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失去的勝利-曼施坦因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五九


  我已經說過,當本集團軍群接管指揮權時,所面臨的任務一共是有兩個。其第一個任務——即救出第6集團軍——到了1942年的聖誕節時,事實上早已成為過去了。此時已經明確地知道第4裝甲集團軍不再能夠達成會合的任務。由於希特勒仍然不肯放棄斯大林格勒,所以第6集團軍司令部違背了集團軍群的指示,在這個決定性的時機上,未能把握住其最後可能獲救的機會。當這個集團軍的命運已經確定了之後,希特勒還在幻想於1月間,從哈爾科夫(Kharhov)調來一個党衛軍裝甲軍作解圍的企圖。這根本上就是夢想。

  當第4裝甲集團軍的攻擊被迫停頓之後,斯大林格勒包圍圈中的第6集團軍才開始進入了生死的搏鬥。不過由於集團軍群的其它任務是還要設法防止整個南翼的毀滅,因此必須到這苦戰已經真正要接近結束階段時,為了減少這個集團軍的犧牲和痛苦,才能夠建議准其投降。

  當然,拯救第6集團軍的戰鬥與德軍整個南翼的情況發展是密切相關的。我之所以另辟一章來檢討後者的原因,是為了使不同的作戰考慮可以獲得較大的澄清。

  本集團軍群於12月1日對於「冬季風暴」(Winter Tempest)作戰所下達的命令,其假想如下:

  在一個尚待確定的日期中(但無論如何決不會早於12月8日),第4裝甲集團軍應以柯特尼可夫地區為起點,用其主力在頓河以東發動一個攻勢。在突破了敵方的掩護兵力之後,其任務即為攻擊和席捲斯大林格勒包圍圈的南面及(或)西面的敵軍陣地。

  屬￿何立德集團軍的第48裝甲軍,應提供一支較小的兵力,從頓河齊爾河交界處的尼曾齊爾斯卡亞(Nizhen Chirskaya)橋頭陣地前進,攻入敵方掩護兵力的後方。假使在柯特尼可夫以北面對著第4裝甲集團軍的敵軍,在攻擊之前即已獲得了增援,又或者是擔負掩護第4裝甲集團軍東面綿長側面的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的情況發生了第一次逆轉,作戰就應改取下述替換計劃。第4裝甲集團軍的裝甲師應沿著頓河西岸突然向北運動,然後從尼曾齊爾斯卡亞橋頭陣地中,發動其主力的突擊。此外,一支較小的精兵,也應從頓河以西的頓河齊爾河之間的橋頭陣地中,向卡拉赫攻擊,以求切斷敵軍在那裡的交通線,並為第6集團軍打通頓河的橋樑。

  至於第6集團軍方面,命令中規定在第4裝甲集團軍發動了攻擊之後,由集團軍群再決定一個日期,命令他們向西南突圍,其最初的方向為指向頓斯卡亞沙裡特沙(Donskaya Tsarytsa),其目標為與第4裝甲集團軍會合,並參加席捲包圍南面和西面陣地的工作和奪占頓河的渡口。

  希特勒明確指令這個集團軍繼續在包圍圈中守住現有陣地。但是顯然,當它向西南突圍與第4裝甲集團軍會合時,這種堅守的命令事實上也就無法執行,因為在俄軍攻擊之下,其東北兩面的正面必然會逐步撤退,最後,希特勒在無可奈何中,也只好被迫承認事實,以後他常常如此。(不過我們的這個作戰命令當然不便說明,因為希特勒在第6集團軍司令部中設有他個人的連絡官,若是從那裡獲得了消息,他馬上就會下達一個取消我們的計劃的命令了。)

