術,嘗試遲滯敵軍向弗爾赫斯塔德的頓涅茨河渡口的前進。對於卡門斯克的渡口,只能用一些臨時單位和少數尚未脫離戰場的羅馬尼亞部隊加以掩護。

  從這一點向西北,即為意大利集團軍崩潰所留下來的巨大缺口。屬￿B集團軍群的脆弱的費裡特-皮柯戰鬥群(Fretter—Pico BattleGroup)則在米裡羅夫附近戰鬥,一度幾乎完全被包圍。

  1月24日,第6集團軍最後在斯大林格勒及其周邊地區被分割,變成了3個孤立的小包圍圈,已經不再能牽制大部分的俄軍兵力。當時其餘正面的情況如下:

  A集團軍群的北翼仍在貝拉亞格里拉(Belaya Glina)的附近,甚至於更向南,在艾爾馬弗爾(Armavir)之東,換言之距離羅斯托夫100英里到125英里左右。把第1裝甲集團軍的主力從羅斯托夫抽回的計劃,現在終於獲得了陸軍總部的批准。

  在頓河集團軍群方面,第4裝甲集團軍正在羅斯托夫的東南作拼命的苦戰,以確保頓河渡口的暢通,使第1裝甲集團軍便於撤退,我希望該集團軍能夠部署在本集團軍群的左翼,扼守從弗洛希羅夫格勒以上的頓涅茨河防線。何立德集團軍正在防守頓涅茨河防線,從頓涅茨河與頓河的交點起到弗爾赫斯塔德為止。

  費裡特皮可戰鬥群(下轄兩個殘破的師),正在卡門斯克兩側防守著頓涅茨河。

  由於意大利和匈牙利集團軍都已潰散之故(後者此時已在頓河被擊潰),所以自1月19日起,從頓涅茨河的弗洛希羅夫格勒起,到頓河的沃羅涅什為止,中間已經裂開了一個寬達200英里的缺口。自1月23日起,直到斯塔羅比爾克為止的正面就都改由頓河集團軍群指揮。在那個地區中實際上的餘留下來的唯一兵力即為第19裝甲師的殘餘部隊。面對俄國的3個軍,在苦戰之後終於放棄了斯塔羅比爾斯克。

  當第6集團軍於2月1日停止抵抗時,敵人在弗洛希羅夫格勒地區中,正準備以3個坦克軍、1個機械化軍和1個步兵軍所組成的集團軍渡過頓涅茨河進犯。此外面對著該河一線,從裡希強斯克(Lissichansk)到茲拉凡斯克(Zlaciansk)為止,另有一個集團軍(包括3-4個坦克軍和1個步兵軍)也似乎正要想進攻。

  假使不是第六集團軍的英勇抵抗,在斯大林格勒牽制了敵人巨大兵力達那樣長久的時間,則從1月9日到2月1日之間的情況發展及以後的演變,都將不堪設想。

  現在讓我們再回到這個集團軍方面,看看其最後的情形。

  1月24日,正面破裂,縮成了3個小包圍圈,一個在斯大林格勒的中央,其它兩個分別在南北外圍。

  1月31日,剛剛升任了元帥的集團軍司令和其集團軍部人員,都做了俘虜。2月1日,當第11軍的殘部也在城北投降之後,最後的戰鬥終於結束了。

  第6集團軍的苦戰終於完畢!

  德國軍人在彈盡援絕,饑寒交迫之下才開始投降,而在被俘之後,由於虐待和饑寒,更是死亡枕籍。不過應該感謝空軍人員的自我犧牲,還是從包圍圈中撤出了3萬餘人的傷患。

  任何人若是要想追問斯大林格勒悲劇的責任,則希特勒親口所說的話應該可以算是一個答案。2月5日,我被召往統帥部,我曾經力勸希特勒本人到前線上去親自視察一次,或至少應派總參謀長或約德爾將軍前往,但任何的口舌卻都不能打動他。

  希特勒在這一次會晤中,大致是用下述語句當作開場白:「我對於斯大林格勒應獨自承擔責任!我也許可以責備戈林,怪他對於空軍的實力不應作不正確的估計,但是他已經被我指定為我的承繼者,所以我們不能把斯大林格勒的責任加在他的身上。」

  這一次希特勒居然肯勇於負責,而不去尋找一個贖罪的羔羊,這總要算是難能可貴的。但使我們感到遺憾的,卻是他並不承認這次失敗的主因為其領導的錯誤。

  這些軍人的英勇犧牲在德國軍事史上是永垂不朽的。其全部的番號名單如下:

  一、第4、第8、第11軍;第14裝甲軍;

  二、第44、第67、第79、第94、第113、第295、第297、第305、第371、第376、第384、第389步兵師;

  三、第100輕步兵師和第369克羅提亞團;

  四、第14、第16、第24裝甲師;

  五、第3、第29、第60摩托化師;

  六、還有許多集團軍直屬和集團軍群直屬部隊、高射炮部隊和空軍的地面部隊;

  七、最後還有羅馬尼亞第1騎兵師和第20步兵師。

  第十三章 1942年南俄冬季戰役(上)

  當1942年和1943年正要交替的時候,整個德國的眼睛都盯著斯大林格勒城,許多焦急不安的心都在為在那裡苦戰的子弟祈禱。可是在東線的南翼上也同時正在苦戰之中,其規模之大比為了挽救斯大林格勒20萬壯士的生命和自由的戰鬥是尤有過之。

  這裡所爭的問題還不僅一個集團軍的命運,而是東線整個南翼的命運,最後更可以說是東線全部德軍的命運。

  這個鬥爭是為了避免失敗的悲劇,儘管其中也還有曇花一現的勝利——這是第二次大戰的最後一次勝利。這個戰役中充滿了驚濤駭浪的危機,其緊張的程度可以說是空前的,這個戰役在整個戰爭中要算最富有刺激性的。在德軍方面,最後勝利的希望都已經不在考慮之列了。由於1942年夏秋兩季戰役的領導失敗,現在的主要目標就只不過是避免失敗而已。敵人擁有壓倒性的優勢使他保有一切可以獲勝的機會。德軍統帥部必須一再湊拼應付,而戰鬥部隊的英勇表現更是史無前例。

  雖然其結束既非赫赫的勝利,而也不是為第6集團軍送喪的鼓聲,但是這個戰鬥卻仍然值得記錄。因為是一個撤退性的作戰,它註定了不會有光榮的勝利。但事實上,其結束卻絕非失敗,而且也還使德國最高統帥部獲有一次至少可以構成軍事僵持形勢的機會,其價值可能更超過了一次尋常的勝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