  當我接管指揮權之後的最初幾天之內,在本集團軍群的地區內,一切都很平靜。很明顯,敵人正在準備對第6集團軍作向心攻擊。在另一方面,敵人顯然不想以強大的裝甲兵力,立即向羅斯托夫冒險作深入的突擊,同時甚至於也不想直趨本集團軍群在頓涅茨河的最重要的渡口,或是在裡哈哈(Likhakha)的鐵路交點。敵人也許不願意作任何這一類的冒險,因為他在頓河的大河灣中,已經有了極優勢的兵力,似乎無論如何都足以保證其成功。不過話雖如此,敵人卻毫無疑問已經喪失了一個極好的機會,因為在11月底和12月初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任何能力攔截這種突擊。

  敵軍對第6集團軍的攻擊

  12月2日,敵軍對第6集團軍作了第一次攻擊。接在4日和8日又連著發動了兩次攻擊,但均為英勇的我軍所擊退。很僥倖,補給情況現在變得似乎已經比我們所想像的要好得多了,因為在12月2日,該集團軍報告說,在扣發口糧和屠殺了一大部分騾馬之後,他們估計從11月30日算起,大致還可以維持12天到16天的樣子。同時天氣的情況也使我們敢於希望空運補給的情況可以改良,在12月5日,曾經有過空運300噸的紀錄(不幸,這是最高紀錄了)。儘管如此,顯然還是不應該浪費時間,必須儘快在地面上與第6集團軍取得接觸,並將其救出包圍圈。

  直到目前為止,唯一對於我方真正有利的事情,就僅為敵人不敢冒險深入,乘機切斷我們後方交通線上的頓涅茨河的渡口,或羅斯托夫「瓶頸」(後者也同時可以切斷A集團軍群 )。除此以外,在我們正擬發動救援的地區中,情況均在迅速惡化。

  在第4裝甲集團軍方面,如前所述,第57裝甲軍從高加索趕來的行動已經受到延誤。原定的集結日期為12月3日,改為8日,又再改為11日。在這樣長久的時間當中,自然不可能希望敵人完全停止不動。12月3日他派了一支兵力趨向柯特尼可夫,這是第57裝甲軍的主要下車站,很明顯,敵人的目標是想要肅清那個地區。次日,他為第6裝甲師所逐退,該師是剛剛趕到的。從12月8日起,敵軍又有在第4裝甲集團軍北面(即柯特尼可夫的東北面)增強兵力的跡象,已經發現了一個第51集團軍的新番號。反之,在裝甲集團軍的東面卻仍然平靜無事,那主要由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的部隊負責。在依裡斯塔附近的第16摩托化師也是一樣。為了讓羅馬尼亞人可以比較安心起見,我們又命令該師派了一支快速的摩托化兵力向北搜索,深入正面對著他們的俄軍的後方。它確實證明敵人在伏爾加河以西此時並未集結任何強大的兵力。

  齊爾河正面的危機

  在何立德集團軍的地區中(也就是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的地區中),情況的演變卻很嚴重。這裡在齊爾河的下游,從其與頓河的交點起,到向上游約45英里之一點為止,地面部隊除了幾個高射炮兵群以外,就只有由B級單位和第6集團軍中請假後歸隊的人員所組成的警戒單位。以後才增加了兩個空軍師(那原來是指撥給何立德集團軍的),但因為他們完全缺乏戰鬥經驗,並且又缺乏有經驗的軍官和軍士,所以用處也極為有限。

  當11月間俄軍突破了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的防禦時,在波爾西特爾羅夫斯基(Bolshoi Ternovsky)的齊爾河灣與仍然完整無恙的頓河正面之間被撕開了一個缺口。結果把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在頓河的單位(第1和第2兩軍)的右翼向後曲折,並把殘破不堪的第22裝甲師和羅軍的殘部填入,才總算是堵塞住了。不過事實上,本已指撥給何立德集團軍的步兵師,也只好用在這裡,以使這條75英里長的防線可以獲得一種最低程度的穩定性。到了12月初,即顯示了敵人有在齊爾河正面發動一個大攻勢的趨勢,兩天之後在該河的下游,就開始發現了敵方的強大炮兵。12月3日,俄軍開始攻擊,連綿不絕地打擊各個點。敵軍愈是想突破,則情況也就變得愈為緊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